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卡拉是条狗:一种感动而非刺激

2004-9-2 0:15  来源:电影夜航船 作者:xzfd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自从年前《英雄》票房大热之后,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观众能够对并非为刺激感官而拍摄的电影感兴趣。不过我想就象是过年一样,当大家吃腻了大鱼大肉以后,对青菜萝卜也会有新的兴趣。作为一种期待中的验证,即将上映的《卡拉是条狗》也许能给出答案。
    
      说起这部《卡拉是条狗》来,也许葛优会是其中一个让人兴奋的点。不过从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来看,打个不大恭敬的比方,如果你想从中吃出燕窝鱼翅的感觉来,恐怕会大失所望。就算葛优以往在贺岁片中给人留下这么一种冯氏招牌菜的印象,那么这回的厨师换成路学长以后,葛优带给人们的味道是需要重新适应的。
    
      从一个演员的角度来说,这种口味的变化是值得恭喜的。国内观众所能看到的影视作品中,葛优一直是作为一道老少皆宜的开胃菜推荐给大家的,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这种习惯养成以后就会具有一种可怕的惯性。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不腻味,他自己都该着急了。也许就是这种心理,我们在《卡拉是条狗》中看到的这个葛优,和我们习惯性思维中想当然认为的那个葛优截然不同。
    
      这种不同,并不是因为葛优戴了发套留了胡子所带来的。那种感觉是微妙而亲切的——只要你每天挤公共汽车上下班,和街坊邻居鸡毛蒜皮,和老婆孩子一地鸡毛,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导演路学长为了体现这种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甚至不惜将葛优扮演的这个人物命名为含义暧昧模糊的“老二”,让我们在刚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都在盘算着一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想法。
    
      很明显,象这样的生活是没法带给我们什么刺激的。除非你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才会有一点猎奇。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的电影观众来说,这种生活对每个人可能只有形式的不同而没有性质的不同。加上电影采用的那种模仿纪录片的拍摄风格,期待从视觉上获得刺激的可能性也被减少到最低程度。
    
      也许这部电影的观众需要耐心,才能慢慢把焦躁的心态放进导演通过电影讲述的这个故事中。葛优扮演的老二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没事养条狗,也算不上玩物丧志——那种生活你也谈不到什么志不志的。老婆下了岗,儿子又处在青春叛逆期,正是一个中年人事业感情生活都处在半死不活的时候。唯一的死水微澜还是夏雨扮演的警察小张给他带来的,因为小张把他们家的无证狗“卡拉”给依法扣留了。
    
      对于一部打算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我在这里不厌其烦的复述剧情不但是没必要的而且是无耻的。我不能剥夺观众自己去发现和感受的乐趣,那是观众的一种特权。对于这样一个在电影技巧和视觉效果方面都刻意做的平淡普通的电影来说,故事本身和讲故事的方式将会是比视觉形式重要的多的因素。
    
      这里就又要说到葛优了。尽管人人都知道他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但是我认为他演的那些贺岁片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表演功力。虽然有一部《活着》让他获得了戛纳最佳男演员的称号,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那么以我的观点来看,《卡拉是条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观众和葛优本人弥补这个缺憾。他在本片中的表演也许并不能说是突破了自身的高度,但是应该距离他的最佳状态相差不多。在老二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如何将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本人演绎成我们不得不信服的电影人物的。
    
      不过葛优的名气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是因为他够好才会带来这些名气,但是同时这些名气也给我们这些观众带来某种认同感的缺失。起码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电影银幕上的那个人就是生活中我在大街上随时都可以一抓一把的“老二”,尽管他的举手投足并没有想搞笑的意思,但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就想去寻找喜剧因素让自己高兴起来。一直到电影过半,我才把葛优当成一个好演员而非喜剧明星看待,这让我非常遗憾前面的错位——因为很多很好的段落我完全是误解了。不过从整体的感觉来说,葛优是非常成功地将导演的意图传达了出来,而故事告诉我的感觉就象是憋足了劲想让自己打个喷嚏最后一直没打出来一样,那种眼泪往里面流的感觉让自己难受但是无法释放。从我的角度来看,导演做的够狠——直到电影结束,我期待的那根鹅毛都没有来挠我的鼻孔。
    
      很明显,这样的一种状态是不可能让那些指望着来看一部喜剧或者贺岁片的观众满意的。不过要是你期待的是一部精彩的故事片,那你基本上就会觉得物有所值,因为那种感动不是来自感官而是发自内心。在影片的结尾,当老二看着运狗的卡车开走时脸上的表情是如此的难以言表,我相信这个镜头一定会成为本片中让人不能忘怀的经典。
    
      因为有了葛优在这里作为标准,那么对于本片中的其他演员来说就非常不幸,因为他们没有达到一个可以和葛优相匹配的水准。虽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他们都很努力地做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但是相比之下那种隐约的差距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丁嘉丽扮演老二的老婆玉兰,戏份不多而且活动场景很少,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她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可能是因为经常接电视剧的缘故,我认为她在表演上稍微有点过火,在很多细部的表演上没有精心雕琢,缺乏那种平和自然的感觉,一旦和葛优演对手戏就显得她有点过于使劲了。不过相对于另一个女配角李勤勤来说,丁嘉丽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李勤勤最为大家熟悉的影视形象就是《笑傲江湖》中的恒山派掌门定逸师太了(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大家的笑声:你的手比脚还笨也!),在本片中她扮演的是老二的红颜知己杨丽。关于这个人物我就不多加评价了,大家看的时候自有想法。
    
      扮演老二儿子亮亮的演员李滨在电影《十七岁单车》里有过出色表现,不过对这样的本色演员来说,成长为职业演员的道路艰辛漫长。一旦脱离开他所熟悉的生活范围,在表演方面所缺乏的必要积累就无法依靠灵性来弥补了。所以李滨在本片中的演出只能说是中规中距,无功无过。
    
      但对于这样一部导演风格强烈而明显的电影来说,最后掌握关键命脉的还是导演本人。观众对这部电影能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而从现在看来,恐怕导演路学长提供的不太可能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大路菜——喜欢就是喜欢,而不喜欢也就不喜欢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又要提到国产电影发行的一种尴尬局面。现在发行公司明显是在拿葛优作为招牌走商业发行路线,而本片则明显是一部需要走艺术院线的艺术电影。从本片刚参加的柏林电影节的观众反应看,欧洲观众明显更喜欢这种艺术片。同样是葛优主演的《大腕》也在欧洲电影节放映过,却没有本片受欢迎,我想除了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困难外,欧洲电影市场对艺术电影的偏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大部分的地下电影最主要的市场基本上都在欧洲,这就足以说明那里的观众对中国艺术电影的口味了。只是在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上,商业和艺术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影还不得不从一个锅里抢饭吃,很难说最后会不会让影片发行方和观众双方都满意。大家都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对方,不知道最后能接上头的概率有多大?
    
      最后说一点类似DVD花絮的内容。本片在送审时修改了一些地方,不过相对于路学长那部历时三年21次修改后才终于得以公映的处女作《长大成人》来说,这次的修改还不算伤筋动骨。本片最后的字幕就是电影局审查时要求加上的,大意是最后狗还是找着了云云。还有一些冷藏车里被剥了皮的狗的特写一类的镜头被删除了,不过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剧本和最后成片相比,在剪辑时减少了一些亮亮和其他配角的戏,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样更好一些,让整个影片的节奏更紧凑了。不知道将来出DVD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些删除镜头收录进来呢?



相关链接: 李滨 夏雨 DV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