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现实的“酷”典
近日有这样感觉:觉得其实做为一个新晋影迷也确实不错,电影百年已过,去芜存菁,留下精品多不胜数,不用再急切等着诸位大师的新作问世,因为有太多的 “新”精品等着我去欣赏。而影片《
看了《
很好看,在于它的现实、它的画面,它的尖锐、它的迷幻、它的另类、它的年青、它的游离与它的酷。
没有选择的选择
《
马桶的美丽
在《
伊万这样选择了自已的生活,也沉浸在自已的世界里,就像伊万的自我讲述“我的世界就是这么污秽”一样,但你看见没有,水里有水雷,一触即发的危险就处在身旁,这个迷幻世界也处处充满着危机,这个喻意也很现实。自我放逐在这梦魇的世界,沉迷堕落,迷幻危险,但是却乐在其中。
马克的戒毒之路
影片中,伊万是主人公,我们的焦点也多集中在他的身上,不可否认的,伊万的写实性演技也赋予了马克这个人物更多的可信性,而同时他也是这几个人中,最矛盾的一个,在现实与迷幻中游离,他选择的是无可奈何的寄托,一方面情愿堕落在毒品制造的快感,别一方面却又人性未泯,躲不开良心的遣责,几次想要逃离这迷幻空间。
其实从马克的几次戒毒,就从看出他的天人交战的过程,现实与迷幻的斗争。而对于《
影片大费笔墨的描述了马克的三次戒毒
第一次:马克的理性暂时克制住了他的叛逆思想,自发性的进行戒毒,但终因诱惑太强,信心不强而失败告终,但显然,以马克的这种性格,这不是它的第一次戒毒,这只是影片中的第一次而已,它代表了马克戒毒的普遍性,也影射了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次:因为一次为毒资而进行的失败抢劫行动,进入了社会戒毒所而被迫戒毒。终究还是失败了,依靠社会的力量也无法帮助马克脱离毒品,堕落世界的根基太深;
第三次:这一次是马克最重要的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戒毒。离去的朋友、由于疏于照料而死的婴儿、父母与黛安不断的出现在马克内心交战的梦魇中,虚幻与现实交替出现,导致了马克的彻底崩溃,他的新生也同时被重组。
经过最后一次的戒毒,马克也开始面对现实,开始回归主流社会,但由于梦魇根基太深,马克无法彻底摆脱以往的生活,几个狐朋狗友的到来又打破了马克已经正常的生活。虽然这次戒毒以失败告终,但此时的马克却可以冷静的看清现实,看清幻境,也正是由于这一次戒毒,可以使得在影片结尾处马克真正的进行主流回归,抛弃以前的种种,奔向新生。
影片的结局很阳光,有人说是破坏了它的艺术高度,但我说,这样的结局也许会更艺术,现实不一定是揭露到底了才叫艺术,适当的加上希望与梦想这些调味料,正是艺术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