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全案

2004-11-29 13:03  来源:北大夜航船 作者:佚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898/11/18  伊文思出生于荷兰的尼梅格城。其父在该城一家照相器材商店,后扩大为专门出售制造照相器材的公司:“卡比”(CAPI)公司。
    
    1911  13岁的伊文思在家人的协助下拍摄了一部长200米的影片《茅屋》,只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习作。
    
    1917  中学毕业,入鹿特丹市“高等经济学院”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荷兰当时是中立国,但是伊文思仍然被征入伍。
    
    1920  复员后继续在“高等经济学院”,他一面上学一面经营父亲的照相器材商店阿姆斯特丹分店。其间,他还参加学生运动,担任过荷兰“学生联合会”主席。
    
    1922-1924  在“高等经济学院”毕业后,伊文思入德国夏绿丹大学攻读照相化学与照相技术,开始接触当时在德国出现的各种政治与文艺思潮。
    
    1924-1925  在“高等经济学院”毕业后,伊文思入德国德累斯顿市的“伊卡”和“欧纳曼”工厂实习与工人阶级接触后,他明确表示自己“站在工人一边”,不久转入“蔡斯”工厂实习。
    
    1926  回到荷兰,担任“卡比”公司技术部主任。由于经常同荷兰知识界接触,他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并看到了被荷兰当局禁映的苏联影片《母亲》,很受启发。不久,他在荷兰创立第一家电影俱乐部“电影联盟俱乐部”,并从此广泛接触电影技术。
    
    1927  在荷兰的一家小酒吧拍摄了短纪录片《齐迪奇纪事》表现醉汉的神态。
    
    1928  第一次赴巴黎,试图探讨摄影机的表现可能性,并在那里拍摄了一部4分钟的短片《对运动的研究》。不久,他又回到荷兰,在一位工程师的建议下,经过长期观察与周密准备后,用3个月时间完成长10分钟的纪录片《》,获得普遍好评。
    
    1929-1930  拍摄《礁石》,以纪录片形式表现了一个失业渔民的生活。同期,他用3个月在阿姆斯特丹市完成了充满诗意的短纪录片《》,是“城市电影”中最富诗意的一部作品。《》和《》以其深邃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被公认为欧洲先锋电影的代表作,是这个时期实验电影中最具持久生命力的纪录片。
    
    此后,应荷兰建筑总工会之请,摄制了大型纪录片《我们在建设》,并根据此片的素材编成了一批短纪录片:《打校机》、《新建筑》、《青年的一天》等。为荷兰共产党机关报编辑宣传片《毁与建》。同时,伊文思开始拍摄反映荷兰填海造田的纪录片,由于此片开始后不久伊文思忙于访问苏联和筹备拍摄其他影片,女剪接师海伦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