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舟》---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电影实验
看这部电影纯属偶然。因为这个学期选了一门艺术和传播管理。教课的老太太风度优雅,知识渊博。对绘画, 音乐, 舞蹈, 戏剧, 电影诸多方面造诣颇深也授课有方。指定我们去看这部电影,并要求采访多伦多实验电影院线(Cinematheque)的节目总监。
《
来看看片子。
银幕上的镜头即是影片的叙述人------一位当代电影人的视角。冰天雪地中, 一群衣着华丽,兴致勃勃的达官贵人乘坐马车来到圣彼得堡的一座宫殿。 于是,叙述人跟随他们进入这个富丽堂皇的宫廷居所。 人和物都是18世纪。
叙述人走着, 其他的人都看不到他。 且慢,拐角处有一个和他和周围的人都不同的欧洲人(European). 原来,这也是一个梦游者,误入此地。他是一位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于是两人开始了一场历史的漫游,目睹了俄罗斯百年来的风云变幻。
一个内宫的场景,彼得大帝推倒他的将军, 并用鞭子狂怒地抽打。
一个舞台的背景,演员等待上场, 紧张的排练;前面, 乐队演奏,凯瑟琳女皇拍了拍巴掌, 说, 不错。 然后急急忙忙的边往外跑边说,我要去撒尿。
庄严肃穆的大厅, 尼古拉斯一世正在接见外国使节。整齐的卫队,优容的妇人。一转身,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天使尾随一个修女进入末代沙皇的餐厅,一家人正在吃革命前夕最后的晚餐。
可是,在油画的展厅里, 分明是现代的学生, 青年, 老人在欣赏艺术,外交官还和他们就油画作品的优劣争执不休。
于是迷惑了, 18世纪的俄国故宫, 还是21世纪的艺术展厅?
是索科洛夫的意识流进入我的眼睛, 还是我就在梦中。
仿佛也如剧中叙述人, 身临其境, 于是无论年代, 人物,头脑一片空白, 全然接受, 不作思考。
和油画前指挥的艺术家歌唱;
和个性十足的水兵辩论;
和气质高雅,美丽大方的贵族小姐起舞;
和外交官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偏见争执;
和现代电影人对俄罗斯的反思和质疑交流。
影片最后在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中结束。 华丽的音乐,迷人的舞蹈, 精致的服饰,辉煌的建筑。当成百上千的人从阶梯上缓缓而下的时候,我仿佛真的坠入梦中, 因为我清楚的记得, 我过往的梦境,一定有这样的场景: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茫然的随波逐流, 也许, 我的爱人正倚在栏杆上等我, 注视着我。 而我, 要穿越人群去握住她的手。
长镜头: 曾经醉心于侯孝贤清澈的, 带着深深眷恋的台湾乡村那长长的镜头;也迷恋《
表演: 所有的人都在表演, 所有的人都不在表演。 自然, 流畅, 毫无痕迹的演出, 没有特殊的场景, 没有人物的特写。 每个人都在他/她特定的时间, 地点, 场合做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小插曲, 当外交官在走廊上逡巡时, 一个妙龄女郎和她的男友在吵架, 短短十几秒, 把那个时代, 那个阶层的人物刻画的唯妙唯肖, 不由得让人佩服导演的深刻的观察力和纯熟的表现力。
导演: 导演对俄罗斯的历史, 政治, 艺术, 音乐, 民俗, 服饰, 建筑等等的思考和表现, 在整部影片中来回穿插, 那种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和精神领域的关注渗透其间。 让观众在极度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中, 不由自主的去思考, 去回顾, 去梦游。
可以说, 导演的这个构思用传统的拍摄方法基本上无法实现。借助当代高科技,影片使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直接拍摄在硬盘上,影片不进行剪辑, 后期只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便直接发行。其实,与其说是在拍电影, 不如说是进行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影片摄制场地包括35个宫殿房间,850多名演员参加演出。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衔接, 配合。一个细小的差池都能让整部影片的拍摄前功尽弃。能够作到没有错误, 并且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真令人钦佩不已羡慕不已。
雨果曾说: 建筑是历史。 圣彼得堡的宫殿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象征。
多伦多今天异常的冷,我们坐在一个小咖啡馆里, 和实验电影院线(Cinematheque)的节目总监苏珊小姐聊了一个多小时。 她说这部电影在商业上也非常成功。 在多伦多, 洛杉矶, 纽约等地的票房都很好。
也许是导演索科洛夫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 也许是这部电影本身的魅力,总之, 《
新的电影方法和语言, 总会让我们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