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座头市》:“遗毒”无穷的经典“盲侠”

2004-11-5 12:53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魏君子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去年北野武以《座头市》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桂冠,开始让许多国内年轻影迷领略到“盲侠”的魅力。但对日本观众而言,北野武的“金毛版”固然新奇刺激,却仍不及胜新太郎的“花和尚版”来得深入人心。须知当年广受欢迎的《座头市》系列不仅堪称上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时代剧的辉煌标志,并且深得业内及影迷推崇,以至遗毒无穷——即便是北野武的最新版“盲侠”,风格路数亦多遵循旧作,若说突破,不过是在打斗场面等技术形式上精益求精而已。

  何谓“座头市”?座头是指僧侣的一种级别,市则为人名。日本民间历来流传这位“盲侠”儆恶除奸的英雄事迹,1961年,子母泽宽将有关“座头市”的口头文学整理改编成笔记短篇小说《座头市物语》,深得读者喜爱。1962年,大映电影公司决定将该小说搬上银幕,但因为当时盛行的时代剧皆以武士为主角,“座头市”的身份却是盲人游僧,公司觉得拍一部由和尚做主角的影片风险颇大,不敢让旗下当红男优出演,所以就“慷慨”的将这个机会给了多演反派的二线演员胜新太郎。

  孰料《座头市物语》上映后票房狂收、轰动空前,“大映”惊喜之余,立即投入续集拍摄。而胜新太郎亦藉此一举成名,后来更自组“胜”电影公司,继续制作“盲侠”影片,至1989年共拍了26部,皆由胜新太郎主演,是仅次于《寅次郎故事》的日本长寿影集。

  纵然60年代正是日本时代剧的黄金时期,之前黑泽明的《罗生门》、《七武士》已令武士片扬名国际,日本国内电影公司又大力扶植时代剧,得到观众热烈响应;但“身份游僧、职业按摩的座头市”何以能领尽风骚,令众多神勇武士甘拜下风呢?究其原因,当以“座头市”的角色魅力和动作场面的开创性设计居功最伟!

  由胜新太郎饰演的“座头市”虽为僧侣,却是世俗中人。他游走于乡镇之间,靠按摩糊口,嗜好赌博,亦曾花钱嫖过女人,实在是个典型的“花和尚”。不过,座头市同时又是威震江湖的“盲侠”,他练就一手凌厉无敌的“盲刀”,救危扶难、儆恶除奸,从不犹豫。——而《座头市》的编导显然认识到“盲侠”应该比“武士”更能代表底层百姓的梦想寄托,是以在“座头市”系列影片中,无论故事情节,抑或打斗场面,都充斥着宣扬弱者意识的英雄主义,如此一来,“盲侠”便有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再者,尽管26集的“座头市”系列几乎是同一cult模式(比如剧情皆以盲侠在某地展开凶险之旅,其间总会碰上一位难以应付的高手强敌,并时常有女子对他倾心不已),但胜新太郎演绎的“座头市”乐观幽默、悲天悯人,角色形象立体鲜明,并不给人以单薄粗糙之感。其中又以前三集整体水准最高,注重刻画座头市心理轨迹,颇具惆怅情怀:面对愿意委身自己的女人,只能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面对自己心仪的女人,虽然一度甘愿封刀退隐,却敌不过世俗压力、人为阻挠;最终仍须拾起屠刀,继续斩妖劈魔,孤身上路……

  在日本观众看来,胜新太郎是与“座头市”划等号的,正是他的用心诠释才让“盲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而胜新太郎除了扮盲人惟妙惟肖外,更刻意演出座头市的性情变化,好象前三集“盲侠”性格还略显内向,但到后来胜新太郎愈演愈拿手,这一角色便逐渐开朗诙谐起来,他可以与女人善意调笑;兴之所至亦会随鼓点自舞自乐、与劳动人民共享胜利喜悦;如此种种,自然令观众感觉亲切共鸣。


相关链接: 北野武 黑泽明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