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背后·不只是好看:解《绝对挑战》
2003年,很多事情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吸引了无数人眼球的伊拉克战事、一度弥散全球的“非典”阴云,还有让国人无比自豪的中国“飞天”梦想的实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它们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引发了我们的思考。2003年里,我们体验了太多的东西。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屹立着一座高大的桥梁——电视媒体。在这座联系着我们和世界的桥梁面前,地球另一端的事情轻而易举地被推倒我们眼前;在这座神奇的桥梁面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电视本身,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2003年10月25日,赶在频道全新改版之前,央视二套推出大型人力资源栏目《
背景分析:从顺时顺势到逆水行舟
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212万,比2002年增长46%,就业率却只有50%。2004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比去年增长68万,达到280万。在2010年之前,这个数字每年都还将继续攀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况。另外,在社会上,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社会顽疾,职场的很多问题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最大限度地贴近社会关注社会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生存支点。紧跟社会紧跟大众,这对于正踏上产业化征程的中国电视尤为重要。于是,紧跟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以湖南卫视的《
与其它人力资源栏目不同的,《
这样的高端定位主要是为栏目的观赏性考虑的。三个最终入围的职场强者围绕着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市场总监、高级顾问等等这样的高端职位各显神通展开博弈,这是栏目观赏性的基本依靠。当然,央视不可替代的社会凝聚力号召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渠道使栏目这样的高端定位具备了执行现实性。
但是,这样的高端定位与整个社会的就业大众化趋势是相互矛盾的。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几年各高校不断地扩招就是一个标志。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就业大众化就不可避免,更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具有中高学历的青年求职者,将从精英就业走向大众就业。《
这一矛盾现在还没有明显凸显出来,但当它发生作用时,效果可以预见。首先,栏目的精英就业理念会误导大量的大众求职者。其次,栏目的服务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再次,栏目的收视率影响力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继续攀升:正因为栏目的高定位,也正因为社会的大众化就业,高端职位成为求职者心中的一个梦,而《
这样,栏目虽然从顺时顺势转而逆水行舟,但就栏目自身来说,并不会因此而停留,反而因契合了受众的寻梦心理而逆流直上。
策略分析:经济题材娱乐化
2003年10月20日,央视二套全新改版后,一些行内专家指出如《
《
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走上社会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求职这一环节,就这样变成了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悬念感的一档娱乐性与服务功能结合的栏目,这其中当然有其玄机。
策略实现:媒介神话与深层互动
电视是现代社会中拥有强大功能的公共平台,从她诞生之日起,很多事情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电视时代的美国总统大选: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肯尼迪利用电视击败比自己有名的尼克松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头一个会真正利用电视的总统。现代社会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她当然可以也必定会发挥自己的这种强大力量,来为做梦的人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这种机会可能是实际的物质刺激,比如现在众多电视节目送出的各种“精美”礼品、参与奖金乃至“家庭梦想”等,也可能是一次上电视露面、展示才艺实现个人各种理想的机会,比如《
《
从《
《
电视栏目一直在追求的栏目与观众的互动,并从与观众的互动中吸引观众,在这里体现出了较深的层面,即观众不仅在外在的行为上参与了与电视栏目的互动,而且在心理上,主动地、较深入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近几年,中国电视一直在媒体产业化、频道专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媒体的产业化指向电视媒介运营当中电视媒体利润的实现,在市场规律和商业原则之下,这种利润的实现当然应该是最大化的实现,这就要求电视媒体不仅要吸引观众,而且要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而频道的专业化,却是顺应观众多层次、多要求的趋势,满足分众化观众的收视需求。这个命题表面看好像自相矛盾,但《
中国的电视在自己的探索之路上,正在迈出越来越坚实和清晰的步伐,电视栏目从追求好看转向追求不止于好看,正是电视栏目向自我深层探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