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在廉价时代超越黑色幽默

2005-1-19 12:5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谓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金球奖就是一个和电影公司相互利用的奖项,它因为评选机构的名不正而显得有些言不顺。从商业的角度我们很好理解这种相互利用:各大电影公司要利用金球奖作奥斯卡前的最后宣传从而最终奔向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NBC电视台利用大腕云集的颁奖礼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时段价格,而这一奖项的评选者——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从中弄点好处和利润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金球奖还那么引人关注呢?


  因为有明星。这就是别人经营得好,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到,让明星愿意来来得舒服来了一次还想再来。我们都能想到的招数金球早用了——给明星钱。当然不是给现金,是给礼包,来的明星都有价值数万美金的大礼包(当然是拉赞助让厂家给)。有明星,就不愁没有媒体报道、不怕观众不看。毫无疑问,金球奖是好莱坞电影评奖产业中的成功典范——奥斯卡拥有独一无二的评审资源(整个好莱坞的从业人士),而金球奖只靠不到一百人就搞到了仅次于奥斯卡的境界,容易么?


  这个成功的典范当然有局部的精微奥妙之处,但整体思路并不复杂。国内许多娱乐奖项也是用这种方法在做,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什么NB的电影奖?这就回到了我昨天说过的“人家都在挣钱,你兴奋什么”的问题上。我当然不是很犬儒地认为谁得奖都跟我没什么关系所以根本不用报道金球奖进而质疑娱乐媒体的存在——我没有那么粗暴。只是我们要面对一个这样的问题:别人的兴奋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兴奋是拷贝的。


  除去产业内部人士的自娱自乐,普罗大众对所谓明星魅力的追逐当然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心理动因(当然这已经是社会学问题),但美国民众对明星和电影奖的态度和我们必然有质的不同——因为我们有盗版。


  首先盗版造成娱乐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消费者买盗版的钱创作者一分钱也拿不到,娱乐产品的生产商缺乏利润的驱动力,当然造不出来什么像样的星,就算造出来好处也归了盗版。葛优是明星,可他出了新片,大部分观众会说:那去买张(盗版)碟看吧。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永远也不可能产生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当然电影院居高不下的不合理票价是这问题的另一面);没有能让投资者放心扔钱的明星,又怎么会有什么耀眼的电影颁奖礼?中国最好看的电影颁奖礼是金像奖,可那是香港的。


  其次,盗版给我们对待娱乐产品的态度造成了深刻的影响。5块钱一张DVD,10块钱4张唱片,我们的娱乐产品太廉价了,廉价到你不在乎它看不起它。不花钱你不会心痛,不要天真地以为2块钱的唱片和20美金的唱片听起来是一样的——不好听就扔掉,好听的丢了也可以再买,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心态都在慢慢改变。5块钱的碟不好看就算了,50美金的DVD你是不是也能这么豪爽?买之前是不是要思前想后看看你信赖的影评人怎么说?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影评人,因为没人需要你帮忙挑选(你可以把稍微有点兴趣的电影都买回家爱看哪部看哪部),影响力根本无从建立——更何况现在可以通过共享软件免费下载连买都不用买。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奖怎么可能建立广泛的影响力?


  有人会说你跑题了,你说的是国内的电影奖,金球奖还是告诉了我们去年美国电影界有哪些优秀的娱乐产品啊——你要这么说我就没辙了,全世界大部分电影奖都是告诉我们有哪些优秀的娱乐产品的;而我们之所以觉得金球奖重要、引人注目、与别不同,是因为它成功的商业运作,这成功的商业运作有个大背景:在票房上支持娱乐明星、在价格上尊重娱乐产品进而信赖娱乐奖项。所以在这个电影奖满天飞的季节,在我们还没有像样的娱乐产业及其受众的情况下,最基本的,在我们还没有看过那些电影的情况下——以成功拷贝欧美媒体为务的国内娱乐媒体拷贝了人家的兴奋之后就显得很尴尬:台上伪装高潮振臂高呼,台下人流依然不为所动。在这个娱乐媒体比娱乐产业先high起来的时候,找到拷贝以外的其他出路,将是我们跨越黑色幽默的、长久的探索之路。


相关链接: 方方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