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谈开幕影片《在一起的时光》

2004-6-20 2:35  来源:Fanhall.com 作者:我以前叫桔生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在第二届纪录片研讨会开幕式后看了这部片子。


片子叙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西安西郊(猜的)一农家,男主人在家务农,女主人在城里打工(清洁工),家里俩孩子,儿子脑瘫,女儿健康。片子就围绕这个脑瘫儿子展开──先是二月,然后五月,最后七月。


几组人物关系的展开有点意思,父子似乎是主线,父亲力主全力以赴救儿子,即使医生说不能做手术(等于宣判儿子的死刑),父亲也还是希望挽留儿子到最后一刻,更神奇的是,父亲居然可以通过儿子的脚跟儿子沟通;母子、兄妹、父亲和祖父可以算是副线,而且都有所变化,母亲从刚回家时的极度悲切(全片好像就她哭过),到最后的木然;妹妹从一开始的没心没肺(似乎),到最后独自一人躺侧在床上抽泣;父亲和祖父的矛盾主要是祖父一直说卖了牛给孙子治病,但两头牛一直没卖,因此引起儿子儿媳的不满,导演将祖父的戏结束在逗弄牛上,老人一改在儿孙面前的愁苦,笑得是那么开心。


引起我思索的是纪录片的叙事问题。这部片子叙事的总体感觉,跟虚构的剧情片应该说没什么区别,无论是大的结构,还是每个段落。考虑到虚构故事与真实事件的同构性,这样叙事自然没什么不可以。但纪录片与剧情片的一个本质区别,在我看来是前者的纪实性和后者的搬演性,在剧情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是剥离于拍摄内容的,它是为了更清晰有力地讲述一段故事,才根据观众心理的特点编排出那样一套语言,观众也是因为对剧情片搬演性质这个前提的认可,才接受这种镜语的。那么纪录片不具有这个前提,运用这种镜语合适吗?比如这部片子中用了不少正反打,而且还考虑到了动作的衔接,看的时候我就似乎总能听到一个导演的声音在画外指导拍摄对象如何动作(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想像,实际未必如此)。


很多拍纪录片的导演受的是剧情片的训练,而且还有个片子拍出来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其实“好看”这个概念一般也是建立在剧情片的基础上的),这就是我思索的之一:虽然摄影(像)机是一样的,但拍摄内容不同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使用同样的镜语去叙事?


这部片子应该说是认真的,看完了心里也很沉重,死亡这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一直说下去,我手头在写的这个戏里也涉及这个主题。这引出我的第二个思索,纪录片和剧情片在处理同一个主题的时候是一样的,还是应该有所区别?我接触独立纪录片很少,看了这部片子,我的直感是,在挖掘主题的深度方面,纪录片可能有它的局限,它能使用的手段不如剧情片多,但在抓取生活的质感上,剧情片不如纪录片。如果这种区别成立,不同的片种有意识地扬长避短,或许是大家双赢共同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KZruntETgklrVK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