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用DV,剪电影 (2)——难以启齿的2:3 PULL DOWN

2004-9-9 21:54  来源:Macworld麦克情报第60期 作者:阿雄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全地球>>全美国>>全西岸>>全加州'里面的小小的'好莱坞'(Hollywood)区堿,在国际电影市场里是生产毛额最高的地区,拥有全地球资本最集中和调度规模最庞大的电影工业;而根据统计,台湾又是在美国本土之外,消费好莱坞电影排行最高的地区之一,可见'看电影'对于台湾观众'收视习惯'的重要性 ,并且这样的'收视现象'可能还深深影响了台湾和国际观众的生活想像和生活方式。而商业电影院的放映规格,目前最通行使用的是35mm的'胶卷底片'(FILM)拷贝(正片)而不是'录影带'(VIDEO)。DV也许适合用作OFF-LINE的'录影带'(VIDEO)剪辑,但是这样的原理是不是也能够适用到电影'影片'(FILM)的剪辑、也就是戏院放映(theatrical release)规格?在进入文章'用DV,剪电影'的主题之前,有必要认清DV是属于彩色录影带(不是黑白,也不是FILM)的格式,并且在台湾的广播(broadcast)环境使用的是NTSC(而不是PAL)的电视规格。 使用NTSC彩色VIDEO格式来进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辑,所有的专业/广播级的线性 /非线性器材,都不可能避免掉所谓'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数学难题,并且对于'2:3 PULL DOWN'还不容易对习惯录影带(video)剪辑摸式的工作者或是电影观众用很简单的方式加以说明;所谓的'不容易',甚至还可能到达'难以启齿'(这样的形容绝不跨张,请见后文)的地步。不管'2:3 PULL DOWN'是什么'神秘的数学'、造成的困扰怎么'难以启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过程'却有一个确定的'结果',那就是:因应这个'数学问题'而设计的高阶、专业、Real Time(即时,不算图)、并且进行完全24格电影速度的非线性剪辑系统,全套的完整配备是在台币两三百 万以上。因此,对于'一般消费级'家用DV(digital VIDEO)的剪辑系统来说,要克服2:3 PULL DOWN、进行电影的OFF-LINE、并且在印片(Film Finish)以后保持一格不差的影音同步(in sync),从这个意义来看,等于是用DV向几百万新台币挑战。 也就因为这样,在评估家用(consumer)DV剪辑系统是不是能够完成一件可能要用百 万台币的投资来作单位计算的'需求'以前,有必要对'电影'OFF-LINE剪辑本身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因为'电影剪辑'(FILM editing)和'录影带剪辑'(VIDEO editing)从某些方面来看,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电影(film)剪辑 vs 电视电影剪辑 vs 录影带(video)剪辑
    
    单纯从物理性质来看,电影胶卷底片(FILM)是目前国际市场上'解析度'最高的动 态影像规格,远远高于所有的广播级'录影带'(VIDEO)规格。但是以电影底片拍摄的材料,往往并不一定就用'电影'的方式来播放(在电影院),反而常常是用'电视电影'作为'放映广播的规格'(在电视)。 用表列方式说明电影剪辑、电视电影剪辑、录影带剪辑的差异,请参见△表一:
    △表一:電影剪輯、電視電影剪輯、錄影帶剪輯的差異:
     電影剪輯1(平台剪接) 電影剪輯2 (telecine剪輯)
    拍攝規格 FILM                    FILM                              
    剪輯材料 FILM                    VIDEO**
    效果軌數 #少           少(多*)
    播放規格 FILM                    FILM                                
    成品舉例 戲院電影部份紀錄片 戲院電影部份紀錄片
    
    電視電影剪輯              錄影帶剪輯
    FILM                                         VIDEO
    VIDEO**                                          VIDEO**
    極多*/多/少               多/少
    VIDEO                                            VIDEO
    商業廣告、MTV電視頻道電影部份紀錄片 電視新聞綜藝節目部份紀錄片
    
    (說明).FILM:電影膠捲底片﹐含光學負片及正片﹐如:16/超16/35/65mm等。.VIDEO:錄影帶﹐含類比及數位規格﹐如:DV/ DVcam/ BetacamSP/ BetacamSX/ Digital -Betacam/ D1等。#在此指的是′影像軌數′(movie/video tracks)﹐不用來描述′聲音軌數′(audio tracks)。*一般戲院電影的電影敘事多以′卡剪′(cut剪)進行﹐只加上簡單的轉場效果;但是﹐少數大成本製作的電影也以相當多軌的影像效果來處理﹐但不多見。商業廣告和商業MTV通常使用相當多的影像效果﹐但少數有例外。電視頻道電影的效果軌數則比照戲院電影﹐一般以卡剪為多﹐效果軌單純。在同樣播放規格的前提下﹐影像效果愈多軌就意味著製作成本和硬體需求的愈高。**含錄影帶之′線性剪輯′﹐以及硬碟進圖之′非線性′剪輯。
    
    底片电影的剪辑,除了传统的平台剪接 (用真的剪刀胶水胶带'剪接'胶卷正片,如△表一之'电影剪辑1')以外,近几年开始,台湾(NTSC Taiwan)的电影业界也开始使用'影片转录影带'(telecine video)的 OFF-LINE剪辑方式来进行后制。文章所谈'用DV,剪电影'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以△表一里面' 电影剪辑2(telecine剪辑)为前提。文章的电影剪辑及混音的放映规格,目标是在以16mm的电影放映机进行拷贝片(正片)投射播放并且保持和声音的同步播放(in sync);成品和大部份的35mm戏院电影一样,效果轨单纯,但底片的宽度较窄(后制剪辑原理相同,但底片成本较低)。不过限于经验,本文测试报告中并不涉及声音处理(sound processing)和杜比编/解码的讨论,因为16mm光学声片和35mm光学声片加以杜比编/解码以后,'音频反应范围'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并不适合作同等比较,比如说后者光是在最基本的监 听( monitoring)的硬体工程需求就比前者高出许多。
    
    \'要用光学照相机来录音'?
    
    '电影'和'录影带'的生产过程,因为材料和放映规格本身的不同来说,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尤其大部份的电影观众、甚至是部份VIDEO剪辑的广播电视环境,可能都已经非常习惯'录影带≈影像+声音'的逻辑,或是把'影像'直接等同于'有声音的影像'。 但是万一被某种情况所限制:影像和声音一定要录在'不同的带子'的时候,怎么让不同的'带子'一起播放(PB, playback)又保持完美的同步、就好像真的是用'同一卷带子'拍摄和录音出来的一样? 大部份的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通常可能会以为'声音是录在电影底片上',就像是声音就录在录影带上面一样。但是在电影的逻辑里面:电影的拍摄用的是底片(FILM),要让底片'录音',也许可以想像拿一卷 135静照相机用的相机底片来录音的状况('要用光学照相机来录音'?)。对于'电影'(FILM)来说,影像是影像、声音是声音;而'录影带'(VIDEO tapes)其实等于是'录音带加录影带',并不只是字面上的'录影带'。电影影像和电影声音的制作,就是'一定要录在不同的影片和带子',两种(以上)材料需要'加工'才能够合在一起保持同步播放;也就因此,电影(FILM)影像和声音的'同步'(in sync),一点都不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即使它可能只是一件这么'自然'就可以想像结果的事。
    △图01:图为没有影像的16mm光学声片(没有'影像')。电影用的影像底片本身(FILM)不能录声音,其原理就如同光学照相机的底片(FILM)不能录声音一样,所以任何声音讯号都要'拍摄成'光学声片才能让传统电影放映机读取。
    目前通行拍摄使用的电影底片不能录声音,这种特性控制了录音的成本(不使用昂贵的电影底片来录音)、保留了录音轨数和录混音工作的弹性 ;不过,这些'好处'的代价是:这样的物理性质大大增加了电影后制里面'影音同步'的困难(含硬体需求和制作成本),尤其是在不使用'传统的拷贝影片平台剪接'来进行电影后制的时候,更尤其是在像台湾这种NTSC彩色制的广播规格(以下说明)。
    
    \电影影音'同步'困扰
    
    因为电影底片本身不能录声音,也因为台湾的录影带(VIDEO)播放规格是NTSC彩色制,保持影音'同步'一向也就成为电影后制时最大的技术困扰,并且对此因扰还很难对习惯录影带(video)剪辑摸式的工作者或是电影观众加以说明和讨论。因为这样的说明可能还要'算很多数学'(就如以下'十点'所算)。电影的'影音同步'问题,在传统平台剪接(△表一: 电影剪辑1 )中通常不会发生,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平台式电影OFF-LINE剪辑是一种'有孔'的剪辑('影片'边缘有齿孔、磁性 录音带的边缘也有齿孔),而以Telecine录影带 (VIDEO) 进行电影的OFF-LINE剪辑,则可以说是一种'无孔'的剪辑方式(录影带和电脑档案,边缘都没有像底片的'齿孔')。'有孔'的平台剪辑是藉著 *同样间格* 的'齿孔'来保持影音同步;而'无孔'的电影线性及非线性剪辑,则要利用一种'虚拟'(virtual)的'齿孔'来保持影像和声音的同步。所谓的TIMECODE,就是这个'虚拟'的齿孔。(△图02)  
    △图02a:驯悀W到下依次为16mm负片的影像齿孔、无声拷贝片齿孔、光学声片齿孔
     △图02b:是录混音软体的Timecode画面(Digidesign ProTools 4.3),Timecode就像是'虚拟'(virtual)的底片齿孔( sprockets)。
    
    \2:3 PULL DOWN:十点数学难题
    
    问题是,当这些'虚拟的齿孔'在影像和声音的'间格'不一样、并且'影像'和声音'在播放的'速率'也不一样的时候,影像和声音要怎么保持同步播放?很不幸,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录影带(VIDEO)剪辑,在用来OFF-LINE剪辑电影(FILM)的时候,就是会碰到这样的状况,特别是在像台湾这种NTSC制彩色电视规格的国家,这也是电影后制在以往一向需要几百 万的高阶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主因是一些'数学'的工程理由,而这些'工程理由'就算要简单说明的话,'至少'也要分成下面十点来谈:
    一、电影(FILM)的播放率(frame rate)固定是每一秒钟(真实的一秒钟的时间)播放24格,并且Timecode的格式(timebase)则是从0算到23总共整整24格。这很容易了解。
    二、NTSC彩色(而不是NTSC黑白)录影带(VIDEO)的播放率(frame rate)则是每一秒钟(真实的一秒钟的时间)播放29.97格,而Timecode的格式(timebase)则是从0算到29总共整整30格算一轮 (29.97和30放在一起,看起来有点复杂)。
    三、继续谈第二点:因为NTSC彩色录影带(color VIDEO)播放率(frame rate)在每一秒钟(真实的一秒钟的时间)只有29.97格(而不是30格的黑白电视时代),所以在Timecode从0算到29再算回到0(30格一轮)的那一刻,时间已经'超过'了真实的一秒钟的时间(可能已经是'壹点几几秒')。
    四、继续谈第三点:现在是'二选一'的问题。使用者必需面临的决定可能有两个:(a)保持真实时间和Timecode显示(display)的一致,让Timecode算得'稍微快一点点'来作补偿,方法是让它在有的地方自动 '跳过去'。这是所谓的'29.97DF'(drop-frame,'跳格')计算的Timecode计算方式。DF是表示Timecode的累计'有时候'跳格,但不表示影像真的有'掉格'或'跳格' (△图03)。
    五、继续谈第四点:29.97DF('29.97格,跳格计算')的原则是:'每一分钟跳两格,每十分钟不跳格',有点像是闰年的2月29日)。每一分钟跳两格是指跳过XX:XX:59;29和XX:XY:00;00两格,也就是从XX:XX:59;28直接跳到XX:XY:00;01;每十分钟不跳格,是表示上一项跳格的原则在每十分钟不生效:例如XX:X9:59;28的下两格,仍然可以有XX:X9:59;29和XX:Y0:00;00的计算。
    △图03:29.97DF(drop-frame,暂译'跳格计算')Timecode(NTSC,彩色)的计数标准是:'每一分钟跳两格,每十分钟不跳格'。
    六、继续谈第三点。使用者必需面临的决定有另外一种可能:(b) Timecode必须保持它完整的从0算到29总共30格一轮的显示(display)方式,并且每.一.格.都.不.能.跳;不过即然这样子Timecode的显示(display)真的会比真实时间少一点(相对于真实时间来说,NDF的''Timecode显示'是'比较短'的时间,因为它'不跳格'所以算得比较少)的话,只好'另外想办法'(请见后文'神秘的1/1000'一节)。这是所谓的'29.97NDF'(non-drop-frame,'不跳格':同注26) 的Timecode计算方式(△图04)。也就是以上第五点的'跳格原则'完全不适用,Timecode计算完整从1算到29、一轮整整30格,完全不跳格。
    七、每一秒钟播放24格(24FPS)的电影底片(FILM)要转成NTSC彩色录影带(VIDEO),目前只能够有24对30(而不是29.97)的对应方式。除非未来使用24FPS的VIDEO格式(如HDTV,本文的讨论撇范围外),否则在NTSC彩色VIDEO格式底下,目前只有这种作法。而把24格对应到30格的方式,就是根据所谓的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规则。
    八、继续谈第七点:'24 对30'的对应关系,在影片(FILM)转录影带(VIDEO)的telecine过程里面,是用'4 对 5'作为一个小单位、并且在'一秋钟的真实过带时间'里面总共执行6次来进行;也就是每计算4 格FILM frame对应转换到每计算5格的VIDEO frame,2*5 =10,也就是10个VIDEO fields(注意NTSC彩色是29.97NDF的Timecode计算方式,NTSC彩色VIDEO没有30FPS这回事)。而所谓的2:3PULL DOWN(或3:2 PULL DOWN),就是发生在每一个'4 对 5'的小单位里。下面用最通行的'F1优先'(Field 1 dominance)的NTSC Telecine过带方法作例子说明:●FILM frames(影片画格):..................A----B----C----D (共4 格) ●2:3 PULL DOWN(RT即时运算转换):..AA--BBB--CC--DDD (2-3-2-3,所以叫作 2:3 PULL DOWN) ●VIDEO frames(telecine录影带画格):AA--BB--BC--CD--DD (10个VIDEO Fields,也就是5个VIDEO frames)
    九、把以上的全部八点合起来看:电影底片(FILM)转成NTSC彩色录影带(VIDEO),通常使用的录影带( VIDEO) Timecode是29.97NDF的'不跳格计算'模式,用以保持完整的'24-->30'的对应关系。但是,也很不幸的是:一定时间播放的'电影',经过了这么一转,29.97NDF格式的Timecode显示真的会比'真实时间'少一点;也就是这个时候的VIDEO的真实时间(等于29.97DF的Timecode显示)比FILM的真实时间还要长,而NDF的Timecode显示(display,在此'完全等于'电影底片的速度)因为没有'跳格计算',显示的数字就变少了,表示真实的电影速度(film-speed)比这个时候录影带的真实时间(等于29.97DF的Timecode显示)还要短。因此要用NTSC彩色录影带(VIDEO)来进行电影(FILM)的OFF-LINE剪辑,必须'另外想办法'(请见后文'神秘的1/1000'一节):因为这个时候出现的状况是:FILM和VIDEO的虚拟'齿孔'(TIMECODE)'间格'不一样、'播放'速率'也不一样。
    十、故事还没完。更糟的是,不但两组影像(FILM和VIDEO)的'虚拟齿孔'(TIMECODE)不一样,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声音的'虚拟齿孔'应该是要跟从VIDEO还是要跟从FILM,才能在最后达成'FILM'(影片)的放映拷贝印出来以后,让电影影像和声音光学片保持完全的同步。 这十点'工程理由'的简单的结论是:'2:3 PULL DOWN'至少要用十题数学难题才能'简单说明'。'看电影'这一件事情看起来是这么简单自然、直觉人性 ,但它的背后却可能要有这些数学才能'简单说明怎么作出来的',算得上是'难以启齿';而'工程数学'又只是构成电影整体的很多元素里面的其中之一。    
    △图03:29.97NDF(non drop-frame,暂译'不跳格计算')Timecode(NTSC,彩色)的计数标准是:'每一分钟完全不跳格,每十分钟也不跳格'(图示各个VIDEO frame的画面均为Field 2)。
    
    \ 神秘的1/1000
    
    就是因为这些'难以启齿的2:3 PULL DOWN'数学难题,因此利用NTSC彩色VIDEO格式来进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辑时,最重要影音同步(synchronization)原则就是: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要确定什么时候要的是(较快的)'电影速度'(FILM speed)、什么时候要的是(较慢的)'录影带速度'(VIDEO speed)。在这里,'电影速度'比'录影带速度'快了0.1%(1/1000):这个'0.1%'严格来说是来自于29.97NDF和29.97DF timecode计算方式相对于'真实时间'的差别(30 -29.97 = 0.03= 30* 1/1000),而不直接来自于24FPS和29.97NDF之Timecode计算基准(time base)的差别 (请见上文):虽然在这里29.97NDF的Telecine所显示 (display) 的 Timecode,如果'假定它等于真实时间'的话,才等于是24FPS电影速度的'真实时间'。当影像或声音的速度必需相对'加快0.1%',电影的后制术语上描述成'PULL UP'(加速1/1000);而当速度是必需相对'减慢0.1%',就描述成'PULL DOWN'(减速1/1000)。此外,要进行PULL UP和PULL DOWN的方法还不只有一种,例如在长度(duration)作改变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是最容易想像的一种),此外还有改变CLOCK界面的基准、改变sample rate(取样率)的基准等方法。而至于要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PULL UP和PULL DOWN,就必需根据不同的电影后制阶段、上下游工作单位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来使用,以达成所期待的'自然'同步结果,可以说是有'原理'但没有'通则'。
    
    \ 家用DV向几百万台币挑战?
    
    就是因为使用NTSC彩色VIDEO格式来进行影片(FILM)的OFF-LINE剪辑,所有的线性 /非线性器材剪辑系统,几乎都不可能避免掉所谓'2:3 PULL DOWN'(或3:2 PULL DOWN)的数学难题(以上十点,加上'神秘的1/1000'就是十一点了),所以,在利用录影带(telecine video tapes)进行电影OFF-LINE剪辑时,在保持影音'同步' (synchronization) 的硬体需求和成本一直都相当高,而且所谓'高'的意思,是表示动辄以百万新台币作为单位计算,例如国际'工业标准'(industry standard)AVID的FilmComposer和MediaComposer系统。因此,使用消费级产品的家用DV来处理电影剪辑及混音、并且保持同步(in sync),如果换算成真正的资本来计算,从这个意义上等于是用'家用DV'向'几百 万新台币'挑战:而一套家用的DV后制剪辑和基本的录混音设备加总起来,加上必要的输入输出(i/o)租用器材成本,即使是不同需要的系统备置(system configurations),甚至可能都还不一定买得起一部目前广播业界(broadcast)使用的BetacamSP剪接录影机。 这样看起来,'用DV,剪电影'的结果失败的话,应该是'正常',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但是万一结果套片成功、并且保持完美同步(in-sync)的话,也许在过程中可能有一点'不方便'(例如可能需要算图rendering、或者是'有EDL但是没有OMF'),但在只谈'达到印片同步'的目的上、也许还算可以达到个别消费/使用者(consumers/users)的部份需要。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家用DV的电影后制系统和高阶专业的电影后制系统,虽然不是完全不能比较,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同等比较,因为至少就有'需要'不同(如商用或自用)的不同前提。
    请参阅Macworld麦克情报第61期
    
    △(1): 本文所指的'VIDEO'限定在 ITU-R 601规格,谈论范围并不含SDTV及HDTV。受限于有限的经验,本文的主旨,并不在谈论家用DV作为全数位的ON-LINE剪辑时'是不是'能够达成'广播级播放品质'、也不在谈论这些ON-LINE的DV如何用比较好的方式处理成其它的播放规格(如网路、VCD、广播、DVD、FILM等);而主要在以一部印片(Film Finish)的16mm短片的测试实例,谈论利用家用DV作为'电影'(FILM)OFF-LINE后制剪辑的可能。同样也受限于有限的经验,本文虽然在部份篇幅讨论电影的影音'同步'(synchronizaion),但笔者并不适合讨论光学声片的杜比编码/解码、以及录混音过程中的声音处理(sound processing)等操作环节的说明。 另外,文章并无意对涉及的术语作严格的定义讨论,对于专业高阶的电影剪接/录混音系统 vs DV剪接/录混音系统作'全面性的成本及效益比较'更在能力范围之外。本文只针对【请问几位】这支电影短片在MacOS平台利用单CCD的家用DV摄录影机完成电影后制的操作过程、牵涉到的部份'技术数学'以'测试报告'的方式提出;并且用的是一个'消费/使用者'(consumer/ user)而非'工程师'(engineer)角度。建议读者把文章当成台湾Mac区BBS电子布告栏上面的一篇POST,针对全文在公共的言论空间中进行质疑和对话。
    
    △ (2): 文章所提的Apple, FireWire, Mac, Power Macintosh, Power Mac, MacOS, Final Cut Pro都是美商 APPLE 电脑公司的登记商标;FilmLogic是美商FocalPoints公司的登记商标;ProTools, AudioMediaIII, DAE, PowerMix都是美商Digidesign /AVID公司的登记商标;Premiere是美商Adobe公司的的登记商标;Media Composer, Film Composer都是美商AVID公司的登记商标。Keycode是美商伊士曼柯达(Kodak)公司的登记商标。图文中提到以上及其它产品或公司的名称都可能是属于相关公司的注册登记商标(registered trademarks)或商标(trademarks),图文所提到的所有产品只用在讯息的流通使用,不涉及任何的建议或为该产品背书,也无意侵犯该产品所属公司的任何相关权利

 


相关链接: 测试 文章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ZyDrfuvkpl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