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顾小白:十面埋伏与24小时

2004-7-11 10:12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顾小白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无从证实的快把戛纳放映厅的穹顶掀翻的不衰掌声、无人回应的来自电影局某位审片人员的盈眶热泪、无可名状的关于"张艺谋为中国电影烧炕"的无厘头说法--这一系列不能不令人觉得"老土"、"恶俗"、"弱智"的对于即将上映的《十面埋伏》的炒作,早已在旁观者清的广大影迷中间传为笑谈,在近来,在聚会的饭桌上,倘若谁不把这几个逼近经典的段子拎出来恶搞一番的话,大家岂能尽兴?大家怎肯放过被这类似于"爆炒人民币"的荒诞行为艺术所娱乐的机会?

  此类并不高明却令投资商满心欢喜的商业运作,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的拔苗助长--这话说来可能有点儿过火,势必会招致某些人的厌恶乃至痛恨,但别忘了,"某些人"永远代表不了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中国电影的合理发展与壮大,是怎样才能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诚意的百花齐放的国产电影。

  所以我们还是绕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歧途重返正道吧,我们更应该从电影本身来侃侃《十面埋伏》,再说的具体点儿,就是电影的重中之重:故事。

  据我所知,《十面埋伏》的情节大体如下:刘捕头在牡丹坊擒获与对抗朝廷的"飞刀门"有密切关系的盲女舞姬,金捕头却将其救走--这一切不过是刘捕头和金捕头早已安排好的计谋,意欲在盲女引领之下,寻获飞刀门老巢,将其一网打尽。不想金捕头与盲女却在逃亡途中互生爱意,爱恨情仇,痴缠纠葛,令人牵肠挂肚、唏嘘慨叹。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刘捕头其实是飞刀门安排在官府的卧底,他苦心经营,暗藏三年,只为寻觅到大好良机,将飞刀门夙敌、总捕头金引而杀之。苦恋盲女的刘捕头却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助手、同为飞刀门门徒的盲女竟然爱上了金,并帮金屡屡化解险境。最终当然是一场绝世大战,得不到爱就毁掉爱的刘捕头将盲女重创,盲女在临死之际,为了拯救深爱的金,用飞刀将刘杀死……


  《十面埋伏》中这双向卧底的人物及情节设置迫使人联想到《无间道》,但如此联想未免有些简单牵强,也很难触及《十面埋伏》在故事编造(模仿)上的痛处。"双向卧底"不过是用以串起整个故事的线索,线索所串起来的特有素材及细节,才是区别与气质所在。作为一个不甚厚道的家伙,作为一个美国电视连续剧《24小时》的忠实FANS,当我在反复"研究"《十面埋伏》的情节及人物编排时,我突然并不得不地发现了,《埋伏》不过是对《24小时》的简单模仿及嫁接--当然,这样的"发现",有可能仅仅是我沾沾自喜的自以为是--不过要是真的猜错了,我反而会很高兴,因为我也愿意看到中国电影从蹩脚的抄袭与模仿走向充满灵性的原创。

  在《24小时》中(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自始至终,都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十面埋伏"--政府(CTU)与恐怖组织相互渗透、放虎归山直捣黄龙、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生离死别别无选择--到了《十面埋伏》,政府变成了大唐皇朝,CTU变成了衙门,恐怖组织变成了飞刀门,特工变成了捕快,黑帮分子变成了江湖游侠,24小时变成了三天……再没有比这对应的更准确的人物、情节及背景设置了,"聪明"的是,张艺谋及其编剧把这一切用所谓的"向胡金铨和李安致敬"的武侠片的方式隐蔽了起来,又或者说,"张艺谋们"不仅投机取巧地模仿了《24小时》,亦投机取巧地模仿了众多经典武侠段落,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左右讨好、点滴不漏、不亦乐乎。

  于是我越来越相信《十面埋伏》的故事是在《24小时》的"影响"下编撰出来的了,我甚至能想象出整个攒合过程:在最初,《埋伏》是一个与宫廷、王子、盲女相关联的与《英雄》相区别的有中国特色的武侠爱情故事,但在这样一个太传统太普通的故事套路下,想要出新出彩儿,委实太难,这可愁坏了大导演和大编剧们……突然有一天,某位在家消遣的创作者看了早已普及大陆的《24小时》DVD,大受吸引,灵性大发,顿时欢天喜地不分昼夜联络剧组开会讨论,众人闻听,大喜过望,一拍即合,各忙各的,于是便倒腾出了"扬威戛纳"、"图谋奥斯卡"、"万人签名冲刺吉尼斯世界纪录"、"工体首映举国欢腾"的"张艺谋第二部武侠巨制"--《十面埋伏》!

  以上当然全是我的胡说八道信口雌黄,事实上,我所制造出的如上笑料比起我在文章开头所引用的掌声与眼泪齐飞的效果相比可要差远了。笑归笑,闹归闹,可在龇牙咧嘴的欢笑与乱哄哄的闹腾过后,我们说到底还是会问,《十面埋伏》,你到底从何而来?你想要去向何方?

相关链接: 张艺谋 李安 文章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