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当你用DV的足步走遍全球

2004-7-21 11:50  来源:Fanhall.com 作者:崔子恩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模拟访谈的自访谈

     我1:今年6月,北京的SARS高发期刚过,芥子园的李振华就邀请你去举行个人影展,地点是北京的大山子,798工厂区的两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据说还是作为长征主题艺术展的第十三站,是么?   

     我2:当时的宣传调调是的,现在的长征系列里,没有你的份儿啦,八成是你很容易在长征队伍里如鱼得水、涣散军心……

     我:我才不管什么长征短征呐。我的专题影展倒是在那个炎热多蚊虫的夏夜开幕了。印象最深的是,展厅里闷热难当。蚊子肆虐,穿裙子的石头和明明被叮肿了后现代的臂与腿。那一天,放映用的VHS机器又是老掉了牙,不适合做影片放映的场地内,声画分离得如同闪电与雷声……只有吕乐、小武等不多的几个朋友,还有首映片《哎呀呀,去哺乳》的两位主演——于滨和侯剑坚持看到完。

     我2:我们想等没蚊子有空调的时候补看……

     我1:嘘,少来!考验你对艺术是否忠诚的时候,你躲了,说明你还不是真的热爱艺术。

     我2:他也不能确定,他的作品就那么艺术,或者说,就能代表艺术。

     我:或许,我还是反艺术的呐。

     我1:你说明我白点儿,反艺术,还是反艺术传统?我可是离了艺术没法儿活的人。

     我:这个问题太大,要慢慢探讨。其实,我期待自己更干净利落一点,不要打出艺术之伞遮挡人间的风雨,最起码不要以艺术之名来偷换我身上那么多的污名……

     我2:这话还有点真诚  

     我1:喂,听说你已经背着你那些DV带子,走遍了美国、欧洲、甚至非洲?

     我:不完全是,不是我的身体,是那些作品,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当然也有亚洲放映,主要是电影节和大学里面,不是每一处放映我人都会去,它们的脚足比我的长,比我跑得快……

     我2:无非是借助DHLTNT……

     我1:听说你不喜欢用美国的联邦快递?

     我:对,他们设在北京的服务部办事琐琐碎碎。我是我自己的秘书,每一盘录像带都要通过我的手来寄出,上百家的电影节要带子预审或放映,可以想见国际快递与我的关系多么密切。我最近收到了一份用EMS从罗马寄回来的BETA,前所未有。海关没有查它,万幸。

     我2:有些快递公司与海关铁呗。

     我1:你刚刚从美国回来,谈谈你到10所大学巡游的见闻。

     我2:新浪网的文化新闻报导了你的此次出行。你是媒体人物嘛。

     我:他们的主编是我的好朋友,年初就作过我的人间烟火小说出版特辑……

     我2:是你的小说文集,一个系列,4本……

     我:原来是5本,被责编毙掉一本,说是不愿让她的儿子读到那样的书。后来,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周冰心试图在他任职的出版社出版它,也失败了。

     我2:你的东西总是在禁区和禁区边儿上,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桃色嘴唇》拖了差不多10年,刚刚出版,现在,又来了一个……

     我1:是什么书名?

     我:《公厕白金宝典》。

     我2:知道了,在一个网站上有你的专栏……

     我:我在4个网站上有专栏……

     我2:这一个《公厕白金宝典》被骂得狗血淋头,也被捧得繁花似锦,阅读次数高达40000多,呵呵。光是回帖就有10几个网页。你那个责编的儿子,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对了,他多大?

     我:不知道,可能是中学生。

     我1:中学生就不要看了,你的东西适合大学以上。

     我:没错儿。这次在美国,我的影片如果在本科生里放,遇到的问题就像在中国的高中……

     我2:呸。你又没有在高中里搞过放映!

     我:他们看了《丑角登场》。很多人关心的是变性手术怎么做,男孩儿变成女孩是不是快感中心就消失了……

     我2:整个一个弗洛伊德。阉割恐惧嘛。

   我:那是纽约市立大学设在曼哈顿的一个分校,我的朋友小三任职的课程上,有犹太人、混血儿、亚裔人,也有公开身份的同性恋男孩。整场讨论下来,全是集中在《丑角登场》的这样一些环节上:小博的妈妈怎么没有出场,哪儿去啦?小博的爸爸为什么不满足于做爸爸,为什么也要当他的妈妈?娜娜变成了女人以后,为什么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妓女,而且跟那么多的男人乱来小博的爸爸怎么会爱上自己的儿子呢? 

  我1:他们都什么知识背景?

  我:小三的课是女性研究和生产学,已经在性别和性倾向方面对他们洗过脑,应该说,他们不保守,只是没看过《丑角登场》那么挑衅的片子。我     个人很喜欢与他们的讨论,如果深度不是唯一的指标……

  我2:深深浅浅,深入浅出嘛,老掉牙的道理啦。我是混网络的,不管你们那一套学院派向度

  我:在电影节上,观众的层面就更加多样,问题也五花八门,与在美国的大多数院校的情形很不相同——美国的观众大多是教授和博士……

  我2:教电影的、学电影的居多么?

  我:当然,此外就是做比较文学、传播学、教育学、人类学的。在柏林影展上,有一位高大的德国人喜欢《旧约》,他的名字是Sikko Boonstar,一个独立经销自制奶酪的奶酪商,他向我捐了 100 欧元,让我很感动。最直接援助我的,是所谓引车卖浆者流。我用那 100 欧元,购买了制作《哎呀呀,去哺乳》的Digital Beta 带子――那差不多是我制作费里最昂贵的一笔开支。

     我1:你们真他妈穷。

     我:不穷的人,有几个拍得出好作品的?

     我2:就是,越富越堕落。

     我:所以,在耶鲁大学,主持我影片研讨的教授之一James Tweedie向我提问:你的影片中认同社会低层的思想倾向,与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关联?

     我2:你怎么回答的?

     我1:对,看你怎么回答。

     我: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英主义,而我反对精英主义。

     我1:就这些?

     我:不止。不过,等我们讨论到那部影片时再深谈,好么?

     我2:哪部影片?

     我:《哎呀呀 ,去哺乳》。

     我2:好,我记着。

     我1:我知道,你亲历过中国影像动荡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从地下电影到独立电影,从首届独立映像展到中国同性恋电影节,从电影工业的衰微到DV新潮流。对这些,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我:没有总体感觉,只有一个一个具体而个别的记忆和思考。               

     我1:愿意与我们分享么?

     我:当然,有一整本书的空间等着我们共享呐。

     我1:还有,你是在3年内拍摄9部影片的快枪手,如何把电影拍得既快又好,对于高速度的现代人来说,你也许可以提供许多成功的经验。

     我:在我看来,拍DV,无所谓失败和成功,因为没有传统的标准压迫它。会出现的局面是,你拍完一部作品,你自己是否感到痛快,与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是个DV家族,是否喜爱共同完成的作品。

     我2:DV家族?

     我:对,与我合作的伙伴,像一家人。我在一个小本子的后面,写过一些名字,DV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我们的演员、摄影、制片人。有时候,他们也把我当成他们的家族成员,譬如米里米特数码的老总刘淑景,不仅免费为我提供后期机房,还提供免费午餐,还在公司节庆日上叫上我共同狂欢。

     我2:这可不错,我也想要。

     我1:想要就自己去创造。上帝垂顾那些潜心创造的人,因为他们最逼肖上帝。

     我2:你是说上帝每天创作不止?

     我1:这是他说的,在《三角城的童话》的后记里。

     我2:噢,我读过的,书是在香港出版的,大陆没有出这本书 。

     我1:我就说过的,对于你,就是东边不我1西边我1,总有一片乌云跟着你。

     我;我也无可奈何。有时候,我真是被封锁得想要爆炸。

     我2:你爆炸个屁!你被这里挤兑出去,就成了出口热销品。你数数,光2003年,你就在全世界首映了4部作品。先是《丑角登场》的欧洲首映,在荷兰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据说,连你人没去,都会有很多的好评和热烈的场面。接着是《旧约》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有人狂爱它,把它推成TEDDY得奖的热门作品,也有人向你扔蛋糕,狂不喜欢。无论如何,它动静不小。4月,《脸不变色心不跳》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这部影片,在国内放映时,你挨了骂,在香港放映,也反应平平,为什么?

     我:我的朋友程裕苏说,这是一块压缩饼干,我没给人多少咀嚼喘息的空间,当然也没给水。

     我2:九、十月份,你的《哎呀呀,去哺乳》在温哥华影展全球首映,在釜山影展亚洲首映。据说,这是你在国际影展上第二部高票房的影片……

     我1:第一部是哪个?

     我2:《丑角登场》。

     我:可能吧。在今年的温哥华影展上,一般亚洲影片安排两场放映,《哎呀呀,去哺乳》是3场。在釜山,我到达的是开幕式当天,可是《哎呀呀,去哺乳》的两场票都已售空。我是凭借导演身份,才把甘小二、杨福东、张献民、徐东振几位中韩友人带进场中的。

     我2: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为你的存在感到自豪,因为她从汉城赶去釜山买票,早早已买不到《哎呀呀,去哺乳》。她在韩中网上发表文章说,电影节会加映两场。后来加映了么?

     我:我不知道。我只参加了首场放映——10月3日,5日我就回家了,因为7号我要去美国。第二场是8号,我无法去。我很喜欢釜山,人,海岸,夜,焰火,街道,很喜欢釜山电影节,可惜没能在那里呆久一点。

     我2:你还喜欢什么地方?你去过的。

     我:当然是柏林和柏林电影节,还有温哥华,还有纽约,NYU 波士顿,哈佛,纽黑文——耶鲁,不那么喜欢洛杉矶,但是喜欢我在洛杉矶和洛杉矶周围去过的每一所大学:UCLAUCI,加州艺术学院,西方学院,还喜欢圣地亚哥,还喜欢东京,还喜欢北京。

     我1:那还用说,我们定居在这里。

     我1:今年6月,北京的SARS高发期刚过,芥子园的李振华就邀请你去举行个人影展,地点是北京的大山子,798工厂区的两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据说还是作为长征主题艺术展的第十三站,是么?   

     我2:当时的宣传调调是的,现在的长征系列里,没有你的份儿啦,八成是你很容易在长征队伍里如鱼得水、涣散军心……

     我:我才不管什么长征短征呐。我的专题影展倒是在那个炎热多蚊虫的夏夜开幕了。印象最深的是,展厅里闷热难当。蚊子肆虐,穿裙子的石头和明明被叮肿了后现代的臂与腿。那一天,放映用的VHS机器又是老掉了牙,不适合做影片放映的场地内,声画分离得如同闪电与雷声……只有吕乐、小武等不多的几个朋友,还有首映片《哎呀呀,去哺乳》的两位主演——于滨和侯剑坚持看到完。

     我2:我们想等没蚊子有空调的时候补看……

     我1:嘘,少来!考验你对艺术是否忠诚的时候,你躲了,说明你还不是真的热爱艺术。

     我2:他也不能确定,他的作品就那么艺术,或者说,就能代表艺术。

     我:或许,我还是反艺术的呐。

     我1:你说明我白点儿,反艺术,还是反艺术传统?我可是离了艺术没法儿活的人。

     我:这个问题太大,要慢慢探讨。其实,我期待自己更干净利落一点,不要打出艺术之伞遮挡人间的风雨,最起码不要以艺术之名来偷换我身上那么多的污名……

     我2:这话还有点真诚  

     我1:喂,听说你已经背着你那些DV带子,走遍了美国、欧洲、甚至非洲?

     我:不完全是,不是我的身体,是那些作品,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当然也有亚洲放映,主要是电影节和大学里面,不是每一处放映我人都会去,它们的脚足比我的长,比我跑得快……

     我2:无非是借助DHLTNT……

     我1:听说你不喜欢用美国的联邦快递?

     我:对,他们设在北京的服务部办事琐琐碎碎。我是我自己的秘书,每一盘录像带都要通过我的手来寄出,上百家的电影节要带子预审或放映,可以想见国际快递与我的关系多么密切。我最近收到了一份用EMS从罗马寄回来的BETA,前所未有。海关没有查它,万幸。

     我2:有些快递公司与海关铁呗。

     我1:你刚刚从美国回来,谈谈你到10所大学巡游的见闻。

     我2:新浪网的文化新闻报导了你的此次出行。你是媒体人物嘛。

     我:他们的主编是我的好朋友,年初就作过我的人间烟火小说出版特辑……

     我2:是你的小说文集,一个系列,4本……

     我:原来是5本,被责编毙掉一本,说是不愿让她的儿子读到那样的书。后来,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周冰心试图在他任职的出版社出版它,也失败了。

     我2:你的东西总是在禁区和禁区边儿上,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桃色嘴唇》拖了差不多10年,刚刚出版,现在,又来了一个……

     我1:是什么书名?

     我:《公厕白金宝典》。

     我2:知道了,在一个网站上有你的专栏……

     我:我在4个网站上有专栏……

     我2:这一个《公厕白金宝典》被骂得狗血淋头,也被捧得繁花似锦,阅读次数高达40000多,呵呵。光是回帖就有10几个网页。你那个责编的儿子,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对了,他多大?

     我:不知道,可能是中学生。

     我1:中学生就不要看了,你的东西适合大学以上。

     我:没错儿。这次在美国,我的影片如果在本科生里放,遇到的问题就像在中国的高中……

     我2:呸。你又没有在高中里搞过放映!

     我:他们看了《丑角登场》。很多人关心的是变性手术怎么做,男孩儿变成女孩是不是快感中心就消失了……

     我2:整个一个弗洛伊德。阉割恐惧嘛。

   我:那是纽约市立大学设在曼哈顿的一个分校,我的朋友小三任职的课程上,有犹太人、混血儿、亚裔人,也有公开身份的同性恋男孩。整场讨论下来,全是集中在《丑角登场》的这样一些环节上:小博的妈妈怎么没有出场,哪儿去啦?小博的爸爸为什么不满足于做爸爸,为什么也要当他的妈妈?娜娜变成了女人以后,为什么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妓女,而且跟那么多的男人乱来小博的爸爸怎么会爱上自己的儿子呢? 

  我1:他们都什么知识背景?

  我:小三的课是女性研究和生产学,已经在性别和性倾向方面对他们洗过脑,应该说,他们不保守,只是没看过《丑角登场》那么挑衅的片子。我     个人很喜欢与他们的讨论,如果深度不是唯一的指标……

  我2:深深浅浅,深入浅出嘛,老掉牙的道理啦。我是混网络的,不管你们那一套学院派向度

  我:在电影节上,观众的层面就更加多样,问题也五花八门,与在美国的大多数院校的情形很不相同——美国的观众大多是教授和博士……

  我2:教电影的、学电影的居多么?

  我:当然,此外就是做比较文学、传播学、教育学、人类学的。在柏林影展上,有一位高大的德国人喜欢《旧约》,他的名字是Sikko Boonstar,一个独立经销自制奶酪的奶酪商,他向我捐了 100 欧元,让我很感动。最直接援助我的,是所谓引车卖浆者流。我用那 100 欧元,购买了制作《哎呀呀,去哺乳》的Digital Beta 带子――那差不多是我制作费里最昂贵的一笔开支。

     我1:你们真他妈穷。

     我:不穷的人,有几个拍得出好作品的?

     我2:就是,越富越堕落。

     我:所以,在耶鲁大学,主持我影片研讨的教授之一James Tweedie向我提问:你的影片中认同社会低层的思想倾向,与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关联?

     我2:你怎么回答的?

     我1:对,看你怎么回答。

     我: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英主义,而我反对精英主义。

     我1:就这些?

     我:不止。不过,等我们讨论到那部影片时再深谈,好么?

     我2:哪部影片?

     我:《哎呀呀 ,去哺乳》。

     我2:好,我记着。

     我1:我知道,你亲历过中国影像动荡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从地下电影到独立电影,从首届独立映像展到中国同性恋电影节,从电影工业的衰微到DV新潮流。对这些,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我:没有总体感觉,只有一个一个具体而个别的记忆和思考。               

     我1:愿意与我们分享么?

     我:当然,有一整本书的空间等着我们共享呐。

     我1:还有,你是在3年内拍摄9部影片的快枪手,如何把电影拍得既快又好,对于高速度的现代人来说,你也许可以提供许多成功的经验。

     我:在我看来,拍DV,无所谓失败和成功,因为没有传统的标准压迫它。会出现的局面是,你拍完一部作品,你自己是否感到痛快,与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是个DV家族,是否喜爱共同完成的作品。

     我2:DV家族?

     我:对,与我合作的伙伴,像一家人。我在一个小本子的后面,写过一些名字,DV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我们的演员、摄影、制片人。有时候,他们也把我当成他们的家族成员,譬如米里米特数码的老总刘淑景,不仅免费为我提供后期机房,还提供免费午餐,还在公司节庆日上叫上我共同狂欢。

     我2:这可不错,我也想要。

     我1:想要就自己去创造。上帝垂顾那些潜心创造的人,因为他们最逼肖上帝。

     我2:你是说上帝每天创作不止?

     我1:这是他说的,在《三角城的童话》的后记里。

     我2:噢,我读过的,书是在香港出版的,大陆没有出这本书 。

     我1:我就说过的,对于你,就是东边不我1西边我1,总有一片乌云跟着你。

     我;我也无可奈何。有时候,我真是被封锁得想要爆炸。

     我2:你爆炸个屁!你被这里挤兑出去,就成了出口热销品。你数数,光2003年,你就在全世界首映了4部作品。先是《丑角登场》的欧洲首映,在荷兰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据说,连你人没去,都会有很多的好评和热烈的场面。接着是《旧约》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有人狂爱它,把它推成TEDDY得奖的热门作品,也有人向你扔蛋糕,狂不喜欢。无论如何,它动静不小。4月,《脸不变色心不跳》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这部影片,在国内放映时,你挨了骂,在香港放映,也反应平平,为什么?

     我:我的朋友程裕苏说,这是一块压缩饼干,我没给人多少咀嚼喘息的空间,当然也没给水。

     我2:九、十月份,你的《哎呀呀,去哺乳》在温哥华影展全球首映,在釜山影展亚洲首映。据说,这是你在国际影展上第二部高票房的影片……

     我1:第一部是哪个?

     我2:《丑角登场》。

     我:可能吧。在今年的温哥华影展上,一般亚洲影片安排两场放映,《哎呀呀,去哺乳》是3场。在釜山,我到达的是开幕式当天,可是《哎呀呀,去哺乳》的两场票都已售空。我是凭借导演身份,才把甘小二、杨福东、张献民、徐东振几位中韩友人带进场中的。

     我2: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为你的存在感到自豪,因为她从汉城赶去釜山买票,早早已买不到《哎呀呀,去哺乳》。她在韩中网上发表文章说,电影节会加映两场。后来加映了么?

     我:我不知道。我只参加了首场放映——10月3日,5日我就回家了,因为7号我要去美国。第二场是8号,我无法去。我很喜欢釜山,人,海岸,夜,焰火,街道,很喜欢釜山电影节,可惜没能在那里呆久一点。

     我2:你还喜欢什么地方?你去过的。

     我:当然是柏林和柏林电影节,还有温哥华,还有纽约,NYU 波士顿,哈佛,纽黑文——耶鲁,不那么喜欢洛杉矶,但是喜欢我在洛杉矶和洛杉矶周围去过的每一所大学:UCLAUCI,加州艺术学院,西方学院,还喜欢圣地亚哥,还喜欢东京,还喜欢北京。

     我1:那还用说,我们定居在这里。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