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间,张艺谋拍完了《十面埋伏》。
流转的影像,见证了一部电影如花般的诞生。
一花一世界,聆听甘露的娓娓道来……
“花是一种理想,花种被种下去了,但那片灿烂的花海只能盛放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
一花一世界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第一次到国外拍的电影。
在《十面埋伏》剧本阶段,张艺谋谈到要在乌克兰种一大片花地,张艺谋想创造一个象当年红高粱一样的奇迹,在浪漫花海里实现自己的武侠梦想。张艺谋亲自到乌克兰选的花种种下去,他希望这片花能在秋色中盛放。9公顷的花海,盛开起来一定特别美丽,很多重场戏都安排在那片花地里面展开。当时还不知道花种种下去以后的结果,就和拍纪录片一样,你不知道未来,永远在等待中记录。剧组开始很乐观,但我没有那么乐观,对于纪录片来说,很难讲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我会对那片花非常关注。
因为遭遇SARS,剧组没能派人出国去照看那片花地。后来剧组来到乌克兰,张艺谋第一眼看到那片花地时,很失落,一句话也没说,花地根本不是他所想象的样子,所有人也都觉得大失所望。后来选景的途中,张艺谋偶然发现了一片白色的野菊花地,后来在野菊花地拍了些镜头,但比剧本原来设计的少很多了,原来种植的花地则一个镜头也没拍。张艺谋后来说:“有心栽花花不开。”
小说里讲的“一花一世界”,特别抽象的一句话,我原来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很美。拍摄时看到那片寂寥的曾经被无限期望的花地,我突然意识到哪怕是一朵花,也与世界有无限的牵扯不断的关系,阳光,土壤,浇灌,呵护。
花是一种理想,电影是一种理想。所有人都想象的很好,都有各自内心的理想,但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预料不了的,无法掌控的无常。花种被种下去了,但那片灿烂的花海只能盛放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
功能块——
张艺谋诠释《十面埋伏》:“我并没有想到要拍一部非同寻常的功夫电影,我只是想通过《十面埋伏》讲述一个有感情的、有思想的、很人性的故事,这也是我对武侠电影的一种理解。我还会拍武侠片,我的武侠情结还未了结,接下来会再拍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在拍第三部前,我还是会考虑拍一部其他的电影。”
功能块——
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在拍摄《英雄》的间隙,张艺谋就已经开始策划《十面埋伏》剧本,《十面埋伏》剧本被反复修改,甚至是全盘推翻再来。最后拍出来的《十面埋伏》,与张艺谋最原始的想法已经有很大不同,面目全非了。看到电影《十面埋伏》的观众是无法想象原来剧本里的花海,到底是什么样的浪漫画面,只有张艺谋自己才知道。《如花》里面,剧本的故事附在主题故事后面,就像是尾声。
“梅艳芳的故事在《如花》里面就象记忆的碎片一样,是纪念梅艳芳的花祭,美好的生命就像花一样凋谢枯萎。”
怀念梅姐
《如花》里的梅艳芳的故事,是一个坚守和期待的记录过程。我要告诉大家,谈剧本时是怎么谈到“大姐”这个人物的,剧组是怎样无限等待梅艳芳的。
梅艳芳原本计划在2004年1月6日来剧组,在《十面埋伏》里要扮演“大姐”,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梅艳芳很想来拍《十面埋伏》,很期待与张艺谋的合作。张艺谋也很喜欢梅艳芳曾经表演过的电影角色。但2003年12月30日梅姐的意外去世,这些想法都没有实现。
剧组开始只是知道梅艳芳在得病,但没想到她会走的这么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很多有关梅艳芳的点滴都拍了,包括张艺谋从报纸上得知梅艳芳患癌症的那一瞬间。梅艳芳去世的第二天,全剧组为她肃立默哀。《十面埋伏》从某种意义上把“大姐”角色永远留给了梅艳芳,电影最后一句怀念梅艳芳的话,将张艺谋的伤感和遗憾表露无遗。
梅艳芳与张国荣合演的电影《胭脂扣》里面,扮演的角色就叫“如花”,刚好和《如花》巧合。我很喜欢梅艳芳的《女人花》,“缘份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如花》里可能会使用《女人花》的音乐,但只有梅艳芳的声音在里面回荡,是纪念梅艳芳的花祭,美好的生命就像花一样凋谢枯萎。
其实提到梅艳芳的名字,大家就会想起她的人,她的事。梅艳芳的故事在《如花》里面就象记忆的碎片一样,就象一个记忆的闪回。
功能块——
按照张艺谋的设计,梅艳芳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要以江湖中最有威信的“大姐大”身份,参与到影片最后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三个人的生死决战中去。“梅艳芳是作为江湖领袖的身份,出来维护江湖规则的”。张艺谋还为梅艳芳安排了与章子怡同样的情感纠葛,而这竟然与章子怡的上半生有关:这位江湖“大姐大”极有可能是章子怡的亲生母亲。事实上,但梅艳芳的意外去世导致这些想法都没有得到实现,最后影片是用一个戴黑色帽子的人出来替代梅艳芳,一是无奈,二则也可以增加剧的神秘感。《十面埋伏》影片在结束时也特意打上了“谨以此片悼念梅艳芳小姐”的字幕。
至今章子怡面对媒体毫不讳言拍摄该片是一个“伤悲的过程”,指的就是梅姐的缺席。“本来一直等着梅姐参加,一直希望她能好起来,但最终也没能等到,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对整个剧组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有朋友说《缘起》是讲生的(缘分),《如花》是讲命的(无常)。正因为有了无常来对照,才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这是我在《如花》里要表达的主题。”
《如花》与《缘起》
《缘起》是拍摄制作结束后起的名字,只有《缘起》才能概括我当时想要表达的感觉:不是这样一批人聚在一起,就不会有《英雄》这部电影。《英雄》像一场梦,不仅仅是张艺谋一个人的武侠梦想,剧组所有的人都去完成那场梦,没有想过多的结果,虽然后来褒贬不一。经历过《缘起》之后,我自己也在一步步成长,心态和以前有很多不同,关注的事情也有不同。
《如花》和《缘起》不一样,是拍摄之前就想好的名字。在《十面埋伏》谈剧本的时候,张艺谋就谈到要在乌克兰种一大片花地,原来的剧本里面有大幅的戏是在花地里进行的,当时我就开始关注这片花地了,这是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开始的名字想叫《花》,有点单薄,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好象花一样。
从《英雄》剧本策划,到《英雄》拍摄关机,《缘起》历时4年的跟踪拍摄,四百多小时的素材。
策划《十面埋伏》剧本,在《英雄》拍摄间隙就开始了。《十面埋伏》正式拍摄的周期只有4个月,《如花》拍的素材少一些,《如花》预期提前于电影《十面埋伏》发行。
《英雄》拍摄的太顺利了,《英雄》剧组那群人的合作,人与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是《缘起》的主题,是就人说人的。在《英雄》创作过程中,至少我看到每个人都比较单纯,愿望比较纯粹。张艺谋说《英雄》的最大遗憾,是以后再不可能把这些优秀的演员集合在一起了,觉得自己没有充分把他们的演技发挥到极致。实际上,艺术创作回头看看都会有很多遗憾,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如花》说的则是《十面埋伏》剧组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天灾人祸,遇到的“十面埋伏”。天灾与人祸是剧组遇到的最大灾难了,《十面埋伏》剧组全遇到了。面临着很多困难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种失重的感觉,但每个人又是平衡的,虽然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缘起》是按照时间线进行的,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变化。
《如花》和《缘起》一样,落脚点还是在人。但《如花》适合按照故事模式来制作,关注的几个点刚好各自独立成篇。花的故事,梅艳芳的故事,雪的故事,金城武摔马(骑马摔坏了腿)的故事,剧本的故事,等等,各自独立,但都是关乎生命的话题,关乎理想的故事。
拍《缘起》的时候,自己特别沉迷其中,特别怀念那帮人在一起的日子,大家有一种奇怪的默契的感受。我和很多明星都成了朋友,到现在还有联系。
拍《如花》的时候,剧组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面临天灾人祸,感觉很难受。《十面埋伏》拍摄完毕回到北京的时候,我爷爷刚好去世,特别突然。
拍《缘起》之后,我学会了要宽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默契。
拍《如花》的前前后后,我特别强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但不能因为无常就消极,我觉得人更应该随其自然,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一刻。
有朋友说,《缘起》是讲生的(缘分),《如花》是讲命的(无常)。人在世界上很难完全掌握未来命运,但可以珍惜现在,而正因为有了无常来对照,才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这是我在《如花》里要表达的主题。
“我作为拍摄者,会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虽然也是朋友。”
眼中的明星
张艺谋
《如花》里面可以看到张艺谋的困惑,剧本的困惑,场地的困惑,拍摄的困惑,但张艺谋还是内心平衡地去面对一切。张艺谋的成功,机遇只是一部分因素。他很有才华,在很努力地做事情。
章子怡
和章子怡在拍《缘起》的时候就很熟了。为了饰演盲歌女“小妹”,本来就是舞蹈学院毕业的章子怡,为此还专门回舞院苦练了两个多月。子怡在不断成熟,确实是很执著的人,很珍惜机会,每次机会都会牢牢抓住,100%的努力。有人说,子怡是幸运儿,但成功不是仅靠幸运就可以的,内因还是要有的。
金城武
这个人和想象中的偶像不太一样,他是很沉得下来过自己生活的人,他说不当明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就象Maggie(张曼玉)说的一样,只是现在很喜欢电影就拍戏,名利看的很淡。他是很自由的人,喜欢自己的生活,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很重情的人,很珍惜朋友,他的经纪公司、经纪人都十几年没有换过。他很热爱自然,拍戏时在树林里碰到小动物都会很喜欢,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他拍电影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陪家人和出去旅游,千僖年会跑去南极旅游,很有意思的人。他很爱看书,很喜欢中国文化,经常看老子、庄子的书,还有蔡智忠的漫画,还拿给剧组的其他人看。很认真地学中医,很认真地给你讲中医的理论。会自己关在屋子里玩游戏电动。他在《十面埋伏》剧组里度过的30岁生日。
刘德华
刘德华是大好人,对每个人都很好,很会为别人着想,很敬业。他在《十面埋伏》剧组里待的时间不长,因为他的档期安排得很紧,他的戏份都很集中地拍摄。
张曼玉
Maggie和我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Maggie很容易接触,她没有把我仅仅看作拍纪录片的,我也没把她看作明星。Maggie很真实,很感性,表面上看很坚强,实际是很女人的,聊着聊着就会哭,很珍贵的朋友。
梅艳芳
梅艳芳走的太快了,很突然,是预先想不到的。那一刻我自己也觉得很遗憾,其实我也不认识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剧组期待梅艳芳的过程我是全部目睹的。梅艳芳在香港影坛是大姐大的地位,是很豪爽的一个人,剧组里很多人都曾经与她合作过。
功能块——
法国时间5月17日下午3点,戛纳影展“官方选片.特别展映单元”的中国影片《十面埋伏》举行了面向世界媒体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张艺谋继《英雄》之后的第二部武侠巨作《十面埋伏》揭开神秘面纱,在张艺谋的唯美镜头前,三位华人国际巨星章子怡、金城武和刘德华联手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
功能块——
《十面埋伏》7月10日工体首映
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张艺谋武侠大片《十面埋伏》,将于7月10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空前隆重的全球首映式。届时,老谋子将率《十》剧组主创人员莅临现场。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凯瑟琳.巴特尔、周杰伦、朴树等助阵主会场。”
功能块——
《十面埋伏》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盲女(章子怡饰)因报仇和两个捕快(刘德华、金城武饰)发生的情感纠纷,影片中章子怡和金城武情投意合。在影片的最后,主演刘德华因得不到章子怡的爱,而要忍痛割爱、亲手杀死章子怡。在并影片结束时对金城武说:“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如果说电影《英雄》让观众体会到的是屏幕上强烈冲击视觉的画面,那么《十面埋伏》除了这些带有美丽色泽场面外,会着重在故事情节上。《十面埋伏》叙述的是在武侠包装下的一个关于爱恨情仇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十面埋伏》画面堪称美轮美奂,不管是北影厂中的牡丹坊内景,还是四川永川的碧海竹林,抑或是乌克兰的雪山花海,到了张艺谋的镜头中都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渲染的中国画。《十面埋伏》的画面,因为有了拍摄《英雄》的经验,张艺谋在色彩上更强调恢弘和自然,画面与故事,人物与自然,相得益彰、互为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