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七八十年代法国电影简述

2004-12-25 23:13  来源:电影学院教材:法国电影研究 作者:胡彬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技术娴熟的个人风格——七十年代法国电影简述
    
    七十年代的法国电影位于一个“之后的”时代:新浪潮电影运动之后和震动全国的“68年五月风暴”之后。“作者电影”的确立与发展,显然得益于这两次规模浩大、影响持久的运动。步入七十年代之后,“作者电影”成了主宰这十年的主流电影
    法国电影制片制度虽然受到新浪潮运动的有力冲击,但从1958年到1968年十年间,电影“艺术”方面的演进远远大于电影“工业”方面的演进。在电影的机构与组织形式方面,甚至出现了倒退。戈达尔在1968年回忆一年前的情况时说道,他在1967年感到自己是“十年前就攻克的那座碉堡的囚犯”。席卷全国的“68年五月风暴”竟然以“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国有化政策受到抵制与反抗为导火索,大约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在“五月风暴”期间,学生走出了校门,工厂停产,工人罢工。在巴黎索尔本大学的阶梯教室里,电影家、评论家、技术人员、大学生,电视台的职工以及普通观众济济一堂,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研讨法国电影的种种问题并将富有生气的意见汇聚成文,表决发布。连续数日,在其他一些大学,尤其是电影大学也召开了同样的会议。这年五月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以及夏季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被迫中断。法国人不无幽默地称之为“三级议会”。尽管“三级议会”没有导致一场1789年法国大革命似的电影革命,但是1968年“探索与试验电影团体”和“电影导演社”的成立都是“三级议会”的直接成果。他们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作者电影”确立了地位。
    六十年代兴起的颇有影响的“真理电影”,成功地为法国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画像,却错过了“五月风暴”的约会。虽然拍摄68年5月事件的胶片可以以公里来计算,却没有从中产生出一部深刻的作品。看来“真理”是不容易一下子捕捉到的,真正有分量的作品还需要等待至七十年代中期。
    但是随着“五月风暴”,成批以集体制片形式的电影小组出现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将之一让—吕克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