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2004-11-21 2:05  来源:银海网 作者: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一个孩子常常独自一人去电影院,他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他是个独生子,五岁时父母离异后,他被判给从不关心他的母亲。由于母亲忙于工作,这个男孩子就整日地消磨逗留在电影院里——他就是日后的德国导演“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少年的这段经历,对于他以后成为走上电影生涯起到了重要作用。自1969年处女作问世到绝笔之作《水手奎莱尔》,法斯宾德十四年间共拍摄了四十一部电影,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另外三位导演的电影作品的总和。像法斯宾德这样年轻有为、才华横溢,集导演、编剧、制片、演员、摄影、剪辑、作曲于一身的电影艺术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这少见的,这在世界电影史上堪称奇迹。

    他是一个公开的同性爱者,在他的影片里有不少同志题材。那浓重的同性情欲呼之欲出、标志鲜明,鼓舞了一股我行我素的同性恋自觉。他说:同性爱可能是我所有影片里的一个元素,不见得通通都是这个题材,但它们都有一个同性恋者的观点在其中。法斯宾德的两个男友先后上吊自杀,他自己也试图自杀过数次,他那影片里的人物就跟他本人一样,都是充满了悲惨的命运。

         法斯宾德被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的“奥林匹亚人”,他的工作欲望十分强烈,为了使自己一直保持兴奋状态,他甚至去酗酒、吸毒。他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然后睡上二十四个小时,再继续工作,如此循环往复。有人劝告他要注意休息,他却说:我不睡觉,除非我死了。

    1982年6月10日凌晨4点50分,法斯宾德在慕尼黑的公寓里赤裸裸地死去了,他的嘴里衔着一截未吸完的烟头,身旁是电影剧本《罗莎 卢森堡》的手稿。这是现代主义殿堂里的牺牲者——当他以全身心的赤诚与渴望贴近并献身于生活及电影的同时,也被它们吞噬。

    法斯宾德以自己的生命牺牲于自己的宗教,这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悲哀?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