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虹口活动影戏院-把光影放进黑暗里
20世纪最初的那些年头里,尽管电影的放映在大城市内已经相当常见,但中国人自己拍摄电影的观念尚未生根,除了任庆泰的摄影活动,同期内地并未见有其他中国人摄制电影的记载。推动这个局面产生变化的,是专门的电影放映场所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片源的需求。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用铅铁皮搭建了虹口活动影戏院,这一上海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一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仿效者。
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史料记载,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是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內一大号叫“又一村”的茶楼里。那时,电影这种“西洋法术”是穿插在唱戏、“杂耍”、“戏法”这样的节目间放映的。看客们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在他们的身边,小贩们不停叫卖着吃食。然而这“西洋京剧”有时竟然要比谭老板的绝艺更为惊人,当他们看到外国的皇帝架车出游、印度人执棍跳舞,甚至金发的少女洗浴嬉水时,不由得会大声叫一句:“好!”
然而电影毕竟不同于唱戏,它的光影必须置身于黑暗之中方能得以显现,于是茶楼为它开辟了单间,单独售票。然后电影的生意越做越好,茶壶里的水渐渐养不下这条大龙,“活动影戏院”这个专门的名词出现了。从戏园、茶馆里脱身而出赢得自己独立的地位,也许是这百年来在市场营销的角度上中国电影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说八九十年以后,中国电影院多厅化的改造,使得电影这个商品可以像超市里的饮料一样任人挑选,那么当年的那一步则是把电影从“康师傅”的包装盒上拆下,单独地摆上了货架。
那个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就是货架前的一个成功的推销员。1908年的时候,他已在上海定居多载,并积累了相当多的放映电影的经验,作为一个深谙上海市民趣味的“中国通”,他修建的“虹口活动影戏院”有着成功的包装,尽管只是一个铁皮屋子,它的经营项目却非常明确———它是一家只放映电影的“专业影戏院”。对时髦事物好之若骛的上海市民很快就填满了这个铁皮屋子。
接下来是个水涨船高的故事。商业上的成功先例使得后继者汹涌而至,影院也修得越来越高档,与此相应的,票价也越来越往上爬。据说二三十年代上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一场电影的门票6角到2元5角,而当时一担米的价格是8元,对于一般市民而言,一个月的饭钱也就在6到8元之间。这个时候进电影院的人已经与当初茶楼里的看客有了很大的不同。
旧上海的一则报纸简讯报道过那时最常上影院的五类人,他们是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厌倦舞台剧的有闲妇女、无聊的富商、逃避生活的青年以及影评人,抛开当时文字形容的文艺腔不论,这个人群和今天的影院观众已相差无几了。
电影对当年文化青年的吸引力可以从著名导演汤晓丹的回忆录中窥见一斑,“除了看排练话剧,沈西苓又约我同进电影院……提篮桥的虹口大戏院,建立于本世纪初,是西班牙商人用剥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起来的,偷工减料,设备简陋,票价比别的电影院低。我和沈西苓总是带着干粮进去,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长达十几小时反复看一部影片,对于我们极有帮助。”还是这个雷玛斯,他的低价路线和“一票到底”策略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批铁杆观众。牛文怡
存档:桐城派影评
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
“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昨夕雨后歇凉,偕友人往观奇焉。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
现在时:无迹可寻的黄金时代
按照资料上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了位于海宁路和乍浦路交汇处虹口大戏院旧址,但见车水马龙,却觅不到这家中国最老的戏院的半点踪迹。在连续采访了八九个附近的人(包括门卫、摩托司机、退休老人)之后,记者被明确告知,虹口大戏院已在六七年前被拆毁,如今高高耸起的爱思大厦所占用的就是虹口大戏院的位置。“六七年前拆了之后,这片地就一直闲置着,直到去年才盖起这座楼。”一位老人说,“不过说起来,这座大戏院比较红火还就是文革前后这两段时间,我也买票到里面看过戏,但到十几年前,戏院就基本上不唱戏了,尽搞点卡拉ok什么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十字路口颇有意思———如果按照老人们的描述,将这条街还原20年的话,你就会发现,在这个十字路口的四个角上居然各有一个电影院:西北角国际电影院,东北角胜利电影院,西南角解放剧场,东南角虹口大戏院。除大戏院外,其余三家影院也都有着相当年头的历史。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路口可以说是上海电影的黄金地带。只可惜时过境迁,现在它们的命运也颇见凄凉。胜利电影院转让后成为了胜利街咖啡馆,解放剧场的招牌虽然得以保全,但建筑已被快餐店、洗浴和录像厅占据,国际电影院作为四家影院中硕果仅存的一家,已在五六年前翻修一新,如今看来,倒也堂皇气派,但旧日的影迹也终于从此无可追寻了。本报记者李志明
回眸:老电影院里的约会
说到放电影,早在晚清年间,已有外国人携胶电影片(多为纪录片)在一些茶馆或如愚园等对外开放的园林中放映,上海人如看西洋镜一样也见识过洋玩意。至于正儿八经上电影院,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方有第一遭。
电影这种相对经济且集故事、音乐、画面于一体,由全班俊男美女近距离与观众交流的娱乐,花点小钱买这刻美梦何不乐而为之?故而刚问世就广受欢迎。电影观众需得有那么些上下的文化才看得懂剧情,品味出故事的真谛,更遑论要会欣赏镜头画面和音乐,西片观众更需要一点西洋历史人文常识才看得懂,所以电影观众从一开始就是以白领人士、青年学生为主流的娱乐,浪漫的故事更合适情侣双双。这决定了电影在上海甫问世就带有浓厚的小资意识,故而不像茶楼戏园子,电影观众寻求舒适的氛围、逼真的音响效果和有层次的环境。
上海影院多集中在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霞飞路和静安寺路及附近。在1929年,夏令配克电影院率先装上有声放映机成为上海首家有声电影院后,生意一度火旺。但若论豪华气派,当数1925年广东人郑伯昭与美人托马斯合资于四川路虬江路上开设的奥迪安,惜在1932年毁于一.二八炮火!1933年改建的附咖啡厅、弹子房、舞厅和影剧场的大光明,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施成为远东第一影院!今天影碟盛行,但影院始终是无可替代的看电影的享受,不仅是来自影片,更或许,会成为日后一个美好回忆。因为百分之九十上海人的初度约会,是始于电影院。程乃珊
关键词
雷玛斯(A Ramos)
西班牙商人,修建了包括虹口大戏院、卡德、万国、夏令配克等在内的上海最早一批专门电影院,进而组织了雷玛斯演艺公司,可说是中国电影院线最初的缔造者。1926年,他卖掉大部分影院带着赢利回了国。
虹口活动影戏院
又叫虹口大戏院,最初有250个座位,解放后一度成为街区文化活动中心,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不论当时在别的中国城市是否出现过更早的专业电影院,这些影院影响力肯定都无法与虹口活动影戏院相比,因为它所在的城市上海是那时中国商业文化最发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