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决不赞美《可可西里》

2004-10-26 11:12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李祥瑞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话语权被垄断的制度之下,有良知的人往往要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媒介力量相对立的,除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宣传”根本不可信任。贾樟柯的电影里总有专制的声音产生强大压迫力,小武们遭到警告驱逐又无可逃避,这就是冷酷的现实!被欺骗的次数越多,人们对信息与文化的“国家供给”越加警惕,所以,这么多年来国产电影的“功绩”,也不过是让我们的愤怒情绪水涨船高而已。我们一直在等待“救世主”的出现,《英雄》来了《十面埋伏》来了,又能怎样?国产电影还是百病缠身举步维艰。绝望的时候,只好大声说对国产电影已经不期待了……

有鉴于《寻枪》余毒,“中国第一部西部历险片”、“导演陆川八易其稿”、“万人签名支持‘申奥’”、“专家称‘建国以来最好的电影’”、“影迷边看边哭”之类的新闻并没有让我遭遇过无数欺诈的心热烈跳动起来,相反,我变得更加镇静,因而投向电影《可可西里》的目光也是冰冷的--我想,保持这种阅读态度非常必要:如果《可可西里》真的是一部好电影,我将享受被电影点燃热情的过程,这该多么美妙啊。可惜,事与愿违,结果是《可可西里》使我们鄙视国产电影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红警苏红不懂爱说《可可西里》凸现中国电影永远不变的痼疾,可谓一语中的。

先不说毛病。《可可西里》还算表达了作者诚意,但决定电影优劣的关键并非作者有否诚意而是作者素质,况且低素质者的高诚意行动还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比如那个热衷于在“两会”发表不实言论以博取组织关怀捞取个人资本又红又紫的冯小宁就做了很多蠢事--所以,焦点必须锁定于对导演能力的批判。

陆川较比冯小宁显然高了一个层次,从《寻枪》一举成名开始,着力于形式追求和剧本构架就成了陆川电影的基本特征,所以观众看他的电影往往会有个眼前一亮的开始。

很奇怪好多评论说《寻枪》和《可可西里》是两部风格迥异的电影,我倒觉得两者本质上并无区别,至少两部影片犯了同样的错误:用心良苦的片头设计大有一锤定音的气魄,但视觉造型上的豪情万丈并不能掩盖剧作方面的致命缺点,于是有限的成绩很快一落千丈,导演陷入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窘境,最终整部影片沦于荒谬。

据说《可可西里》剧本感动了好莱坞片商并让他们下决心投资,但是陆川自己说带着人马赶到可可西里之后又产生了新灵感,因此拍摄完成的影片已经和原剧本有了相当差距。

陆川:“《可可西里》开始确实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影片的海外投资方希望我能把它拍成一部标准的美国‘西部片’,所以我在剧本里面设计了秘密警察、盗猎者和巡山队员,他们彼此之间形成各种矛盾冲突,有追杀、有枪战、有爱情……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商业的剧本得到了认可。”

 

我想只有当影片票房失利后我们才能将陆川的行为定性为艺术欺诈,在此之前我们只能从个人角度研究一下陆川的新灵感具有多少价值罢了。

影片的开头让我相信这是一个可以轻易博取好莱坞片商信任的电影题材,雪域高原,人与自然,生命被扼杀,正义不得伸张……这些足以构成一部商业性抑或艺术性影片的卖点,陆川倾力打造的十多分钟开场画面基本令人满意,剪辑、叙事富有冲击力,新影像、新导演的气质咄咄逼人,如果不是有过《寻枪》的教训,我真要为这样一段开场鼓掌欢呼呢。

显然,与普通国产电影相比,《可可西里》的拍摄难度较大,剧组行程6000多公里,拍摄景地海拔6200米以上,这些努力使影片的视觉造型具有了先天优势,就算把没有情节没有人物的胶片胡乱剪接到一起拿到影院放映,也必将极具可读性,能拍到令人景仰的圣地风光,影片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聪明的导演,往往在选景方面不遗余力,冯小宁的偏爱长城黄河不必多说,老张同志都跑到乌克兰了,陆川去无人区又有何希奇?

这么说似乎是揣测陆川居心不良,妄图猎取自然奇观武装自己的电影,用贩卖“视觉可可西里”换取商业成功--如果《可可西里》的剧情真实感人能够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就不会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偏偏影片中最具价值的就是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象,怎能不让我们把陆川看作贩卖“视觉可可西里”的嗜利摄影者呢?张艺谋贩卖“祖国大好河山”,陆川贩卖“视觉可可西里”,性质都是一样的。

在张艺谋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景”在电影中的分量已经大大超越了故事和人物,又是买树叶又是种花又是盖超豪华妓院,他倒忙得不亦乐乎,但成熟的电影观众不会对此加以赏识,一句话,摄影好看不等于电影好看!所以,仅仅因为陆川在高原洒下了汗水,观众就必须无条件地奉献掌声,显然于理不通。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一位导演到那样一个海拔高度去追求视觉效果,那么,他准备的剧本和人物是否对得起他在那个海拔高度的付出?整部电影能否满足观众对那个海拔高度的人与事的心理期待?

事实证明,作为摄影队带头大哥的陆川成功了,作为电影导演的陆川失败了。现在,除了那个感动好莱坞片商的原始剧本能给我带来一些遐想,电影《可可西里》中的一切,乏善可陈。

记者形象的生硬嵌入,为害最大。当然,可可西里被世人所关注和媒介的宣传报道有着很大的关系,巡山保护队队长日泰就说过:“这可可西里就是你们记者保护着呗。”但是,在区别于媒体报道的艺术形式中安插记者并将其讲述奉为真经显然是不高明的,这样,电影的思想深度便仅仅局限于“保护高原动物藏羚羊”的层面。我搞不明白以独立风格的《寻枪》起家的陆川为什么会把原剧本中必定具有性格魅力边缘人身份的“秘密警察”加以取缔,恭迎这么一位代表官方意志的角色出场,在媒体眼光控制之下的电影故事能有多少人性光辉呢!所以,某些人眼里“纪实”“真实”“感人”的《可可西里》在我看来和国内权威媒体奉送的“优秀纪录片”没什么两样,“正面报道”必然导致人性呈现的极度缺失,中国特色的舆论制造往往结果如此:作者越歌颂读者越质疑。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可可西里》是一部没有人性的电影。

故事原型简直感人肺腑,随着欧美市场需求增加,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无人区猎杀藏羚羊,很快,藏羚羊的数量从一百万只减少到不足两万只。1993年,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汉族人组成了一支巡山保护队,志愿进行反盗猎行动。他们浴血奋战,两任队长先后牺牲……

在可可西里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动容的过往俯拾即是,稍微用点心,炮轰心灵绝对不成问题。所以我们的目光触碰到巡山保护队队长日泰的坚硬面孔难免一阵窃喜:这里面应该有戏!没想到,直至第一主人公日泰像藏羚羊一样被盗猎者打死,我们也没搞清楚这位愿意为保护藏羚羊出生入死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来由是什么,肃然起敬更无从谈起。日泰除了像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党领导和新闻摄像机前面的劳动模范一样保持大义凛然斗志昂扬之外,作为人的一面并没有多少表露,演员努力了,说过一些表达矛盾和痛苦的台词,但只有这对记者发表的寥寥数语加坚强表情的突然软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志愿从事危险工作,在艰难之地而义无反顾?对于“保护藏羚羊”问题,导演并无人性角度的理解,好像一个“保护国家财产”的最高准则挂在那里,就可以一路绿灯万事大吉了。因此荷枪实弹以暴制暴的日泰们更像没有心灵的机器,他们为什么对待盗猎者如此凶暴?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敌我斗争?队员中谁产生过私心杂念?那个毕业于青海师大的人是否将自己的选择视为人生课题?一切都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于是最成功最感人的形象居然是那个也许最微不足道的角色:马占林,一个剥皮子的老头儿,因为在他身上有太多耐人寻味的背景信息,他干这行是为了赚钱,一个老人带着家人在这严酷之地冒险,显然是因为穷。而且这肮脏猥琐的小老头儿分明还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他竟然活着走出来了!那些参与盗猎的人呢?他们的大多数是不是也和马占林一样为了生计而挣扎呢?

毕竟人类掠夺自然资源的丑事并非只有“盗猎藏羚羊”而已,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去认识发现犯罪现象后面掩藏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结构,才是艺术陈述的第一要务。

陆川扔掉了好莱坞化的“一个非常商业的剧本”而选择体现官方意志的“国内媒介式纪实手段”,这种政治上的充分成熟偷奸取巧必然造成艺术精神的没落。陆川和拍摄《十面埋伏》的张艺谋一样,自以为剧情、人物塑造无关紧要,有视觉经营的出奇制胜就足够让观众惊叹了,难道观众是只有眼睛而没有智商的吗?你们的画面再精美,观众也不会感激涕零!毕竟看电影不等于看摄影。可观的视觉效果并不能掩盖电影整体的表现平庸,导演企图靠“视觉欺骗”蒙混过关,观众当然有批评和鄙视的权利。

且看陆川的《可可西里》在抛弃“……形成各种矛盾冲突,有追杀、有枪战、有爱情……”的“一个非常商业的剧本”之后得到的又是什么:记者观念的介入和导演陆川甘愿为媒体意志所奴役,使得这部电影丧失了成为商业片和具有独立精神的作品的一切可能,她更像被放大的以“展示成就、正面讴歌”为主要目的“国产优秀纪录片”,一味宣讲政治、回避人性,尽管摄影机死皮赖脸地叮住人,骨子里却拒绝发掘普通人的情感--摄影机对“空洞”和“表演”的狠狠逼视当然不会有太多意义。所以《可可西里》的“真实”根本是一种假象,她和那些臭不可闻的国产主旋律电影一样,只会用概念和口号将人包裹。所以该片中除了低贱的马占林们和被追逐的盗猎者们是真实的,导演用力塑造的所有正面人物都毫无人性可言。

在那样一个犹如奇迹的世界,人和事都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无论好人、坏人、巡山队员还是盗猎分子,在那里生存的人,必定有一种精神。就像在美国西部片里,人们的行为或者为己或者为公,均有依据。在可可西里,志愿加入反盗猎者行列的人们几乎成了中国境内唯一一股带着枪弹“合法”行使暴力行侠仗义的民间力量,可以说,这个题材潜力无限,可供发挥的东西太多了!巡山队员的经历对外面的人来说就像一段传奇,必定是人性深处的原动力让他们有了尊严和渴望,或丑或美,都合乎情理,魅力无穷。可惜,陆川糟蹋了一个好题材,电视报道化的《可可西里》,只有巡山队员们在艰险环境中的摸爬滚打的表面化描写,形象塑造简直粗糙不堪,观众无法知道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什么!心灵和心灵的对话,才能令人感动啊!即使是作为英雄来塑造的队长日泰都内质浅薄--他非但不是英雄连普通人都算不上--我们该相信谁呢?只有相信马占林是最佳男主角了,因为他是真实的一个人。

都说《可可西里》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请问导演陆川有没有告诉我们那些生命信仰着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我宁愿去相信“好莱坞商业片模式”控制之下的电影剧本。某些国产片制造者和支持者向来喜欢低估排斥好莱坞商业电影,这种夜郎自大就是滋生《十面埋伏》、《可可西里》等破烂货的土壤。

最可借鉴的当然是《拯救大兵瑞恩》,且不比较制作阵容,单说剧作理念,同样是一个小分队去执行一个任务,队伍中的人们性格各异,然而,在整个行动之中,不仅有人性的矛盾冲突制造情节波折,还有灵魂升华的震撼让我们坐立不安:那些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我想,这些包含人类情感的东西肯定比陆川用枪杀藏羚羊镜头和可可西里自然奇观吸引眼球制造轰动的做法有价值得多。

所以,决不赞美《可可西里》。


 


相关链接: 贾樟柯 小武 张艺谋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