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音乐声
2004-9-21 15:22 来源:南方日报--城市画报 作者:王尔山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你是坐火车回来的吗?”收款员小姐说。
“什么?”我一下没弄明白。
“你是坐火车回来的吗?”她重复一遍,同时熟练地将我要的东西一一扫描计价。
“哦,不是,我是坐巴士回来的。”
“有没有听说地铁运行的消息?”
“没有,不好意思。”
“没关系,一共7块9毛8。”
——上述对话发生在2004年8月3日晚上10点以后伦敦市中心一家超市,当时我在回酒店的路上照例打算买好未来两天的午饭,却没想到人家会问我是不是坐火车回来的。没等我拿好东西转身离开,听见她问下一个顾客同样的问题。
究竟怎么啦,总不会是超市开始兼做民意调查吧,若那样他们还真选对了地方,毕竟那是英国最有名的连锁超市,无论大城小镇都有它的淡绿色的招牌,覆盖面够大的了。
直到看了晚间新闻我才明白收款员小姐的本意。这不是民意调查,而是当天晚上伦敦下了特大暴雨,降水量达到入夏以来的总和,导致公共交通局部瘫痪,多条地铁关闭,多班列车晚点,汽车排成长龙。收款员小姐一定也听说了,却因为工作关系而不能出来打听进一步的情况,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来往的顾客身上。
回想起来我对这场成为特大新闻的暴雨的惟一了解就是密集而清晰的雨点敲击屋顶的声音,大约持续10几分钟。当时我还纳闷怎么隔音效果那么差劲,毕竟那是著名的皇家艾伯特音乐厅,在那屋顶下面,BBC交响乐团正在演奏德沃夏克的交响乐,BBC广播三台正向全球直播。
原来如此。
当天晚上上演的是“BBC音乐会系列”的第25场,整个系列从7月16号到9月11日天天上演,有时每天两场,总共74场,由BBC交响乐团和其他著名乐团主演。其实这个一年一度的音乐盛事不是BBC的创作,BBC是从上个世纪中叶才接手承办。现在这个音乐会系列已满110岁,是伦敦夏季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为配合欧盟成功东扩,今年的主题定为“回归波希米亚”。
前一天下午买票的时候偶然听到隔壁柜台3个华人用广州话进行的对话,他们看上去像是年老的父母和成年的儿子,对话大意是儿子设法让父母相信在现场听音乐会还不如回家听CD,“台上没有表演的”;父母也似乎相信了,母亲最先反应过来,重复儿子的话说“原来没有表演的啊”;儿子没等父母得出结论便用英语问售票员最便宜的站票要多少钱,回头翻译给父母听,继续讨论。
大约他们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吧,因为当我买好票准备离开,隔壁柜台已经换了另一对老夫妇,是外国人。
“什么?”我一下没弄明白。
“你是坐火车回来的吗?”她重复一遍,同时熟练地将我要的东西一一扫描计价。
“哦,不是,我是坐巴士回来的。”
“有没有听说地铁运行的消息?”
“没有,不好意思。”
“没关系,一共7块9毛8。”
——上述对话发生在2004年8月3日晚上10点以后伦敦市中心一家超市,当时我在回酒店的路上照例打算买好未来两天的午饭,却没想到人家会问我是不是坐火车回来的。没等我拿好东西转身离开,听见她问下一个顾客同样的问题。
究竟怎么啦,总不会是超市开始兼做民意调查吧,若那样他们还真选对了地方,毕竟那是英国最有名的连锁超市,无论大城小镇都有它的淡绿色的招牌,覆盖面够大的了。
直到看了晚间新闻我才明白收款员小姐的本意。这不是民意调查,而是当天晚上伦敦下了特大暴雨,降水量达到入夏以来的总和,导致公共交通局部瘫痪,多条地铁关闭,多班列车晚点,汽车排成长龙。收款员小姐一定也听说了,却因为工作关系而不能出来打听进一步的情况,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来往的顾客身上。
回想起来我对这场成为特大新闻的暴雨的惟一了解就是密集而清晰的雨点敲击屋顶的声音,大约持续10几分钟。当时我还纳闷怎么隔音效果那么差劲,毕竟那是著名的皇家艾伯特音乐厅,在那屋顶下面,BBC交响乐团正在演奏德沃夏克的交响乐,BBC广播三台正向全球直播。
原来如此。
当天晚上上演的是“BBC音乐会系列”的第25场,整个系列从7月16号到9月11日天天上演,有时每天两场,总共74场,由BBC交响乐团和其他著名乐团主演。其实这个一年一度的音乐盛事不是BBC的创作,BBC是从上个世纪中叶才接手承办。现在这个音乐会系列已满110岁,是伦敦夏季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为配合欧盟成功东扩,今年的主题定为“回归波希米亚”。
前一天下午买票的时候偶然听到隔壁柜台3个华人用广州话进行的对话,他们看上去像是年老的父母和成年的儿子,对话大意是儿子设法让父母相信在现场听音乐会还不如回家听CD,“台上没有表演的”;父母也似乎相信了,母亲最先反应过来,重复儿子的话说“原来没有表演的啊”;儿子没等父母得出结论便用英语问售票员最便宜的站票要多少钱,回头翻译给父母听,继续讨论。
大约他们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吧,因为当我买好票准备离开,隔壁柜台已经换了另一对老夫妇,是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