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院线制”能否推动中国电影全面市场化

2004-8-16 10: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丽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就像《铁皮鼓》里决定不再长高的孩子,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连续多年徘徊在不到10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上,对人们的期待或失望都无动于衷。2002年推出的“院线制”被视为电影改革的关键之举。而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中国的35家院线在市场压力和政策禁锢双重压力下正酝酿变局。

  8月1日,香港影人吴思远投资的上海新天地国际影城退出中影星美院线,转而加盟上海联和院线。数字显示,2003年,上海联和院线全年票房1.4亿元,在全国35条电影院线中蝉联第一。而中影星美的票房从2002年的4000多万跃升到9000多万,位居第三。


  新天地影城“倒戈”,表明中国电影院线之间的兼并整合正在加速进行,硝烟弥漫。上海联和院线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和院线“很有危机感,不敢以老大自居”,因为当下中国几大电影院线之间正暗流汹涌,合纵连横各出奇招。


  事实上,中国电影业主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从2002年开始实施院线制改革,是为了给许多拍摄完毕就被锁进片库的国产影片寻找出路。何为院线制?就是由一个发行主体(如电影公司或制片公司)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机制。其经营模式类似目前的“连锁店”。


  有人认为,如果电影改革到位,中国电影制作所依靠的社会资金、商业资金能够达到80%以上,中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国产电影能够达到70部以上,中国现代影院银幕数能够达到5000块以上,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就必然会跃上一个新阶段,其活力和前途难以估量。


  不过,“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院线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触动电影发行体制的核心。


  “院线就好象一个个卖电影的商店。不过,不管大小,这35家电影商店只能销售一模一样的电影,所以商店现在只能比资本、品牌和服务,”上海联和院线行政总监方玉强说。电影圈里流传一句俗语“排排坐,吃果果”。


  上影集团总裁助理王辉认为,整个北美地区不过只有4条电影院线,而中国却有35条,这是行政划分的结果而非市场选择。而绝大多数规模不大的电影院线都生存艰难,市场整合势在必行。


  根据院线制改革的时间表,到2005年6月,院线制首轮签约到期,各地影院将重新选择何去何从。电影院线将重新切分这个10亿元的电影“蛋糕”。


  而外资的涌入,让局面更加复杂。2003年,美国时代华纳和上海联和院线合作在上海繁华闹市徐家汇揭幕一家高档影城,被媒体评价为“时代华纳在中国电影市场布下的第一颗棋子”。双方随后低调宣布了长期合作,在包括南京、武汉等在内的7个城市兴建和运行合资影院的计划。外资获得政策突破,被允许控股超过50%。中国电影政策对香港电影资金更加宽松,允许控股超过75%。新天地国际影城也已经在全国3、4个城市迈开扩张步伐。


  新影联公司宣传策划部高军认为,对于中国的电影院线而言,通过吸引有分量的外商注资其旗下的电影院,不但可以壮大本地电影院线竞争实力,绑定与外资电影公司的长期利益关系,还有利于本土院线在电影拍摄、发行和放映等多方面加快与世界电影业接轨的步伐。


  眼下,中国电影院线俨然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上海联和、新影联和中影星美均加紧布局全国。2003年,联和院线在上海改造了6家影院,并在南京建成合资影院;新影联也在北京周边兴建和改造了7、8家影院。而背后有中影集团强力支撑的中影星美则宣布,将在一两年中把旗下电影院数目从30多家扩张到100多家。上影集团总裁助理王辉认为,国内外资金在中国大举兴建高档影院,就是因为看好中国电影产业的巨大潜力而不惜超前投资。院线变局最终将把中国电影推上市场化轨道。


相关链接: 吴思 果果 王辉     4 高军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