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黑与白,我的光影性格

2005-1-14 13:53  来源:我爱电影 作者:千里不留行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黑与白》,MJ当年一首曲子的名字。十多年前MTV中那颇具性暗示意味的舞蹈动作曾引得笔者同班的“不良”少年竞相模仿,后因没有女生配合方作罢。
从懂事起看电影接近二十年了,小时候有露天电影,后来有译制片,上学学校有包场。后来有了碟市,有了大片,有了合拍片。
小时看的电影,除了至今还在怀念佐罗“罪恶,必须得到惩处”的英武阳刚;指挥先生指挥瓦格纳的滑稽搞笑;茜茜呼唤“弗朗兹”的纯净柔美;海因兹唱出“小小少年”的坚强纯真,其它的基本没什么留存心底了。
有意思的是,和小年时沉缅于纯美的欧洲文化不同,在我性格的养成阶段直至今天,构成了我的光影生活主体且乐此不疲的,却变成了好莱坞和香港电影的交响篇章。并且直接构建了我的光影性格——黑与白。
白,向来代表着光明、灿烂、美好,总之是正极,就像好莱坞的斯皮尔伯格。
黑,则一直代表着阴暗、尽头、残酷,总之是负极,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雷德利.斯科特。
而我,却对黑色的基调乐此不疲。
斯皮尔伯格,我无意漠视他在影坛的地位,但作为一个影迷,我对于他的作品基本没什么兴趣,从来不会因为是他的作品而早早期待。重复观看的也只有那部娱乐经典《夺宝奇兵》。很多他的作品,仅仅只看一次。《ET》?二十年前就没看,二十年后纪念版也没捧场,估计以后也不会看了。
而就像是他的阴暗面的雷德利,却是我的心头之好。一而再,再而三的关注。就因为老雷片中那种无以伦比的阴暗。
老雷和小斯都拍科幻片,小斯的科幻作品,从《第三类接触》、《ET》到《少数派报告》,从色调、用光、故事等方面来说,都是光明的、团圆的,蓝白色调居多,光线清晰。《AI人工智能》我认为不能严格算作斯大导的作品,看看片中满布的灰蓝色调,就可以知道黑色前辈——库布里克老鬼阴魂不散。
先说《ET》,它外型不招人待见,但那两只圆型眼睛却放射出孩子一样的光芒。再说《异型》,有比它更让人害怕到了骨髓的外星怪物吗?“铁血战士”?这哥们外表狰狞,但很可爱,而且值得尊重。
少数派报告》中的未来华府,天是蓝的、房是白的、植物是绿的,整部片子没有那个镜头使用沉闷的色调。虽然是惊险戏路,但整部片子让你看着既养眼又养神。
而老雷呢?看看《银翼杀手》。未来世界在斯大导那里是灿烂的、先进和整洁的,而《》片中的第一个场景,未来的工业区倒像是300年前工业革命刚兴起时一样肮脏、杂乱、粗糙,烟囱在不断的制造着废气,居住环境就像当今世界一样杂乱无章。整部片子,只要是外景,就有大雨,淋得你的心情就像老雷一样的阴沉。结局就更加不用说了,人造人最后的眼神直接告诉你什么叫“宿命”。
再看看同样的美军战士,《拯救大兵瑞恩》中攻城掠地、人文关怀。而在《黑鹰的坠落》中,溃不成军。《》片中海滩战斗戏是流了不少血,但那只是残酷,而不是黑暗。只要是战斗,就都是残酷的。《》片中年轻战士大腿动脉中喷涌而出的血柱不亚于海滩上的血液。
残酷是战争的伴生品,但同样是战争片,斯大导的立意还是光明的。而若干年后,在《》片中,即便是美军的单兵武装已经上升了几个层级,但老雷的立意依然是黑暗的。在《》片中,你在观看抢滩战的时候,所有观众都知道海滩就要成为地狱,但你不会感到紧张,美军和德军士兵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太大的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在文明规则下的战斗。德军士兵知道他们会输,但他们同时也知道,只要按照人类社会普世的战斗规则战斗,他们不一定会死。即使死,也是在“规则内”死去。除了开头美军士兵和电影中段德军士兵由于紧张和不信任,杀死了已经投降和示和的对手外,全片基本没有什么超出战争规则的死亡。
而《》片中呢?奥兰多.布卢姆在《魔戒》中可以是阳光灿烂的“精灵王子”,但在老雷的手中他就只能成为第一个掉下飞机的士兵。
美军在摩加迪沙街头所经历的15个小时是比奥马哈海滩更加黑暗的地狱。因为比起米勒上尉来,他们更年轻;比起在文明世界中组建的德军来,他们的对手是无知的暴民。当你看到深夜受困后,这群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士兵脸上的惶恐、紧张、无助,再看看外面敌人泛着油光的黑皮肤脸上的兴奋、燥动、狂热,你是会选择在奥马哈海滩被德军大炮轰死?还是会选择在飞机坠落后被艾迪德武装活活用棍棒打死?
时间再向后退一些,在殖民时代,老雷拍摄的就是《1492,天堂征服》,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对原住民的掠夺和奴役和他对美洲的开拓一样的著名;而小斯拍摄的《断锁怒潮》,就可以让大英帝国的律师为了黑奴,上法庭进行慷慨激昂的辩护。
老雷出生于战后重建时期的英国工人家庭,这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而小斯呢?父亲是电影厂高级行政人员,犹太中产家庭,虔诚的教徒,所以他的电影里才会像奶油一样浓腻的“中产阶级式的温情”。
电影、武侠小说和《教父》,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借以释放“本我”,让心灵天马行空的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内容中,我向来不需要“中产阶级式的温情”,更加不需要王家卫(96年后)的那种“小资的矫情”。
我需要的就是老雷这种工人阶级推翻一切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还有库布里克和奥里弗.斯通那种《醒世恒言》一样的政治分析和质疑,甚至于昆丁、盖里奇、大卫芬奇这些流氓无产者们那种与生俱来的破坏、砸烂、颠覆。
还有香港的徐克、吴宇森、游达志给我构筑的或飘逸、或暴烈、或黑暗的江湖。
所以我才会无数次沉迷于小马哥在枫林阁洒下的热血,无数次的欣赏定安和飞龙那残酷直接的决战,无数次的和耀东一起在黑暗的澳门街头寻求宿命的解脱。
所以即使是看小斯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单》,我看到的也不是小女孩的红衣,而是德军士兵在巴赫的钢琴曲伴奏下倾泄在犹太人身上的子弹,还有拉尔夫.法因斯从女人身上离开后马上开枪处决活人的双重快感。
所以当杰克抱着“肥肉丝”说“You have to live.”时,我差点笑翻,而当悍东在北京的凌晨把满身是血的蓝宇揽入怀中时,我才真正明白爱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界限,甚至是性别。
我自己都很奇怪,生活中的我,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爱我祖国、建设家乡,但内心投射于光影之上,我却对这一类的作品执迷不悔。
大事件》看完后,我说,1999年以前那个黑色杜其峰永远不会回来了。我还说,如果这部片子由游达志、1999年前的杜其峰甚至是任何一个“银河迷”来拍摄,它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
1、警察没有抓到元、春二人,若干日子后,报纸报道两则新闻《悍匪抢走运钞车大批现金》和《某商人在办公大楼前被不明枪手射杀》。因为精英警力都调往了这个街区,以元、春二人的身手,逃出了这个街区就可以逃出这个城。
2、按照现有的发展,但改动如下:元一直用枪指住方,警察对峙,但无行动。春的目标出现,元举枪射击,命中眉心,警方齐射,元身亡。第二日,春手持报纸立于街头,近景镜头特写标题《悍匪身中数枪毙命,死前杀一商人原因未知》,春会心微笑,长镜头从肩头拉起,呈现为主观视角,特写拍摄春面对的街头,建筑物上几个大字“某某银行”,黑屏,枪响,全片完。
这才是我的黑与白,我的“大事件”!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