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的成人享乐
版权声明:网易娱乐授权Fanhall.com转载本文。本文版权为原作者与网易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正好在看动画片《
那些虽然自闭却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童年一去不复了,那些有着"美丽都三重唱"低回浅吟的童年一去不复了。
对我而言,那些有动画片陪伴的成长着的日子也逐渐沉淀在记忆深处了。
我是生于70年代末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80年代的传播媒体、传播渠道还是极其单一的,甚至连电视机的普及都不可能。那时候看到动画片的唯一途径是电视,具体说来,是中央电视台每天傍晚的少儿节目。于是,到今天都还记得"鞠萍姐姐","董浩叔叔"。
所以,那个年代电视上所有能够播放的每一部动画片,皆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经典。当年的日本动画片今天看来远远比"蜡笔小新"弱智,但是"一休哥"在我们的心底结下的情谊,有着"兄弟"般的意义。
在"阿童木"和"花仙子"以后,我们看到了来自于更多国家、更多文化背景的动画片,现在想来全世界孩子的心灵毕竟还是有相通的一面,充满了只属于童年的那些幻想,要不然为什么那些白皮肤、蓝眼睛、高鼻子的动画明星,一样可以感动我们?
自"米老鼠"和"唐老鸭"以后,迪斯尼以及更多美国制造的动画片像"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等,走进了我们的成长岁月。电视业也越来越开放,很多地方台都有了自己的少儿节目,以及晚间放映动画片的时间。我至今也忘不了,每天晚饭后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猫和老鼠",迟迟不肯写作业的情形。
许多年以后,那些小板凳已经不在了,但是"Tom"和"Jerry"对我而言还依旧是记忆犹新的。
国产的动画片一直以来则过于注重"寓教于乐"的"教"的一面。无论是"金刚葫芦娃",还是"黑猫警长",银幕形象一律都是疾恶如仇、横眉倒竖的。固然,看动画片的孩子不会变坏,看国产动画片的孩子尤其不会变坏,但是,以幼小的孩子的心灵看来,我们记住的,又有多少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呢?
国产动画片业一直以来处于低靡不振的状况,我想这是原因之一。我们的传媒需要由动画片传播给孩子的,不仅是充满正义感的说教,更多应该是审美情操、智慧陶冶,以及想象力与幽默感的拓展。
1995年,《
现代计算机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在动画片领域的应用,带来独具魅力的影像呈现,独具特色的电影语汇。这使得动画片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片种。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美国影片《
国际视野上的动画片领域是异彩纷呈的,因为与平面绘画艺术的关联最为贴近,所以动画电影也许是能够最为有效地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一个片种:水墨与素描的线条与光影是截然不同的。
日本动画片和美国动画片的差异就可以类比为"茶和咖啡"的差异。前者,清新素淡;后者,浓烈淳厚。前者,是日本俳句;后者,是爵士乐、摇滚乐。
我个人最为喜欢宫崎骏的动画片,特别是那部《
而在去年暑期广受欢迎的动画片《
一转眼,又是一年暑假来了,又到了动画片热映的档期。虽然我已经早已过了看动画片的年龄,也早已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我放暑假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依然可以怀有一颗欣赏这些美妙精致的动画片的童心。
如果,这是一个儿童乐园的话,我们依然可以在这里寻求快乐。
一种成人享乐。
经典回眸
电影动画长片
[大闹天宫]
出品:中国
年代:1964年
本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一次结晶。包括孙悟空在内的许多角色,其形象中蕴含了京剧脸谱、古典绘画与传统雕塑的丰富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的结合方面,这部作品是高峰也是绝响。
[狮子王]
出品:美国
年代:1994年
这部创作期长达四年的动画精品,1995年引入中国大陆,开启了迪斯尼动画"大片"进入内地的时代。影片中颇具非洲风情的音乐,出自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