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后感
2004-11-29 10:40 来源:Fanhall.com 作者:朵朵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1972年创作的纪录电影《中国 》,在完成影片32年之后首次在中国完整亮相了。
《中国 》看完了,有点说不出话来,因为产生了一些疑问。
无可否认,相比于我们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一个外国导演对我们中国当时现状的认知会有很多超越,也是很有价值的。我很感谢大师让我用另一种角度看到了当时的景象。
但同时,我希望知道,大师在来到中国拍摄这部纪录电影之前对中国有多少认识和了解。当然,大师也可以没有了解就直接过来中国,因为拍摄影片的过程本就是在认识和了解——只是其间就缺失了一个积累认知的过程,以至于在影片拍摄之前作者就缺失了一个作者应有的主观视点和角度。他对此的弥补就是在影片很多地方都流露出非常具有主观色彩的言辞,而失去了一个纪录片应有的表面客观性。
在影片很多地方刻意而为的音效处理也让我费解。不是说纪录片不需要这些情绪的酝酿和烘托,只是这些刻意的无源音效的使用让影片缺乏了一个广泛的认可,是不是观影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个情景产生这样的音效共鸣!!纪录的真实在哪里,纪录的客观表述在哪里!
影片的落点是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的落幕,也让我觉得郁闷。这是一个评点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含涵义吗!
没有一个影像是完美的,我们大可以有理由对任何东西置疑。我可以真实的感觉到,大师的本意是好的,只是看完了这个电影我对他的定位——“纪录片”产生了怀疑。《中国 》不应该归属为一个纪录电影,或者他应该有一个更广泛的定义,否则会产生很多的误解。
《
无可否认,相比于我们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一个外国导演对我们中国当时现状的认知会有很多超越,也是很有价值的。我很感谢大师让我用另一种角度看到了当时的景象。
但同时,我希望知道,大师在来到中国拍摄这部纪录电影之前对中国有多少认识和了解。当然,大师也可以没有了解就直接过来中国,因为拍摄影片的过程本就是在认识和了解——只是其间就缺失了一个积累认知的过程,以至于在影片拍摄之前作者就缺失了一个作者应有的主观视点和角度。他对此的弥补就是在影片很多地方都流露出非常具有主观色彩的言辞,而失去了一个纪录片应有的表面客观性。
在影片很多地方刻意而为的音效处理也让我费解。不是说纪录片不需要这些情绪的酝酿和烘托,只是这些刻意的无源音效的使用让影片缺乏了一个广泛的认可,是不是观影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个情景产生这样的音效共鸣!!纪录的真实在哪里,纪录的客观表述在哪里!
影片的落点是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的落幕,也让我觉得郁闷。这是一个评点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含涵义吗!
没有一个影像是完美的,我们大可以有理由对任何东西置疑。我可以真实的感觉到,大师的本意是好的,只是看完了这个电影我对他的定位——“纪录片”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