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研究专家石川专访
韩国电影模式:中国能借鉴吗?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韩国电影吸引了亚洲乃至世界的眼球?
石川:首先是韩国电影政策的改革与放宽。从时间上来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电影对政治题材开始放宽审核,1988年汉城奥运会实际上是韩国完全从军人独裁到民主过渡完成的标志,随着金大中上任和朝鲜南北关系解冻,电影也出现了缓和趋势。我们从三部政治题材影片《
1995年之后又经历了一次解禁改革,执行“配额制度”,制定新的“传播法案”和1998年彻底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代之以“分级制度”等。现在可以说我们看到韩国电影的情形是“百无禁忌”——只是对色情和暴力有一些软性限制,比如不能暴露性器官和性工具等等。第二点,我认为亚洲金融风暴从客观上帮助了韩国电影。那段时期,韩国的传统工业和制造业的不景气迫使很多资金寻找新的投资空间,当时的韩国政府开始鼓励“眼球经济”,其中包括电影工业,政府每年拿出4500万巨额拨款专门用于电影拍摄,而很多像大宇、三星这样的大财团开始把电影作为新的投资目标。总体算下来,各种渠道的电影投资基金总额超过1.5亿美元。随之而来的,是拍摄条件、器材和胶片的当然改善。韩国电影所用的胶片是世界上最好的胶片,这一点已经丝毫不逊色于美国。而韩国本土的后期制作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第三点,韩国电影的人才储备丰富。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人去国外(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学习电影,这一批人学成后大部分回到了韩国,韩国现在每年都能出五六个新导演,这不仅中国,在其他电影发达国家也是不可想象的。第四点,韩国在国内设立了电影艺术专业,比如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和汉阳大学。这个专业需要高投入,韩国电影业界的一线工作人员(从导演到剪辑师、录音师等)都在学校兼课,这不仅是中国综合性大学的影视专业做不到,就是在专门的电影戏剧院校也是比较少。第五点,就是韩国电影的市场运作已经十分规范。举例说他们有专门的咨询机构,介绍完全和电影无关的资金投资到电影中来,此外,他们有行业管理协会,对电影市场运作起到规范作用。
三联生活周刊:从电影的创造性角度,您认为韩国电影的模仿和原创各占怎样的位置?
石川:韩国电影太善于模仿,他们的框框很少,也不讳言自己的模仿。主要模仿对象是美国的类型电影,当然也有追求小众化的艺术电影,比如金基德最近的一些艺术电影,我认为比较好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韩国电影模式中国可以借鉴吗?
石川:我认为中国很难借鉴。首先电影审核制度、政策不可能像韩国那样放开,达到百无禁忌程度。韩国曾经也有一个国营电影机构,叫做“忠武路系统”,而韩国电影的真正崛起,是在忠武路体制衰落之后。在韩国,一些著名的大导演有自己的工作室、电影公司和大财团持续的投资支持。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热衷韩国电影?
石川:拿韩国情色电影《
(石川,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亚洲影视文化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