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星,失控的韦家辉
过年总是一件很值得庆祝的事情,且不论这是一年才有一次的,便是想想全家老小团团聚在热炉边吃年夜饭这等平静祥和的情景,也足令人感到心情愉快。在长假期间,不必考虑辛劳的工作,放下所有的累赘,与家人在一起寒暄,这一切看上去确是无比美妙的事。当然,如果还有一部精彩的好电影在放映,那无疑还能令欢笑更是洋溢四起。所以,好象好莱坞的圣诞大片一样,贺岁片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明智首选。
三个三分之一
西方认为中国神秘,其实印度在我们眼里何尝不是如此。贺岁新作《
韦家辉的编剧功夫不容置疑,影片起初分化为三条线索,随着剧情的推进,每一次意外却在情理中的巧合都将三条线的距离缩小。直到最后的"比武招亲"大赛,终于仿佛溪流汇聚为江河一般合并为一,由此足见其苦心经营的别出心裁的构思。这种构思却极为类似《
当然,这无损韦家辉的英明,只能说他实际操作之前欠奉周详考虑。事实上,他很是擅长玩影片结构,譬如《
说起喜剧成分,影片里显然是具备的,纵然分量不那么足。但是,关键显然不在于此,而是喜剧搞得太乱套了。凌散并且支离破碎的搞笑情节就好象一次失败的整容手术,将鼻子眼睛等五官的位置全搅乱了,总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蹦出来取乐观众。再加上三线并进的复杂结构没能驾驭住,混乱及吵闹不休的印象一直维持到了影片结尾处才算告终。还有比如招亲大赛上那仿佛劣质产品一般的电脑特效,更使得观众看到时有种作呕的错觉,影片的观赏性在这基础上大打折扣。纵然真的挺好笑,可这般效果却未必是观众所渴求的,付出的代价实在远远高于甚至偶尔显得拙劣的喜剧。
当然,说起搞笑就不能不提刘青云和吴镇宇,这两人不论在任何影片里演出总是最引人注目。尽管我们不能不认可他们对别人的模仿,可是那挤眉弄眼以及手舞足蹈的肢体表演,看上去都显得如此的不堪入目,如此的仿佛自我作践,令人深感遗憾。
用意终成泡影
很难比较去年的《
他的坚持到了最后仅仅只剩下一个看上去很美妙的空壳主题,固然是清晰了,失去前期铺垫后却变得空洞;尽管是突出了,却缺乏了条理的表达步骤,让原本可以贯彻的目的成了镜花水月的泡影。不过,有趣的是,即便一连串的失败使得影片糟透了。可是那个奇妙并且震撼的结局却仍旧充满了大气,或许这便是放得开与放不开的距离了。本片一如《
当然,影片里自然有颇有几分韦氏作风,典型的无疑就是刘青云和张柏芝在眨眼之间结婚生子的片段,人生不外乎如此,可谓是寓意良多。再譬如双头蛇预知自己被吞食的情节,何尝不是一种对命运的讥讽,倒是有几分银河味。尤有深意的无非就是吴镇宇的"我是谁",以及刘青云在幻觉里的一切,两人均将虚假的视做真实,结果却仅仅只是自以为以及幻觉,与结局的大梦觉醒对应而言,实在不乏讥讽世人之意。
如果韦家辉不是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