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2046》和王家卫的全球性美学

2004-9-20 11: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思颖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王家卫的《2046》今年5月在戛纳首映,全世界的重要电影人,包括各级工作者、影评人、发行商、放映商等,都有机会欣赏。但这部举世期待了数年的香港电影,绝大部分香港人还未有机会观看。

  这个讽刺性现象的原因,相信大家早已有分晓。《2046》5月份的首映是在法国的戛纳电影节举行。到目前为止,电影还未正式公演,所以虽然全世界很多人都看过,我们香港人却还在拭目以待。

  电影今日已是全球性艺术,上述这种情况绝不稀奇。我虽然对全球性市场同时有赞成及不满之处,但因为牵涉各种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权力因素,这里不便详谈。我想讨论的是王家卫电影的全球性。

  其实电影从19世纪末兴起后,一直都是全球化的活动,只是最初主要是单向运作,产品是从西方出口到其他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直至近年,才出现了较为双向的运作。

  好莱坞当然是电影史上最强悍的出口工业,其作品也是全球性电影美学的典范。从简单的二元化观点出发,美学主要有形式及内容两大元素。好莱坞的全球性美学,形式上大都是观众都熟悉及认同的“自然主义”,包括直线式叙事体、以视点及地理环境(例如《180度定律》)主导的剪接、尽量模仿现实的摄影效果等。内容方面,可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各种社会现象。

  近年也有其他国家的电影,感染力跨越了本土局限,达到超越国界的效果。例如伊朗的电影,内容上关注儿童经验,形式上则以简洁而诗意的写实主义见称;香港的武打片是另一个例子,其注重侠义或仇杀的故事,以动作和感官刺激来取胜的风格,亦成为放诸四海皆有市场的作品。

  登上了世界殿堂的王家卫,作品自然有强烈的世界性。我曾经在本栏里讨论过其“没有性的爱情”对西方观众有“东方主义”式的吸引力。这种情怀,主要来自其作品中感情用事的浪漫主义。

  这份浪漫,也正是王家卫作品全球性的主要元素。此外,内容上的全球性还包括大都会经验、失落的哀伤、过去的缅怀、时间的魔力等。而这些议题,亦直接或间接地加强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形式方面,王家卫作品充满各种所谓“艺术片”的技法,如省略性叙事、风格化摄影(例如粗微粒及高反差的影像、某些影片的大量短焦镜头、《堕落天使》的广角镜头等)、恋物\转注(Fetishistic)的美术设计(包括布景、服装及道具)、长镜头等。这些“艺术片”特色,令他在国际电影节舞台上尽领风骚。但王家卫亦勇于采用潮流手法,例如成为他“招牌风格”的跳格加印,及将这种MTV式风格配合了前后景互动而产生的效果,即《重庆森林》中梁朝伟在后景喝咖啡,而前景人群浩浩荡荡疾飘而过的镜头。

  《2046》超越时间回到未来的故事,配合了电影跨过地域界限的上映方式,将会令王家卫作品的全球性效应更加强烈。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