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列宁》:为信仰圆谎
2004-10-21 20:05 来源:Fanhall.com 作者:降龙十八掌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不久前刚去了次德国,回来不久就赶上了影片《
影片的故事在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德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阶段。一辈子献身社会主义建设、曾受过国家嘉奖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混迹于游行队伍之中,顿时因心肌梗塞昏死过去。一个对于社会主义充满热爱的人能够这样的反应,对于我们这些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来说,是很能够理解的。电影胶片在主人公亚历山大的道白中慢慢滑过,妈妈也在儿女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阶段中持续昏睡。编剧很天才地将两德统一之后的巨变,在昏睡中仅仅依靠一些平和的描述中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两德统一、柏林墙倒塌、自由过境、学生辍学、失业就业、统一货币……其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是,亚历山大失业后重新上岗,与原住西德的同事一起共事、和睦相处的样子。据说现在原东德地区的人失业率高达19%,远高于原西德地区9%的失业率,所以他们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所以影片中沉浸在和睦的亚历山大所应该还算是幸运的,其所表露出的喜悦应该是发自肺腑的。
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尽管心脏依然脆弱不能承受些许刺激,妈妈还是坚强地醒了过来。亚历山大决定不能让妈妈知道东德已经消亡的现实,并决意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在德国的那段日子,我切身感受到德国人的和善以及整个社会民风的淳朴,因为乘坐电梯的时候陌生的德国人也会因神州五号的凯旋而主动向我们表示祝贺。对他人如此,何况是对自己的母亲。所以剧情中孝子的良苦用心,我是完全理解并信服的。
当看到亚历山大忙前忙后地折腾,努力将居所调整为变革前模样的时候,我们知道一次意在圆谎的行动开始了。与其说这是为母亲的健康而圆谎,不如说是为了根植于母亲思维深处的那种信仰在圆谎,因为可能摧毁母亲生命的不是现实的变迁,而是一个时代伴随一种信念的消逝。
房子内部装修的复原只是序幕而已。凡是母亲日常生活中可以触及的东西,都应该保留民主德国的所有痕迹。例如玻璃瓶装腌黄瓜的标签就绝对不能是荷兰的,必须是昔日民主德国的老字号。为了做到这点,亚历山大必须每天到垃圾桶中翻找上好几遍,然后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觅得的瓶子标签逐一揭下,蒸煮消毒一番,将现在的荷兰腌黄瓜狸猫换太子地施以掉包,再端上妈妈的餐盘之上。奶酪、果酱等,均是如此。
物质上的掩饰相对还是容易的,精神上圆谎则难度更大。妈妈生日来临,亚历山大不但要给校长、邻居等人一一做好各种交待,还要费尽心思地请来母亲昔日的学生唱过去的歌谣,光是唱词就要反复叮嘱上N回。这是怎样的辛苦啊?对于这样的谎言,就连女友也要对亚历山大唠叨上几句。
母亲的身体状况渐渐有了好转,圆谎的难度也就越来越高。比如妈妈提出要坐在床上看看电视,推销有线电视设备的亚历山大就不得不和同事一起倒腾过去东德时期的新闻节目,确保让妈妈每天看到不同的新闻。在妈妈看到窗外大厦上悬挂的巨幅可口可乐广告之后,亚历山大还不得不开始和那位天才的同事小伙一起杜撰并拍摄新版的新闻播报,以紧跟母亲的理解需要。此后这种充满创意的拍摄活动就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一次妈妈因感觉良好悄悄独自上街之后,儿子就创作出“西德垮台,东德接受西德人民”的重大历史事件……
导演沃尔夫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