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导演表现好才是第一位的

2004-9-10 1: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洋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戛纳电影节几个月后,人们又在威尼斯见到了老当益壮的杜琪峰,《柔道龙虎榜》是第一个放映的展映影片,记者场公映的效果非常棒,与《大事件》相比,《柔道龙虎榜》更具有杜琪峰气质:小成本,制作周期短,立足于香港现实,个人风格大于一切。

  按照法国电影学者麦茨的说法,看电影的、批电影的与拍电影的都是一路货色,属于电影机制的一部分(某些人译为“电影机构”),当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国内公映后遭到笑场和抨击时,有人站出来摆事儿:凭什么国产的商业片就要挨批,西洋货再差,媒体也像喝了香汤,从不群起攻之,而自己家的产品质量稍有不好,就一定大肆诋毁谩骂?即使是改革派,在《十面埋伏》这样的例子前也会哑口无言,其实,张艺谋电影不是给中国电影产业化提供的最恰当的例子,最好的例子恰恰是杜琪峰。

  2004年是杜琪峰的转折年。杜琪峰从没到国际电影节上参加过比赛,但在香港电影不景气时,那些有才华和有市场的人都往外跑,杜琪峰却留在香港,仿佛当年守着香港地皮发家的李嘉诚,《柔道龙虎榜》入选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印证了杜琪峰路线的大获全胜。

  如果说《十面埋伏》是商业片,但1997年前后国产大投资影片的相继失败,就说明了在这个特定的电影环境下,类似的商业运作模式早被证明了是不可取的:大投资、大炒作和政府扶持,这根本不是商业竞争的唯一模式,更不用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模式了,而杜琪峰短平快式的小制作、以剧本和风格见长的电影却渐渐被人看好,而且能连续获得邀请参加国际电影节。

  如果说《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票房成绩可以压倒一切地证明“方向”的正确,也不过说明良好的商业运作也能给电影创造价值,而导演的作为非但没有创造更大价值,反而激发了市场负面反馈,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大事件》票房不见得比《十面埋伏》好,《柔道龙虎榜》也一样,但这两部电影却能说明,杜琪峰的个人风格是两部电影的核心价值,导演表现好才是第一位的,导演的个人选择全都写在电影里,国际电影节把他找来不是充数的,而是对他个人风格和选择的一种承认,同时献身威尼斯的麦克尔

相关链接: 张艺谋 杜琪峰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