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杜可风访谈

2004-9-21 15: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晓 许伟淳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杜可风好酒,“好色”,好孤独。前两点在圈中有口皆碑,后一句是我总结的。采访前说得好好的9点见,但等了20分钟不见他人影,情急之中找到他的酒店房间,原来他从国外回来倒时差正呼呼大睡,估计已将我们的约定忘了个干净。坐下来扑面而来一股酒味,大概又没少喝,证实传言不假。好酒一般都会“好色”,但杜可风看上去心花花,扬言爱上每个女主角,其实他将生活与工作分得很清楚,绝不拖泥带水。他会为了保留艺术创作的激情去寻找和享受这种心灵的孤独。

  2004年9月1日的一个雨夜,我们在上海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咖啡厅里聊了近两小时。20天后,随着2046公映日子的到来,终于可以和读者分享杜可风眼中的《2046》世界。

长期合作“老夫老妻”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曾在采访时笑言自己与王家卫是老夫老妻了,那你们这种关系又怎样才能在每次创作时带来激情呢?比如说在《2046》里面……

  杜可风:什么叫老夫老妻,当然是相处时间长嘛,所以我的优点和缺点、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互相都清楚。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可以稍微大胆一点去做一些事情,因为我知道,对方会了解,或会谅解,甚至于会弥补,我觉得重点其实是弥补,在一个创作的过程中,我觉得需要这样。

  我的运气比较好,跟我合作的大部分导演都能与我相互取长补短。不熟悉的导演对我会有一点担心,他们也知道我有一点“神经病”,有时候我会有点热情过头,或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冒出来,只有跟我合作最好的导演才能了解我并利用这个优点,然后弥补那些缺点。

  南都:你和那么多导演合作过,会不会觉得还是王家卫最了解你?

  杜可风:对,因为跟他合作时间长,了解也多。我是非常主观的,投入进去了,需要一个人在身后客观地参考、判断你所投入的东西有没有用。其实一个好的导演就是一个旁观者,真正的好导演有能力说这个我要,那个我不要,这个方向继续……像王家卫啊,还有一些其他的导演跟我合作比较好,是因为他们也了解我这个特点,或者说是毛病,太投入有时候也是一种毛病。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师,就像演员一样,最大的乐趣就是因为你可以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会接受别人的想法来作为你自己的出发点。所以我觉得摄影比导演更辛苦,因为空间特别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南都:你在新片《2046》中的风格跟以前的影片会有什么改变吗?还是延续?

  杜可风:当然在一方面也是延续,主要是不想延续,但不得不延续。因为谁都知道,它多多少少是《花样年华》的续集。不过,虽然我们一直期待《花样年华》的故事得到延续,但《2046》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续集电影,我个人觉得,它有点像《千机变Ⅱ》。《2046》是用非常不一样的心态跟态度来折磨《花样年华》的故事,所以它是《花样年华》的负面——就是他们假如不这样的话,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可能它是一个幻想,有一点庄生梦蝶的心态在里面。比如说男女关系,我觉得大部分的男人都有一个毛病,会幻想你的另一半是全世界最美的,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这部电影探讨的可能是这个东西,所以它是一部很虚幻的电影。

  我觉得摄影师参与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为你会哭:好心疼啊,这个不要剪了……

痛苦折腾出未来世界

  南都:延续之外,你自己会做哪些创新?

  杜可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这里(上海)痛苦地要折腾出一个所谓的未来世界,就是《2046》,不过也不是未来的,它其实就是一个人脑袋里面的幻想或是空间,那个对我们来说是很难的,因为很难表现出来,要想象它的表面、它的肢体、它的气氛、它的样子……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折腾出来了,过程非常辛苦。(主要时间耗在对未来的想象上?)它毕竟不是一个科幻片,它是一个人脑袋里面的东西,所以很抽象,而抽象在电影里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就像你闻得到的东西你怎么在电影里表现出来一样。

  南都: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杜可风:还在解决中,我想去戛纳的那个版本还是不够好,所以这段时间(《2046》的幕后人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忙这个。我在忙其他事情,没有参与,我觉得摄影师参与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为你会哭:好心疼啊,这个不要剪了……

  南都:每次导演把你拍摄的部分剪掉,你觉得遗憾吗?

  杜可风:无所谓,因为它们还在,还在我(心)这里。

  南都:有没有你认为比较好的也被剪掉的情况?

  杜可风:当然有啊,所以我说我不去参与剪接。拍摄的经验、视觉经验还存在我心里,但我先把它存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人们常对我说“这个很好”,没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以前的经验。

我也是托王家卫的福

  南都:《2046》前前后后拍了五年,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东西,对你摄影部分的要求有影响吗?

  杜可风:有啊!说实话,全世界没有任何人是这样拍电影的,也没有任何人(没有参与过的人)了解这个过程的特点、痛苦和优点。它是一个很贵的实验电影,开始有一个主题,然后看你怎么去发挥。创意的范围基本上是无限的:什么都可能。这也是一种经验,对我们来说,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而且必须非常投入。要知道那种宽容和投入,拖了五年也很难维持啊,所以必须找到一种办法,去维持体力、精神和你自己参与的身份。我找到的方法就是对空间的运用,对演员来说应该是不停地探讨所谓的角色,而那个角色是会变的。我觉得我也是托王家卫的福,因为我现在对空间的所谓敏感度和空间可能性的认识比以前高很多,这是惟一存在的东西,其他的都是意外,或是一直在变的东西。

  比方说《花样年华》,就可以概括成两个空间的关系。男女主角的关系也是通过这么两个空间联系起来。其他的一切都会变,连角色都会变,最可靠的反而是空间。比方说,拍《春光乍泄》的时候,我们到了阿根廷,找到一个房间,电影中60%以上的部分都在同一个房间里拍,空间的存在是电影里的一个中心。我发现我跟别人拍电影的时候就会马上说我要去看景,去了解工作环境,我想这种习惯是被王家卫培养出来的,这是他电影里惟一真实的东西,其他的都是一种意外。

  南都:有评论说《2046》是王家卫导演集大成的一部作品……

  杜可风:是的,里面有一些过去电影的告别啦,或是一些过去电影角色的名字啦,等等,还有一些画面就是一种结论,概括了他这几年拍电影的方式。我想他的下一部电影会非常不一样,或是制作方法、或是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一部作品有一种很明显的告别的心态。

  南都:这部影片,有哪一场戏是你觉得最好的吗?

  杜可风:不知道,可能被剪掉了。(笑)

  南都:你在现场会不会有很多想法被导演否决掉了呢?

  杜可风:我也有很多想法被肯定了。在王家卫电影里,摄影师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正确的角度和移动方法,来处理人跟空间的关系,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有没有传达出导演所想表达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我做不到的时候他就说:只不过这样吗?你想不到别的吗?

  南都:这次画面的基调还会不会是偏绿色的?

  杜可风:确实有一点偏绿色,(不是导演喜欢),是张叔平。别人问我英雄的颜色有没有错?它也有它文化的来源,有哲学在里面,不过基本上到最后还是人的品位,我觉得很多东西还是靠品位,所以你的品位怎么样这个电影就是怎么样,有些人大谈所谓的颜色理论,说实话我觉得都是狗屁。《2046》整体的调子是比较淡一点点,没有《花样年华》那样浓,不过它也有跟《花样年华》相同的地方,大概是演出的范围比较相近。

  南都:会有很多摇晃的镜头吗?

  杜可风:不多,很少。我现在很想回到《重庆森林》里面那种(拍摄手法)。我现在拍的那部电影,那个导演也比较偏爱平稳的摄影手法,我说我能不能动动摄影机呢?好久没动了。连医生都说我整个身体有点偏右,我回答因为我每天右肩都扛着35公斤的摄影机,他说你能不能把摄影机放在左边,我说有点困难。

  我最怕听到王家卫对我说:“只不过这样吗?你想不到别的吗?”听他这样说我会很难过。

我们三个人品位很接近

  南都:有说法是你跟王家卫和张叔平是铁三角的关系……

  杜可风:其实我也拍过很多其他人的电影。我觉得好东西也要靠对比才能显出价值,就像有外遇你才更爱你的老公,这是句玩笑话,但其中也包含着事实。我觉得生活就这样。我也知道,这两个人对我的影响那么大,我的摄影成就,他们也有一份功劳,不过我还是偶尔会去别处逛逛(与其他导演、美指合作),这样才有对比。

  南都:我很好奇你跟张叔平的关系,比如说他是先负责好美术的那一块,这个调子是由你来决定还是……

  杜可风:没有没有,我们都不讲话。我们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我和王家卫、张叔平这三个在完全不同环境长大的人,品位却那么接近。这种交流很微妙,我们不需要谈什么,基本是各做各的事情,我们的个性是非常不一样的,不过我们的品位是很接近的。

  南都:我很想知道你和王家卫在现场是怎样合作的?是他跟你提要求呢,还是你提供几个方案供他选?

  杜可风:两种方法都有,我最怕听到他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只不过这样吗?你想不到别的吗?”听他这样说我会很难过,有时候真的不过就是这样,我确实想不到其他;也有时候是他对了,就是我可能不够投入或是不够尖锐,或是想像力不够,都有啦。所以很好玩,我跟其他导演合作,他们会说“够了够了,不要再多了”。王家卫要求很高,对演员要求特别高,对自己要求也特别高。

  我觉得拍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判断力很强的人,这种人要求也高。一个好导演可能会用两三种不同的方法去要求,有一种是“很好啊,你们再来”,一种是骂你一顿,还有一种是软硬兼施:有时候骂你,有时候安慰你。不过其实最重要的,是他有方向,他会把你往那个方向推,说你到了,或是还不够,这才是一个好的导演。

  我想王家卫的下一部电影会非常不一样,制作方法或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样。这一部作品有很明显的告别心态。

  现状:“不够,永远不够”

  南都:你在拍中国电影的时候,希望拍出来的感觉是中国人看中国人的视角,还是外国人看中国人的视角?

  杜可风:我觉得我是中间人,任何电影必须要有距离感又要有亲切感,这是一个平衡。我的便利在于两个身份,我那么熟悉中国人,我又不是一个百分百的中国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过程,那个对比必须存在。比如我跟你讲故事,用的语言你都听得懂,不过我可能用稍微不同的角度来讲,其实任何创作都是这样的。创作永远是亲切跟陌生的对比,永远是投入跟观赏的对比,永远是参与跟旁观的对比。我觉得电影就是这样,因为我是杜可风,我也是一个外国人。(这是不是成了你的标签了?)我最近开始做我自己的访问,白天做杜可风,晚上做骂杜可风的人,我觉得很好啊,因为可以判断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南都:你很满意自己的这种状况吗?

  杜可风:不够,永远不够。你说哪一部电影是最好的,一定是下一部电影,哪一部作品是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