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警匪片导演梅尔维尔与香港动作片导演吴宇森之比较
法国警匪片导演梅尔维尔(Jean-Pierre Melville)生于1917年,他是首开电影独立制作之人,不问电影拍完后能否上片,
无独有偶的后来新浪潮电影中笔记派导演的制作方式也与他一样,所以他也可算是电影笔记派的前辈吧!他从小就喜爱阅读美国小说。欣赏美国电影就连梅尔维尔这个名字,也是他后来因为景仰白鲸记(Moby Dick)的作者: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而改名的,有此可见他醉心于美国文化的程度。也因为如此,所以在他的影片中就有强烈的美国风。在他26年的电影生涯中,共执导了13部电影,以下只就其中两部来讨论,分别是:《
梅尔维尔的警匪片有以下之共同点
影片中的美国风:
在他的警匪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片中匪徒的标准装扮都是美国式的:风衣。墨镜及一顶毡帽(德州帽)。
宿命论的观点:
《
(三)冷峻的风格:
梅尔维尔虽承袭了美国式的风格,但却为警匪片开出另一条路来,不只在对白上精简,就连影片中的高潮段落都没有□情的场面及故做的惊险时刻。这可能是看惯好莱坞影片的人无法接受的。甚至片中主角的性格也一如影片的性格:冷默冷静及沈著。
没有道德评论的暗示:
在他的影片中,我们看不出道德评论的暗示,即使片中的主角(匪徒)最后的命运是难逃一死,我们也无法说影片中有一种价值观在,如:邪不胜正或坏人最后一定会遭到制裁……等等。因为他们的死只是一种宿命的安排并没有价值判断之嫌,因为片中的其他不法之徒并没有全遭绳之以法或歼灭。
梅尔维尔的影片在台湾可能鲜少人看过,但若提起从香港红到好莱坞的知名动作片导演吴宇森,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吴宇森在英文小传上说,梅尔维尔是他一生的偶像,而从他影片中的许多蛛丝马迹,也可以看到梅尔维尔的影子。
以下仅就同属于警匪片的其中两部《
剧情简介
《
《
吴宇森和梅尔维尔的相同点
人物服装造型上承袭梅尔维尔:
在人物的服饰上,在吴宇森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主要人物也是穿风衣,带墨镜及一顶德州帽而已,这一点同梅尔维尔片中人物的标准造型。
影片主题相似:
二者皆以描绘男性的情谊为主题。而女性的角色皆千偏一律只是点缀而已。如梅尔维尔之《
虽然吴氏与梅氏之影片有所雷同,但吴宇森却拍出了风格与梅氏迥然不同之作品。让我们接下来看看其风格有何不同:
冷峻与煽情:
在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较激情的场面,例如情绪的渲染(悲伤或仇恨)而在梅片中皆没有此一类的东西。此外在枪战场面的处理上,梅氏通常以乾净俐落的手法处理,简直可以说是弹无虚发,不会要攻击一个人而打了二三十发子弹,而在吴片中,子弹可以说是不要钱的,只见刹那间万弹齐发,叫人眼花撩乱。
道德评论之有无:
在吴片中,通常最后坏人皆会被歼灭或被逮捕,得到他们所应有的制裁,我们有此可知在吴片中所欲传达的一种价值判断,即邪不胜正,好人终究会得到最后的胜利。而在梅片中我们看不到这种情形,可以说是缺乏道德判断。
不同的精神分析:
吴片中的恋母情节:在吴氏片中的男性英雄虽然都义薄云天,有仇必报,肯自我牺牲,但他们往往有恋母情节成份在。但多是以一种「压抑」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拿《
此外在喋片中,
有一个镜头出现多次即圣母抱著圣婴的雕像特写,在一个花费昂贵的电影制作过程中,每一个镜头的挑选都不是偶然,所以我们可以透过此镜头感受到导演欲传达的恋母情结之暗示。
梅片中的精神分裂:
在梅片《
据梅尔维尔表示杰夫既非恶棍也非歹徒,虽然依其思维方式思考逻辑看来他是个罪人,但当我们念及一名精神分裂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罪,那么我们觉得他是无辜的,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事实上,经常被投射在自己的外界:这种思维在一些物体,以及一些在幻觉中产生。患者赋予现实一种绝对优势。这种具体现实概念中的信仰,在某些病人身上,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致于患者按照他们自己的信仰去采取行动。」
梅尔维尔身受美国电影之影响,数年后却影响了香港的吴宇森,虽其二者之间风格变异相当大,但谁也料不到,由吴所掀起的动作片热潮,竟从香港再烧回梅尔维尔的创作源头:好莱坞,而身受美国瞩目的吴宇森是否也会继续影响下一批电影新秀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王琛:〈香港英雄片 ━ 男人灵魂深处的梦〉,《
林叔品:〈死亡或撒谎〉、〈警匪电影的转型〉,《
李迪才:〈故事与风格〉、〈孤独武士的迷惑〉,《
易智言:〈初试宝刀〉、〈男性友谊的极致〉,《
柯永河:《
许连高:《
刘森尧:〈写在梅尔维尔专辑之前〉、〈梅尔维尔晚期的几部警匪电影〉,《
罗考吴昊、卓伯棠:《
韩良忆:〈悲剧英雄的挣扎〉,《
Jean-Francois HOUBEN: Guide critique des films
http://www.cinemanuacs.be/pages/critique/ace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