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纯粹,并不应该是民族音乐的惟一特性

2004-7-20 14:02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王硕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听说张惠妹要翻唱自己民族(卑南族)的民歌时,我的心情很不安。这种不安不是源于对张惠妹本人能力的不放心,而是对民歌流传的一种悲哀。

  王朔好像说过,如果什么事儿到了拯救的程度,说明这事儿也快到头儿了。现在张惠妹对民歌的翻唱,实际上就是对民歌的拯救,因为她翻唱民歌的初衷,就是不想亲眼看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慢慢消失。但深受商业束缚的她还是小心翼翼的告诉我们,“这张专辑暂时不会发行”。


  原因很简单,这些被翻唱出来的民歌并不会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年轻人为了突现他们没有根源的时尚,还是会在流行音乐中孤独的游弋,上了岁数的人可能会为听到新版的民歌而惊喜,但转眼间有会对新版的不纯粹嗤之以鼻。所以传说中销量上百万的刀郎真正流行的只有《2002年的第一场雪》,而不是他翻唱的《敖包相会》。蔡琴也只是凭借着自身的品牌效应才有胆量策划民歌翻唱专辑《银色月光下》。


  其实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民歌的纯粹性,毕竟我们听到的任何一个录音版本都未曾拥有纯粹。真正纯粹的民歌只在某一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民歌的本质恰恰就是口口相传过程中对歌曲的丰富多彩的衍生,致使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出现。所以说,纯粹的民歌不是歌曲,而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不需要纯粹只需要娱乐的日本人在销量面前证明了他们对“女子十二乐坊”的喜爱,意大利人普西尼也让“茉莉花”在三百年后又一次开放。他们没有追求纯粹,更无心体会民间生活,他们只是将民歌当作一种声音的媒介,丰富自己的音乐,让其流传。


  所以我希望初衷纯粹的张惠妹能公开发行这张翻唱专辑,并且发挥自己偶像的引导力,让那些“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明白,纯粹不是民族音乐的惟一标特性,好听才是不变的真理。


相关链接: 蔡琴 王朔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