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合法婚姻》创意来源

2004-11-29 22:56  来源:Fanhall.com 作者:李进军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假结婚”的经典故事框架……“做爱不做爱”的悬念…….反法西斯战争是永恒的电影题材“筐”……化商业性的初级情感为高层次的战争与人生的感悟……


 


    “假结婚”是个经典的故事框架,在中外电影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如中国革命电影中的《永不消失的电波》,获奥斯卡影片最佳外语片奖的捷克影片《柯利亚》,美国女星安迪-麦克道尔与法国明星德帕迪约联合出演的影片《绿卡》等,为什么这样的故事框架一再的被电影艺术家们运用,而不担心被人认为是照搬前人毫无创意呢?


    从最粗俗最底层的商业面来说,这样的结构底层中隐藏着一个深厚的悬念线,它足以吊起各个层次观众的心,这就是这对假结婚的男女,到底做不作爱,何时何种情况下作爱。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事件,因此毫不奇怪电影艺术家们反反复复的用这个结构框架填进自己的私货——自己特殊的人生感受和社会情怀。


一个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个故事框架呢?


    反法西斯战争是个永恒的题材,是前苏联电影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此,大框架就有了,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一对青年男女因为某件事不得不假结婚了..


    请注意,观众最大的心理悬念是作爱问题。在这里,编剧导演的心要“狠”,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心都是“狠”的,要让剧中的人物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做成爱,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也是观众心中最大的遗憾。


    但是这种遗憾很快就转化为对战争的反省思考,在这种悲剧的氛围中,观众心中的商业化的低级初级情感,成功地转化为一直能够更高层次的“遗憾美”,转化成为更高层次的对于战争、人性、美好人生的感悟。


    从“假结婚片”与“战争片”结合的角度,背景当然是在战争后方更加合适了,这可以给人物设立一个向往前方的心理趋势线,引导观众顺应着人物进入正义的反法西斯心理感觉中。这样,剧中的男主角就应当设计成为是一个总想上前线的人。


    为什么他一个大男人会在后方呢,他是一个伤员?这样好是好,但是男人伤刚好就让他做起爱来岂不是有点让观众担心?(中国电影中不为观众考虑的影片,实在是太多了)..在众多身份的可能选择中,他的身份是一个文艺工作者艺术家最合适。这有这多方面的含义,一个艺术家因为战争而被迫上战场,一个创作美的艺术家因为战争而有可能被死神所重新创造……另外,艺术家的不拘的性格也会使影片更加有趣味性,尤其是在这种内在与结局的悲剧中,应当在剧中让这个男人“坏”一些。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因此女观众们就更加与片中女主角贴近了,影片中女主角不能作爱的终生遗憾反映在女观众身上就有了奇异的效果,让她们庆幸自己活在和平年代,有自己心爱的男人陪伴在身边……


    因此,影片的男主角非艺术家不取,这个艺术家在影片的结尾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同他心爱的女人作爱就上了战场,在观众的期待中打出一幅片尾的字幕:他已经牺牲在战场上了,他再也不可能与等待他回来的女人作爱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故事。


 


    “假结婚”的情节在这样的大框架中,就很容易找到了:


    男主角是一个部队的艺术家,在莫斯科大迁移时随着演出队来到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终日想着会到莫斯科回到前线。在这儿,他遇见了一个生病的女孩子,(什么病并不重要,影片中写的是疟疾),这地方治不好,必须要回到莫斯科去,否则拖下去就有生命危险。     


    男主角并没有爱上这个女孩子,她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显得又弱又小,但是他想帮她。回莫斯科的人员限制很严,女孩子不在其中,男主角想了一个方法,假结婚,这样女孩子就有合法的理由回莫斯科治病了。


    不由得女孩子不同意,这事就成了。两个人事先协议,回到莫斯科以后,两个人就去办离婚手续。可以想见,女孩子爱上男主角了,但是男主角并不动心(即使动心也是埋在心里,因为他一心想的是上前线),于是,女主角找出各种理由来拖延离婚手续时间……


    就在男主角感到抗拒不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时,就在两个人准备过一个浪漫的夜晚时,男主角接到了立即出发上前线的命令,两个人没有一分钟的时间来亲热就分手了,两人期待着不久相见,但是这一去就是永别……


    在这个过程中,欲悲先乐,欲逸先扬,过程一波三折,观众先是乐得开心,后来却感到伤心的止不住的流泪..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