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全球所有的主要市场:90年代好莱坞的“全球化”(上)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对电影的需求量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上升,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如下:西欧经济的发展,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区及拉美地区;冷战的结束,还有国家广播系统的商业化和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将上述条件资本化,好莱坞进人了“全球化”时代。如同时代一华纳公司所说,全球化要求这一行业的顶尖玩家制定出一套长远的策略,它们是:继续在国内建立一个强大的运作基础的同时,“占领全球所有的主要市场”。事实上,这就意味着公司把国际化运作提高到了一个特殊的地位,其方法是通过“横向”发展,开发新兴的全球市场;通过“纵向”发展与独立制片人建立联盟扩大他们的项目;与外国投资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资金来源。上述目标的实现,导致了好莱坞不得不加快并购的风潮。
国内市场
家庭录像,80年代初的一项新兴技术,居然成为市场发展最快,最赚钱的生意。1980年,每百户美国家庭大约只有两户人家拥有录像机,而十年后大约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录像机。尽管1989年的票房价值达到了50亿美元的新高,但是录像机的零售和租赁的收人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通过对热门影片和珍藏影片的商业运作,大制作公司可从家庭影院市场获得最大份额的收人;如今,家庭录像的总收人可达到大制片厂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自然而然,家庭录像的出现刺激了对影视产品需求量的加大。本国故事片从1983年每年350部影片的年产量,1988年一跃达到年产近600部影片。令人不解的是:大公司的作用微乎其微,在此期间,大公司的棚内制作数量仅保持在每年70到80部之间,较为稳固。流人市场的影片多来自被称之为“小型大公司”的制作,比如:贝里安、佳能电影,及Dino De Lauarentus娱乐公司。还有一些来自某些独立制作公司,比如:Atlantin。Release、Carolco、新世界、Hemdale、Troma、Is-land Alive、新线和Vestron等制作单位;上述各公司急于填补这一空白。这些公司之所以跻身于这一行业,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即使一个普通的公司,也会利用把发行权预卖给有线电视台或家庭影院的方式,不仅会收回投资,而且渔利颇丰。
与其说是制片厂要生产更多的影片,不如说他们开创了拍摄故事片的新格局——高投入大制作。Carolco制片公司是一家独
立制片公司,该公司于1991年为阿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