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颓废现实的“酷”典

2005-2-21 12:20  来源:21CN 作者:未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近日有这样感觉:觉得其实做为一个新晋影迷也确实不错,电影百年已过,去芜存菁,留下精品多不胜数,不用再急切等着诸位大师的新作问世,因为有太多的 “新”精品等着我去欣赏。而影片《猜火车》就是这么一部久负盛名的“绝对精品”,该片据说是“近十年来英国最好的作品,也是英国电影扬眉吐气之作”,就冲着这么一句话,《猜火车》一定要看。


看了《猜火车


  很好看,在于它的现实、它的画面,它的尖锐、它的迷幻、它的另类、它的年青、它的游离与它的酷。


没有选择的选择


  《猜火车》的世界是另类的、游离的,离我仿佛很远,却又感觉很近,近的好象在我身边发生。在它的世界镜面里折射出了太多迷失在社会主流现实的年轻一代,就像伊万的主观讲述一样,“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它。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这么多的选择,这么多的既定,为什么要选择?为什么要这这样选择?这什么要选择这样?伊万迷茫了,我们也迷茫,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原来,他要面对的选择就是我们的选择,大家都有选择,只不过,《猜火车》选择了漠然,选择了自我放逐,也选择了消极抵抗,这就是现实,这也是《猜火车》的现实。


马桶的美丽


  在《猜火车》中,如果有一个片段最能代表这部电影,那么“苏格兰最肮脏的厕所”一幕无疑是首选,这融合了精致的画面、高超技术、新内涵、深喻意的一幕确实可奉为经典。这个厕所果然不愧为“苏格兰最脏的厕所”,影片借着掉入马桶的鸦片栓剂,带领观众进入伊万的意识世界与感觉世界,马桶下的水底世界,就是伊万的堕落世界。虽然剧组当时没有过多的资金去制作高仿真度的马桶下水世界,但丝毫没有影响效果,反而增强了观众对其画面的振憾(如果上面再漂着一层层米田共,估计我们体会伊万美好感受的同时也会大打折扣吧)。
     伊万这样选择了自已的生活,也沉浸在自已的世界里,就像伊万的自我讲述“我的世界就是这么污秽”一样,但你看见没有,水里有水雷,一触即发的危险就处在身旁,这个迷幻世界也处处充满着危机,这个喻意也很现实。自我放逐在这梦魇的世界,沉迷堕落,迷幻危险,但是却乐在其中。


马克的戒毒之路


  影片中,伊万是主人公,我们的焦点也多集中在他的身上,不可否认的,伊万的写实性演技也赋予了马克这个人物更多的可信性,而同时他也是这几个人中,最矛盾的一个,在现实与迷幻中游离,他选择的是无可奈何的寄托,一方面情愿堕落在毒品制造的快感,别一方面却又人性未泯,躲不开良心的遣责,几次想要逃离这迷幻空间。


  其实从马克的几次戒毒,就从看出他的天人交战的过程,现实与迷幻的斗争。而对于《猜火车》里的青年来讲,回归现实,远离毒品就是他们必须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影片大费笔墨的描述了马克的三次戒毒


  第一次:马克的理性暂时克制住了他的叛逆思想,自发性的进行戒毒,但终因诱惑太强,信心不强而失败告终,但显然,以马克的这种性格,这不是它的第一次戒毒,这只是影片中的第一次而已,它代表了马克戒毒的普遍性,也影射了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次:因为一次为毒资而进行的失败抢劫行动,进入了社会戒毒所而被迫戒毒。终究还是失败了,依靠社会的力量也无法帮助马克脱离毒品,堕落世界的根基太深;


  第三次:这一次是马克最重要的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戒毒。离去的朋友、由于疏于照料而死的婴儿、父母与黛安不断的出现在马克内心交战的梦魇中,虚幻与现实交替出现,导致了马克的彻底崩溃,他的新生也同时被重组。


  经过最后一次的戒毒,马克也开始面对现实,开始回归主流社会,但由于梦魇根基太深,马克无法彻底摆脱以往的生活,几个狐朋狗友的到来又打破了马克已经正常的生活。虽然这次戒毒以失败告终,但此时的马克却可以冷静的看清现实,看清幻境,也正是由于这一次戒毒,可以使得在影片结尾处马克真正的进行主流回归,抛弃以前的种种,奔向新生。



  影片的结局很阳光,有人说是破坏了它的艺术高度,但我说,这样的结局也许会更艺术,现实不一定是揭露到底了才叫艺术,适当的加上希望与梦想这些调味料,正是艺术的真谛。


  《猜火车》的世界并不远,也并非是一种戏剧的放大,它只是我们平常不太注意,却又时常出现在生活各个角落里的世界,它是一部很真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很“酷”的电影,有了尖锐、游离、迷幻、现实、深刻、另类、年青,它足以称上颓废现实的“酷”典。


相关链接: 马克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