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寻找又纯又正的娱乐商

2004-12-3 17:17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列孚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用这个题目写香港电影似乎有些问题。因为香港电影所包含的涵义、内容是较难以用“纯”和“正”来形容的———特别是粤语片。事关,在一些人眼中,粤语片并不入流,至少不能进入中国电影主流。

  然而,如果你知道巴金的《》、《》、《》和《寒夜》也能成功改拍成粤语片并获得较高评价时,你就应当发挥一下想像力,想想岭南人的觉新、觉民与中原人的觉新、觉民的不同形象。倘若你或会觉得滑稽的话,那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它们曾经大受欢迎?

  33:2760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前面的数字是香港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下称中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出品的粤语片数量,后面数字则是这二十年内所有粤语片的总产量。这是一组不成比例的数字。但是,这33的能量却是优秀粤语电影作品的代表群。此外还有新联、山联、华联、五十年代、华侨等电影公司,他们提供的不仅是文艺片,还有更多的类型电影,包括伦理片、写实片、喜剧片、戏曲片等。这些让观众喜闻乐见而又起寓教于乐作用的电影,是现在已久违了的既纯又正的娱乐供应商。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电影清洁运动”滥殇,发表“让光荣与粤语片同在,耻辱与粤语片绝缘”的声明,新联、中联等从中崛起,一场电影健康运动让粤语片诞生《危楼春晓》、《家家户户》、《火窟幽兰》、《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人海孤鸿》、《豪门夜宴》等多部优秀影片,创下了一代辉煌。这些影片都由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容小意、紫罗莲、黄曼梨、红线女等担纲,也因而出现了李铁、李晨风、吴回等著名导演。

  如果以意识型态去划分派别的话,新联、中联等电影公司无疑是倾左或是左派公司了,相对于光艺、岭光、仙鹤港联等公司而言,该等粤语片公司则应属于自由派了。因为粤语片无需台湾市场,所以自由派也不同于国语片公司那样受台湾市场所“左”“右”而壁垒分明,所谓左派粤语片明星也可以接拍自由派公司影片,反之亦然。因为,当时所谓左派粤语电影可以在广州公映。这是香港电影比较有趣的地方。

  光艺、岭光、仙鹤港联等公司,他们显然比新联等更市场化。特别是到了六十年代,新一辈粤语片明星谢贤、胡枫、张英才、吕奇、邓光荣、陈宝珠、萧芳芳、冯宝宝等出现。这些明星的出现与吴楚帆那一代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更时髦些,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影迷。最突出的例子是影迷分门派别,如爱戴陈宝珠的必定与拥戴萧芳芳的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当时香港影坛一大奇景。

  该等电影公司在二十年所拍摄的两千多部影片纵然有不少可能是粗制滥造,但对武侠片所作贡献显然是突出的。从《黄飞鸿》到《鸳鸯刀》、《仙鹤神针》、《如来神掌》等,出现了一批出色武侠动作片方面的导演,如胡鹏、左几、萧笙、珠玑等,也孕育了后来在这方面有杰出成就的武术指导如刘家良、唐佳、袁和平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共拍摄了3891部。粤语片多达2760部,占了绝大多数。国语片为742部,潮语片有164部,闽南语片是157部,还有客语片1部和纪录片62部。这二十年平均每年年产近195部影片,香港当时就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当之无愧。

  只是,当新联、中联它们留下的足迹只能在博物馆出现时———倘若将来香港有个电影博物馆的话。要不,我们的后代就只知道香港明年落成的迪士尼乐园才是“又‘纯’又‘正’的娱乐商”。所以,在这里建议,将香港电影博物馆就建在迪士尼乐园内。这是认真的。列孚(香港著名影评人)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