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变了味的刀郎谁还听?

2005-1-10 13:0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金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万众瞩目中,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来了。2004年的华语乐坛稀里糊涂地普降了一场“2002年的雪”,进入2005年,刀郎还能继续翻云覆雨吗?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听说过刀郎,即使是在新疆本地,“刀郎”也只是一种传统音乐文化的代名词,直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四川人以刀郎之名唱起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至今日,刀郎的走红仍是乐坛中人不愿提及的话题,一张制作简单且没有宣传的唱片居然热卖,让人莫名其妙。


  单从音乐方面分析,刀郎的两块招牌是他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和歌曲中明显的新疆乐风,本身并不新鲜的两个特点合而为一,成了刀郎音乐的最大卖点———平民姿态的沧桑直白,正好迎合了听众中“沉默的大多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把城市变成农村,这是刀郎去年影响内地流行乐坛的方式。今年的新专辑中,他又想把城市变回它原来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回归后的城市还有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刀郎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卖点何在,为彰显新疆特色,新专辑干脆就以新疆的地名命名,而他本人的形象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专辑封面上,一改上一张的神秘低调。然而,刀郎新专辑的变化还远不止于表面。11首歌中,刀郎自己创作的歌曲增加到8首,他的声音依然可辨,但比以前已经少了些沧桑,多了些深情,甚至还添加了些“演唱”的成分。此外,一些带有生活情趣的叙事题材作品、添加了都市色彩的作品都出现在新专辑中,让人隐约感到,现在的刀郎不像以前那么苦了,奔放中已能逐渐置身事外,这与音乐中的新元素有关,更与他终于脱离苦海的生活场景转化有关。当然,制作人李宗盛也功不可没。在以严厉著称的李老师操刀下,专辑音乐制作更精良,编曲也更现代,但过分的雕饰反而掩盖了刀郎音乐原有的朴实与粗犷。这样的变化对于音乐本身而言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刀郎音乐却只是过犹不及的配料。


  变与不变其实是所有音乐人面临的抉择,能否拿捏得精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张唱片的生死。质疑刀郎音乐的新气息并不代表我们支持保守或倡导粗糙。让歌坛新宠(至少从唱片销量上)继续苦大仇深,于情于理也是讲不通的。其实,在普遍缺少创意的内地歌坛,刀郎勇于打破固有风格,精神值得我们叫好,但他的新风味能否让原先的歌迷叫好,那就不敢肯定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不必为刀郎新专辑的销量担心,在内地乐坛,音乐品质对于唱片销量的影响原本就微乎其微。


相关链接: 李宗盛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