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电影长大成人
2004,中国电影即将跨入百年华诞的前一年,也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电影享受保护期的最后一年,中国电影一扫历年的低调,浓墨重彩、锣鼓声声,留下了值得记忆的诸多印象:
首先是电影产量爆发式增长。2004全年生产国产片多达212部,电影产量创历史新高,不仅远远超过前一年140部的全年产量,而且几乎是1996年至2002年中国平均年产量的2-3倍。中国电影产量肯定进入世界前三名的行列。同时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商业资金、境外资本投资陡增:这一年,境外或社会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80%。500万以上投资规模的中国式“大制作”电影也明显增加。《
国营电影机构的中坚地位受到社会、民营公司的强势冲击:中国多数国营电影制作机构,包括老牌的长春、八一、西安电影制片厂,无论就其生产数量,或是投资规模,应该说都已辉煌不再。只有以电影频道、中国电影公司为经济基础和受到国家各种政策资源扶持的中国电影集团以及产业整合相对完整的上海电影集团还能成为国营电影生产机构的中坚力量。而新画面、保利华亿、华谊兄弟公司、世纪英雄等非电影行业的社会/民营企业,却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角。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甚至以品牌价值12.25亿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04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都由民营公司投资或者合资生产。这些企业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影的超级力量。
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大电影市场正在形成。电影业在多媒体时代必然是一种大电影产业,2004年,影片和影院的扩展,带来了电影票房收入高达15亿以上,几乎是前一年的2倍。电影音像版权交易、海外版权交易、影院贴片广告、影片冠名或者赞助收入等等都创历史新高。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30亿,几乎是电影票房的2倍。美国电影走过的道路似乎正在中国被复制,而电影的营销时代正在来临。长期以来,中国电影重制作轻营销。2004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而且是吆喝出来的。《
2004值得祝贺的是一批超级大片诞生。2004,以《
但是中国电影的问题仍然不少,首先是整体仍入不敷出:尽管中国国产电影数量惊人,但是有产量却没有市场,基本没有市场的电影数量仍然居高不下。按照市场需要有序规划、制作、投放并且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电影数量为数很少,垃圾产品仍然数量众多。
其次是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三位导演的影片创造了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国产电影票房,其余国产电影却只能分到剩余的一杯残羹。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不足美国电影产值的5%。其他还有电影整体市场秩序还未规范,分级制度和电影法尚未出台,盗版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院线的整合和改造还需进一步努力等都急待解决。还有,电影票价仍然居高不下,看电影在中国成为高消费行为,这与电影的大众化娱乐形式是不相称的。
2005年,更多的好影片,更好玩的吆喝,更舒服的影院,更便宜的票价和更热火朝天的电影氛围,也许才能将中国电影的百年诞辰装点得光影缤纷、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