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很奇怪会把这三个看似无关的词联系起来。很奇怪,真的奇怪。 在某个复习到想吐的晚上,就着夏夜的凉风,脚下是一双木屐,吧唧吧唧地,木头碰撞光洁的柏油马路发出的声响,象极了QQ上送来的一个甜蜜的香吻,当然仅限于同性间的温暖。 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那家很小的音像店,在某个劣迹斑斑的古旧的棕红油漆的木架子上,静静地躺着两张MP3,王菲的和罗大佑的,那种超容量的光盘,可以容纳近百首歌,放在DVD或者电脑里放,非常廉价而且划算。对于我们这样的穷人而言。 不到十分钟,手心里,捧着一份薄薄的幸福,伴着香吻般的声响,打开另一扇门,那扇门背后,是一个叫家的有名无实地方。 黑暗中,轻轻地,打开机子,塞进一张。 一百一十首的王菲和罗大佑,几万分钟的快乐和自虐。 也许对于太容易引起共鸣的东西,我该逃避的,远远地避开。 可是还是一次一次地靠近,飞蛾扑火般,义务反顾,心甘情愿。 黑暗中,王菲旁若无人地开始唱:屋顶上的小鸟/我知道你想飞/你向往自由。。。。。。。。。。。 听的时候倒了一杯冰水。那种透明的液体很象王菲的的音乐。虽然她的声线中其实有太多别人的东西,比如小红莓,那个被人戏称为王菲的小学老师的组合,又比如比约克,她的自恋和无所适从,也许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商业味其实很浓的唱腔。 但是王菲毕竟是王菲,她就是有本事将所有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加上一点点很自我的元素,很复杂却又仿佛透明如一杯冰冻过的纯水。 喜欢王菲可以有很多原因,在她的歌中可以安然入睡又何尝不可以是一个理由呢,就象婚姻,选择一个可以舒服的相对的人未尝不可。 经常在王菲音乐中写字,或者读书,甚至吃东西,因为听的时候可以沉静自如,一如她的音乐给人的感觉。 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疼痛,在夜晚听的时候,可是很淡,就象被岁月浸染的一幅画,曾经色彩浓重艳丽激情,最后在时光的漂洗中变得淡漠,因为淡漠,于是无畏。 也有点类似张爱玲笔下哑了的梵阿铃(即是小提琴,但喜欢这个叫法,古典),发出的声音很哑,几乎无法分辨韵律。但是有一些人,听得出沧桑的味道。 于是喜欢王菲,她是我们发不出声的疼痛。 当碟子转到罗大佑的声音时忽然有些不忍猝听。 固然是因为某些不敢面对的感情因素,但也未必不是因为他的破锣嗓(笑)。 有人说罗大佑是香港歌手中最需要去进修深造的。听的时候一直笑,和他一起笑。 的确如此。但罗大佑不是歌手。 音乐对他而言仿佛只是工具,就象文字,有一些人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纯粹,可以直抵你神经中最脆弱敏感的部位。 他的音乐,象孩子的游戏,嘻嘻哈哈地做着,唱着,热闹着,却于无意间道出了人生最苦涩的本质。 第一次听他的歌是《你的样子》,在电影《阿郎的故事》里,电影本身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煽情的俗套的戏,即使张艾嘉也无力改变其平庸的本质。 但是听到了《你的样子》。 有一些音乐,一些文字,一些影象,注定是一些人的致命伤。 被击中了,万劫不复。 于是去找来罗大佑的所有专辑,用那架陪伴了三年多已经很破了的DISCMAN,细细地听。 有一首《光阴的故事》,是J最喜欢的,虽然无论如何总觉得比不上《你的样子》,可是因为J 的缘故,也反复地听。 有一个晚上,终于忍不住地,对J说,去听《你的样子》吧。 J说好。很勉强的样子。 很久后的有一天,J忽然说,听过了,那首《你的样子》,好象没什么特别的吧。 有点失望地别过脸。没有再说话。 后来真的没有再说话了,不是因为这首歌的缘故,却是因为J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个女孩,笑起来甜甜的,喜欢写抒情文字,什么人生啊成长啊生命啊爱情啊,似乎有发不完的感慨。 那样的女子,大概也和J一样,不会觉得《你的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吧。又或者,罗大佑之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个土得掉渣唱功也不好的三流歌手。 罢了。 如大佑所唱:就让它淡淡地来,让它,淡淡地走。 那个夜晚,窝在房间用DISCMAN听《是否》,六十七遍。关着灯,让冷气弥漫全身。 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是否,这次我将不再哭。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 我曾经以为我俩的相遇,是个不朽的传奇,没想到它却是我两生命中一段短暂的相遇。 那是最后一次那般赤纯地听罗大佑,最后一次在心中默念《你的样子》。 童话中的公主,总是可以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无忧的皇宫。 而现实中的我们呢? 也许只听王菲聊以自慰。 而罗大佑,是属于光阴的故事中尘封了的你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