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半女人》——符号的失语
到底这部片里有几个女人?如果片名没有标识,恐怕谁也算不出来。
这就跟要搞清楚导演在这部电影要讲什么一样的困难,我看了两遍才弄懂这故事的梗概(只是故事):儿子因为要安慰父亲的丧妻之痛,“开导”他父亲接受“性”的美好,找了八个半的女人来从事“性的实验”(或被实验),结果他老爸因此极乐而死,他却被缩小到幼童般的状态。等一下,那些女人呢?和片中所有符号一样,淡出银幕了。
的确,以玩弄形式著称的大导彼得格林那威,这次虽然美学形式没有以往炫人,但也到达“符号淹脚目”的地步,符号如猪、马、柏青哥、歌舞伎、歌剧、坟墓、修女……不胜枚举也就罢了,偏偏符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大家可以谈得兴高采烈,一开门见到一台直升机;躺在病床的女马师为什么敞着一对透明的“胸罩”?父子间谈到悲伤的丧母话题,马上又剪进另一个场景父子在讨论老二和同志的问题。这是在干什么?如果说导演是在“喻有意于无义之中”(就是言志),倒不如说导演是在玩,丑化或疏离这些符号的意义。不过,这些符号在电影中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但讨论起来每一个,以及每一组互相指涉起来,又可以扯出一堆暧昧难明的意识型态,不如什么也不要说,只指出像“用电影聊天”便是此部电影的现象。
连剧中透露出导演的用心关键句都有自嘲的调调:“有没有导演以拍电影来满足他的性幻想?”,事实上,彼得格林那威不只在自嘲,此句的“导演”正是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