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美国风情画》:留影六十年代

2004-12-31 11:55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眉间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全世界因为《星球大战》认识了乔治卢卡斯这个名字,从那时起光魔工业和卢卡斯几乎就成了电影技术的代名词。但是在没有任何预知的情况下,可能没有人会认为《美国风情画》这样一部作品是出自于卢卡斯之手。以《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为分界线,卢卡斯的电影方向在此前后走得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但是如果没有《美国风情画》,也就不会有《星球大战》的面世,也就没有后来的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风情画》的成功令卢卡斯积蓄了足够的资本和声望去大干一场,但它的影响力却远没有如《星球大战》那样路人皆知,它的影响力局限于美国或者在世界影迷的范围之内。


  《美国风情画》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摇滚电影、公路电影、青春电影,诸此种种皆而有之,卢卡斯打造出一部笼括了六十年代美国世俗文化的写实电影,也正是他作为成长于那个年代的某种缅怀,不可忘却。对于六十年代文化的忠实阐述,使得大量美国人能够从《美国风情画》这样一部电影中寻找到自己昔日时光的重现,认同的乐趣从中获得。对于美国观众而言,这的确是一部好电影,电影中无处不洋溢着六十年代的时代痕迹。于是它也就获得了成功,在票房和口碑上得到了双赢。


  如果说理解中国人对文革题材影视剧之所以如此热衷,也就可以理解美国人对待《美国风情画》的认同态度了,这一切使《美国风情画》成为了美国影史上的伟大作品。我们喜欢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因为里面的青春状态真实而不造作,而同样《美国风情画》所展现得四个美国高中毕业生的状态同样带着时代的真实。但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同,卢卡斯在《美国风情画》更加摈弃了艺术加工,更多追求某种真实的纪录片效果。演员的表演通常会被卢卡斯将错就错的采用下去,在整部影片的发展中更多追寻着随机性。


  这是一部纯美国的电影,如果对美国文化无从了解的前提下你来观赏这样一部电影,很有可能看得乏味无趣之极。影片中的游车河、泡妞、听摇滚乐,这一切都是美国世俗文化的体现,六十年代的美国孩子便是这样生活。而在电影中发生的一切故事都围绕着那家汽车餐厅展开,而这样的汽车餐厅在中国是看不到的,这也是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的特色所在。美国的年轻一代的成长离不开摇滚乐,摇滚乐伴随着他们成长,而卢卡斯将自己年轻时收集的摇滚音乐唱片中筛选出穿插到影片中去,这也就是《美国风情画》被定义为摇滚电影的原因,如我这样对摇滚乐有所了解的人而言,五六十年代的摇滚乐初期的冲浪音乐和古典摇滚也令我略感陌生,不过我还记得住沙滩小子和猫王,而比我年长许多的村上春树对此倒是了解甚多。


  代表不同类型美国年轻人的四位孩子在小镇里逛游了一整夜,而在此一夜中发生的林林总总却彰显着不同美国人的不同归属。小柯在不断地取舍间间徘徊,对于选择离开或者留下他下不了决心,在经过一夜的奇妙经历之后,他似乎突然充满了冒险的兴趣,他终于选择了在路上。而小史身上却透着最正统美国中产阶级的保守,在最后关头放弃了离开家乡小镇,他所选择的是美国人最正规的人生之路。而阿强却是美国主流文化中的非主流,充满了叛逆的本性,年少轻狂或者易走极端,也是卢卡斯自身年轻片段的反照。而小陶则明显是美国底层的青年的一个缩影,他长得瘦小且没有靓车,只能象个小人物一样存在于美国社会,最后他长大后在越战中失踪,仿佛隐喻着为国家拿枪参军多为穷人的出路。


  当离别之时来临,我们终须选择,无论在路上,还是魂归故里。却不能忘却曾经的年少轻狂,意气奋发,我们尝试选择,我们努力选择,是我们改变这个世界,还是世界改变我们。也许某一天当我们停下来喘口气,脑海是否会泛起关于某年某月某日的青春记忆。而《美国风情画》便是卢卡斯的青春记忆,是美国一代的青春记忆,是关于1962年某日的青春记忆。


  正如影片里的小柯,卢卡斯在《美国风情画》之后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电影之路,他放弃了在导演之路上的成就可能,却成另一片领域闯出一片光明。同样在这部电影中参演的众多演员走出了一名大导演朗霍华德和大明星哈里森福特。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