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周星驰专访: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大师

2004-12-25 23:06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从12月1日到12月18日,在两个多星期里,周星驰前后6次来到内地。头3回是“周星驰高校行”,周星驰带领《功夫》制作班子,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做了3场演讲。3所大学把此次讲演当作文化素质教育的特别活动,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周星驰优秀电影作品美学赏析”等为活动命名。
  为周星驰的到来,3所高校的迎接显得颇为隆重,不仅有教授对话,更有官员作陪。在上海交大,以党委副书记率领的党委成员,坐在台下和几千学生一起听完了周星驰的讲座。演讲结束后,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还分别聘请周星驰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继李欧梵教授在香港大学肯定周星驰电影艺术之后,内地大学再一次对周星驰的电影作品表示了肯定。
  几场演讲的体育馆外都有警察、保安和学生干部在门口密密匝匝地围成一个大弧圈,义正辞严地把没有入场券试图冲进场内的学生阻挡在体育馆外围。相比坐在台上与周星驰对话学者的严肃和体育馆外的紧张,现场的几千名学生的快乐显得那么轻松、自然。周星驰的任何一个手势和一段话,都能够让他们欢呼雀跃。
  类似的场景同样发生于《功夫》在香港、北京、上海三地首映式和新闻发布会上。几百位中外记者和新闻发布会场外大批影迷的呐喊,使得现场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狂欢节。
  这两个星期里,周星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两次专访。
  头发蓬乱、脸色蜡黄、衣着普通的周星驰看起来很疲惫。在上海浦东机场二楼,饿着肚子的周星驰最大的心愿是好好吃上一碗热面。可我们的谈话反复被餐厅里一批批服务员打断,在端上色拉、面条、炒饭的同时,他们笑着掏出记事本要求周星驰签名留念。
  单凭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些话,很难判断出这就是银幕上那个周星驰。一开口,他就表现出与在影片中完全不一样的严肃。和他在电影里流利的普通话相比,生活中的他粤语口音很重,经常会因为想表达某个意思却想不起词而不好意思。“我现在经常练习普通话,希望我拍电影,不再用人给配音。”


 


我想找会蛤蟆功的人


  记者:你是怎么想起要拍《功夫》的?周星驰:有次在洗澡时,我想起要拍这个功夫片。当时还是想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很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很渺小,只不过赶上了一个好的契机,在关键的时刻,把握住机会。每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当英雄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编故事,把我熟悉的生活搬到这个故事里。
  虽然这个故事是我自己想的,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编剧组,大家可以相互沟通。剧本创作是这样的,我来说,他们记下来,因为我记东西没有他们快。在我的故事基础上,他们再提意见,我写下来。剧本的写作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和我合作的哥伦比亚公司又提出了很多意见,他们希望这个故事不仅让中国人能看懂,其它国家的观众也能看懂。后来我又改了好几次,才完成。在拍的过程中间,我又改了几次。


  记者:你说过《功夫》是向李小龙致敬的电影?
  周星驰:我小时候看过他的电影后才有当演员的想法。所以在《功夫》最后我穿传统白色功夫衫和黑色练功裤,其实是受当年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中造型的影响,是为了向他致敬而特别借鉴的。李小龙不仅是个武术高手,还同时是一位有远见的创意人。在他之前,功夫除了香港本土市场,其他地方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电影,他是第一个看到功夫片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将功夫推广到全世界,他是先行者。


  记者:你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是在什么时候?
  周星驰:那时候我大概10岁,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刚刚开始放映。那时候我家里穷,除了讨生活,没有什么闲钱,妈妈带着我跟我姐姐、妹妹三人去我们家附近一个当时生意很好很大的戏院。
  《唐山大兄》是我看的最好看的功夫动作片。那时年纪还小,只记得自己很激动很兴奋,整部电影处在一个很有力量的状态,这是我还记得的一个感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幻想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因为看了很多功夫片,我自己也练习过一阵子。在香港大部分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人,因为喜欢李小龙,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梦。《功夫》实现了我一个最大的梦想。


  记者:但李小龙在电影里的功夫是实打实的,没有这么多电脑特技。
  周星驰:李小龙的电影最重要的是有李小龙,现在有谁的功夫能够和他相比?他是功夫高手,创造了一门独门武功,他的武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别人做不到的。在他的电影里,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就能够吸引观众。
  李小龙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时候的电影完全靠演员表演,不需要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的电影业拍的功夫片很少不用电脑特效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武功跟电脑技术的结合,还要演员外形长得有特点,服装要精美,风景要好看,音乐要好听。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真实加想象力。用不用特技要根据故事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都需要用电脑特技来实现。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特技,把电影做得更丰富。虽然好莱坞的功夫电影有很多很好的特技效果,但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我觉得《功夫》比好莱坞的电影都要好。


  记者:但《功夫》中很多“功夫”都是别的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里有过的。
  周星驰:对,但和它们还是不太一样。《功夫》里更多的是中国武侠与武功,有些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也有不少是从别处借鉴来的。
  我们从武侠书里获得了一些灵感,比如狮吼功、蛤蟆功等,在《功夫》里有全新的展示。蛤蟆功有没有我不知道,我尝试去找懂这个功的人,但是找不到。但像太极拳我是练过的。这些武功虽然在别人的电影里都存在过,但我用就有我的特色。
  现在的观众看过很多这类片子,为了给观众一个全新的东西,在《功夫》里我们选择了传统功夫加上高科技。虽然我会一点武功,但是我跟李小龙相差太远,我完全不是那种材料。


  记者:你怎么理解中国功夫呢?
  周星驰:中国功夫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动作的技巧只是功夫的表面,一定要配合它的精神才有意义。它的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武侠精神,我觉得就是关于勇气、牺牲的一种精神。为什么我会用如来神掌?因为它就是一个佛家的神掌,代表的都是一些善心。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模式,真正的“战胜别人”的定义是什么?不是把别人打死,而是别人心悦诚服的感觉,我就是想表现这种感觉。


少林足球》没回报


  记者:有人评价,在《功夫》里,导演周星驰是成功的,但在表演上似乎没有突破,很让人失望。
  周星驰:对,我也这么认为,我在表演上还要努力。但是导演方面的工作很多,这个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希望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最好的,是别人从来没看过的,所以我作为导演的压力很大。功夫电影已经出现了很久,什么类型都有,我要做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这是很复杂的,所以在导演方面花了我大精力。


  记者:虽然还是喜剧,但《功夫》的表演、台词出彩很少,更多是动作造成的夸张、幽默效果。
  周星驰:不同时间内,对喜剧的理解当然会不同,如果从第一部到现在都是一样的话,观众肯定不会再看我的电影,我早就被人忘记了。
  我经常想,如果可以选择用动作或画面表达和用语言表达,我会毫不犹豫地选前者。因为电影应该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接受,对我来说,我最熟练的语言是广东话,但是熟悉它能够听懂它的只是一部分中国人,对内地、台湾和新加坡的观众来说,他们要听懂就比较困难了。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被更多不同市场的观众接受,包括西方观众。我发现,人对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神态的理解大致是相同的,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最好尽可能减少电影和观众之间的障碍,所以在《功夫》里,我尽量用动作去替代对白。《功夫》把一些幽默的桥段放在动作和画面上而不是语言。


  记者:美国导演昆汀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