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八月的八月照相馆

2004-8-6 10:48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稻子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版权声明:网易娱乐授权Fanhall.com转载本文。本文版权为原作者与网易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自小到大,我照相就一直非常不"上相"。我是说那种在照相馆里的照相。

  面对镜头,总会表现的非常惶恐,要么非常矜持,非常手足无措。总是担心自己坐得不够直,或者担心自己坐歪,就把腰杆儿绷的更直。摄影师从镜头后面走过来,轻轻地扶了扶我的肩,略微校正一下我的坐姿。我并不是一个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可连怎么坐都要人家校正,于是非常窘迫。笑容更加僵硬,不知道怎么笑才好。笑不露齿固然很难看,但是牙也得漏的有分寸,而我就是掌握不好这个度……

  这时候,摄影师隐藏在水银灯光的背面,我看不见他的表情。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并不强硬,但却坚定。他说,一、二--咔嚓!

  第一次在照相馆照相,我想应该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100天,那时候照相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那还是冬天,我戴绒线帽子,穿开裆裤。第二张我记忆犹新的相片,是淡彩色的,照片发黄了。那时的照相馆引进了一些道具,于是站在纸板模型背后的我,俨然成了保家卫国的空军战士。第三张,照片也发黄了,老是压在玻璃台板下面,和玻璃粘在了一起。我戴大盖帽,腰间别着玩具枪,眼睛瞪的像铜铃,被刹那的闪光灯给吓怔住了。

  汉口西路上,不远的路程居然有三家照相馆。先是"建国照相馆",请原谅这个老土的名字。我一直不知道这间店的主人,谁叫建国,他也许是一个50来岁的男人,有高高的个子、谦和的笑脸。但是每次只看见一对老夫妻。临街的门面很小,招牌也很小,红色油漆刷的店名历久而灰暗。进院门有窄窄的台阶,花架上垂下青葱的藤蔓。老婆婆戴着眼镜,很仔细地在柜面前用心记下每个客人的照相规格、冲洗张数、日期。她的老伴把你引进柜台后面的黑房间里,然后他隐藏在水银灯光的背面。

  再是"刘宁工作室",也请你原谅它叫"工作室"而不叫"照相馆",虽然本质上它还是照相馆。也许是店主刘宁,看起来要更有几分艺术家气质。他把自己的照片放的大大的挂在当街的门脸,照片里的那个小伙子,短发,穿黑色皮夹克,专业款的相机挂在胸口,笑容有着和我类似的僵硬和腼腆。临街的橱窗里也有一排他的人像摄影作品,都不如挂在当街的他自己的那幅大。路边经常停着一辆越野吉普车,看来这是一个会去野外采风的摄影师,而不是仅仅躲在屋里的照相师傅。我也有光顾照过证件照,这里的生意显然要比建国照相馆红火,有好几个伙计忙里忙外。但很少见到刘宁本人,倒是偶尔瞥见墙上挂的一些照片,其中有刘宁和姜文的合影,两个男人肩搭着肩很熟的样子。店里采用了数码照相,摄影师照了好几幅,再导进电脑里给我挑。不变的是,照相的时候他还是隐藏在水银灯光背面。

  最后是"8月照相馆"。它为什么会叫"8月照相馆",就令我匪夷所思了。我知道它原来叫"飞尔图像",却没留意它是干什么的。后来在我们楼内的电梯口看见"8月照相馆"的广告,大幅的海报里有美女们赫然的写真,才知道原来它也拍写真照。女人看来是更加沉迷于影像的,朋友有一个女朋友,却不是他老婆。人长的很美女,至少我看到那些写真照以后是这么觉得的。写真照是他陪着她拍的,瞒着他老婆。当然不是在"8月照相馆"拍,汉口西路上的照相店始终太过于学生气了。而是在类似于"上花轿"、"龙摄影"这样的大店,建在城市的繁华路口,隔着玻璃橱窗,都可以感觉洁白婚纱和柔和纤细灯光下的浪漫情调。朋友对我说,藏在水银灯光背面的那一刻,他后悔没有娶她。

  而我,自小到大在照相馆里也算是照过很多次相了。我不记得每一次给我照相的照相师傅的样子,不记得他们按下快门那一刹那的表情。我想他们也不会记得当时的我,曾经如何慌张,像是担心自己丢失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后来反正我们都不记得了,不管是拍照的人还是被拍的人,不记得快门"咔嚓"一响时刻流逝的时间。而时间凝固在发黄的相片纸里,我不再认得相片纸里的那个我。

  有时候我希望,从水银灯光背面走出的,是影片《8月照相馆》里的那个摄影师。有着谦和的笑容、腼腆的表情和明朗的眼眸。他走过来,安慰我,教我如何面对镜头微笑,发自内心地微笑,然后,我才会微笑。有时候我又希望,我就是水银灯背面的他,在这个八月,我要拍下你们--我的新娘,我的父母,我的朋友,还有我自己。


相关链接: 刘宁 姜文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