Intimate and poetic depiction of the prematurely deceased Russian poet Boris Ryzhy and of Yekaterinburg, the bleak industrial town that influenced his life and work.
The streets of the Russian city of Yekaterinburg have little consideration for the past. Or could it be director Aliona van der Horst's camera that puts off the former neighbours of the Russian poet Boris Ryzhy? In any case, they cannot recall the promising young man seven years after his death (he committed suicide in 2001 at th...
源起会议之国的小型讲座,一群伟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伟大的讨论会,伟大的主题是:“什么是诗意”。开场一个象征镜头,影机先是追踪着火车,开进小城,再走到大街小巷,然后停靠酒店,走进局促的会议室。接着,一批有头有脸的作家杀入镜头,阿城、王朔、马原、方方、余华、棉棉,从阿城的“诗意”考古开始,讲到“有钱就有诗意”。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大家谈得性起,渐将诗意按压在自我之下。镜头有时溜出来,看另一种风景。一旁的会议策划人,在酒店偶遇旧爱,更能体味点点诗意。演员王彤和王志文,就演着也许由作家虚构的故事,他们的存...
童年时,母亲的去世给青年诗人萨宾斯坦(Patryk Czajka 饰)的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从此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久而久之便患上了自闭症。在精神病院治疗期间,他时常幻想母亲出现在面前,而在纷繁破碎的幻想中,残忍变态的父亲及其情妇们也不断折磨着这个年轻人的身心……。
本片曾在加州柏克莱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俄亥俄韦克斯纳艺术中心、波兰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檀香山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横滨美术馆、北海道立近代美术馆、日本爱知县文化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取经拍摄。
诗人小康生活在成都,对声音有特别的迷恋,休闲而优雅的成都的市声是一种独特的交响,常常激发小康写诗的灵感。小康与好友阿西住在合租的公寓里,年轻英俊的阿西靠被一个被富婆包养而生活。小康暗恋在酒吧唱歌的纯情少女波波,因而说动阿西去勾引波波,目的是把波波的各种声音偷录回来。小康在家通过倾听波波的各种声音,而被激发灵感,写出献给波波的情诗。
对女人一向玩世不恭的阿西对波波产生真爱,不愿再被小康当作偷录声音的工具,最终两个好朋友反目而分道扬镳,波波得知真相,走向沉沦。。。
独自在她自己的家里,一位年轻的女人正在创造一首诗。Alone at her home, a young women gives birth to a poem
拍过《受伤的男人》(L'homme blesse)、《玛格皇后》(Queen Margot)和《亲密关系》(Intimacy)的法国导演帕特里斯 谢罗(Patrice Chereau)最擅长拍摄关于人与人之间一些关系激烈的电影。
预告短片 http://www.pyramidefilms.com/son-frere/video.htm
通常在典型的伦理影片中,疾病在身,衰弱无能的总是同性恋的那方,而这部戏却恰好相反,身为同志的弟弟路克是性格温和、健康,工作和感情生活都稳定的一个,而异性恋的哥哥汤姆斯却是心浮气躁、病弱,有感情问题。
如《受伤的男人》中的少年对皮条客的痴恋和《亲密关系》...
他是小偷,已步入中年,因患有一种疾病(右手间歇性抖动),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加之性格内向、孤僻,生活陷入了自闭、绝望的境地。他与外界几乎没什么联系,最大的“乐趣”是躲到洗手间听隔壁家李老头的生活进程(洗手间的墙壁几乎不隔音),偶或看看电视播放的“唐诗讲座”。她是他的“情人”,也是他的“徒弟”,她用各种办法努力激起他对生活的欲望,但结果收效甚微。终于,她用一个大的“计划”(偷窃某夜总会的几十万现金)勾起了他的兴趣,两个人准备联手行动,但他最终没有赴约,使得她的计划流产。后来,隔壁李老头家里发...
聽眾透過影片賞析進一步認識台灣歷史並認知文化研究的性別面向之外,並將透過活動參與和紀錄整理的方式訓練學生籌辦活動和從事報導寫作。本系列演講事先將作一週系統性的影片觀賞活動,演講當天將於演講前播放演講者主要探討的影片,三場演講紀錄整理稿將於自由時報副刊逐月發表,活動情形將透過網路公告並留存於中興大學網頁。
纪念基隆名诗人周植夫先生的学问及人品,尽管大师已远,其智慧及风范仍为后辈钦慕景仰。在那个年代里,以闽南语为音韵主体的「汉学」,是距离主流最遥远、最偏冷的学问,满腹经纶的周老师,虽然寂寞已久,但从不怨怼。现在在孔庙传承老师中原音韵之学的陈荣弓巨先生说:很多老学者不免恃才傲物,他从没见过一个夫子,像周老师一样豁达大度、厚道忒谦,这点深深震撼了他对儒者人品的认识。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年生于前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从小就显示出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天神一般的绘画天赋。除了绘画,从小他就对电影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945年,他21岁,求学莫斯科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进入俄罗斯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拍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电影学校,为欧洲大陆贡献了大批电影大师。之后成为老师杜甫仁科的助手,杜甫仁科是苏联诗电影的祖先,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杰诺夫都得益于他的教诲。
作为导演最著名的影片,《红色赞美诗》诗意地叙述了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匈牙利的一次农民起义事件。影片审视了起义的本质,探讨了道德与暴力的问题。影片运用象征性的影象和语言,将红色运用到极致,并以导演特有的风格拍摄,全片仅有28个镜头。影评人认为杨索的叙事风格与芭蕾舞剧中的技巧非常相似。那些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农民只是为了争取基本权利,与当局政权以及后来的军队陷入僵持状态。所有农民在对峙中休战片刻,庆祝自己的节日。之后,他们继续抗争,结果却以悲剧收场。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改编自卢梭写于十八世纪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的电视版。卢梭以一部有关一个叫爱弥儿的儿童的完美教育的小说,来抒发他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影片本身则包含两个角色(分别由让-皮埃尔·莱奥及朱莉叶·贝尔托扮演)在暗黑的电视摄影棚内进行的一系列对话。虽然表面看来,这部影片与卢梭的《爱弥儿》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事实上,它非常接近《爱弥儿》一书的精神,只不过它是以现代手法(卢梭是以小说,戈达尔是以电视节目)来阐述教育的问题。
对戈达尔以及影片中的两个角色而言,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够对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
Eisenstein's first sound film, shot in Paris。构图,音画处理,姑娘,歌声 足以构成经典。每帧照片提出来都是一副美丽的摄影作品。 所谓经典,所谓视听盛宴。
《诗人之血》,是法国人考克多纵横于诗、小说、戏曲、绘画等创作世界后,作为走向电影世界的第一作,也是当时盛行的先锋派电影(avant—garde film)代表之作。披着假面具的考克多和写着“诗全部都是纹章,所以,有必要读解诗人的血和眼泪。”的字幕出现在观众面前,全篇洋溢着主人公那异想天开、荒谬无规的世界,考克多的要素(个人的体验、私人的神话世界),通过把电影技巧融合在自己的“死与再生”的独特观念来展现出一个形象化的故事,影像的时间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的瞬间得到了意义上的统一。电影对于考克多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