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风雨历程20年(下)
NO8.左小祖咒:疯狂提琴拉出新天地
1995年,祖咒和巴西女音乐家SilviaOcounge为马英力导演的电影《
NO9.盒子上的女朋克
几个女孩想要与庸庸碌碌的同龄女孩划清界限,在主流社会之外创造你自己的现实,于是1998年,“挂在盒子上”成立了。“挂在盒子上”乐队是国内第一支也是仅有的一支女子朋克摇滚乐队,乐队成立时有三个人,原成员:主唱兼吉他,王悦;贝司,伊丽娜;鼓手,杨帆。至1999年10月新鼓手沈静加入,杨帆改为吉他手。
“挂在盒子上”乐队的歌曲全部由乐队自行创作演奏录制,而且都是用英文演唱,她们的音乐简洁生动,歌词内容涉及女孩的生活,成长,环境,爱情等等。原乐队的三位成员曾作为中国女孩的“新新人类”代表登上美国《
NO10.二手玫瑰民俗风情一如既往
这个乐队最早在北京被人们所知道,是因为乐队主唱梁龙那非男非女的扮相和乐队表演的二人转形式。二手玫瑰被人喜爱也遭人唾骂,喜欢的觉得他们让摇滚生动活泼;骂的人觉得他们糟践了摇滚乐或者二人转。
“二手玫瑰”去年底在北京展览馆的演出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地下乐队首次走出酒吧做如此盛大的专场演出,他们还把具有东北地区独特民俗风情的生活用品作为道具,加以艺术化改造,引入舞台,乐队成员一如既往身着华丽的服装登台。
NO11.打口唱片的时代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摇滚乐迷很可怜,可怜到要从国外的垃圾中寻找自己的梦想,吸取文化的养料......
其实,正是这些作为垃圾回炉的“打口 CD”,收藏了中国一代人成长的声音。“打口”一词的含义已从根本上超越了“垃圾文化”制品的印记,而成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亚文化的一种新标志。
打口时代--这些崭新的偏执、挑衅、迷幻的地下离心分子的全部幻想、热泪、压抑。痛苦、绝望、悲哀--都以最为大胆,最为刺激,最为有力,以及最最极端的形式狂奔而出。
NO12.北京迷笛音乐节的疯狂观众
现场是摇滚的生命,现场是摇滚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搞演出是推广乐队与摇滚乐的必要手段之一。“伍德斯托克”从最初被中国摇滚先知先觉者给别人上启蒙课时作为吓唬人的词条和谈资,逐渐变成一种可以被学习和模仿的东西,复制的冲动在一些好事者心里暗暗涌动。
1990年2月17、18日,被称为“中国首届摇滚音乐节”的“90现代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评论家是这样描述的,“距演出场地首都体育馆一里地之远,不少青年伫立在雨雪交加的街头,等待退票。黑市票涨到50元一张。
于是,我们也开始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多年以后,北京终于有了一个规模日渐膨胀的迷笛音乐节,到2003年,在北京迷笛现代音乐学校举办的音乐节已经是全国摇滚青年心中的神往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