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心跳墨脱》评论之一
2004-6-18 0:41 来源:fanhall 作者:张江艺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过犹不及:《心跳墨脱 》评论之一
《心跳墨脱 》由字幕开始。这显然是一部回忆式的影片,闪回其实是危险的,就比如影片自己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反而画蛇添足。
影片的情节确实比较简单。就是讲几个人从拉萨坐车,再辗转到某个小城,然后徒步到没有通公路的一个墨脱县,去看望一位78岁的来自上海的姓杜的老人。这个老人因晚年爬山来到墨脱,因为感动而留在墨脱,倾家荡产地开办了一所有6年制的小学。——影片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一个在路上心灵感动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大家熟悉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端上来的同样是一碗来自路上的心灵鸡汤。当然,还有一部并不为大家所知的王小列导演的影片《遥望查理拉 》,同样如此。
主人公是一位姓王的男记者,他是旁白的叙述者,从正面角度叙述了整部影片。可以感觉到,编剧试图用“在路上”的故事讲述模式,跳出常见的直面讲述(或曰歌颂)杜老人的模式。不过,故事模式虽然讲究,但是在具体讲述的时候依然直白得很,于是乎,对于故事讲述模式的追求和努力前功尽弃。
为了突出杜老人的光辉形象,必须使用一些细节进行衬托,这些细节就是路上的艰辛。在影片的叙述中,他们经历了这样的艰辛——雪崩、蚂蝗、暴雨、蛇、峡谷……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死的,因此必须利用人物设置进行串联,并通过人物设置中所建立起来的情感变化,来感受杜老人的精神气质。
因此,就有了刚开始就很不愿意去墨脱后来去了但是一路上叫苦的李医生。这是一位女医生。显然,导演把这个角色定位于女性,可能是觉得在男性社会中的我们会觉得更富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她还是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女性。显然,多重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一开始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后来,李医生在经历了种种艰辛,并成功帮一位当地妇女接生后,茁壮成长起来。
我把李医生的转变看作影片的重心。因为这是影片的主题立意所在,影片在告诉我们对于贫穷的关注,对于上学求知的关注,对于人性美好的向往。
为了使李医生的转变变得更加自然,同时也增加影片感染的力度,影片还设置了几位人物:一位是15岁的朴实可爱的想上学的男孩子,他后来因为要保护住书包而掉进了峡谷;一位是不想回家教书的想去上海读音乐的校长女儿,后来她在大家的感召下选择回墨脱当老师;一位沾满金钱欲的民工头,后来他在小男孩掉下峡谷后哭得最厉害……效果当然是达到了,大家都在这段走了六天多的炼狱路上,心灵得到了震撼,得到了洗礼。但是,在这背后的观众,我认为十有八九会被这种过多的讲述和过多的刻意的渲染,压得喘不过气来。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影片的细节是很好的,也有很多突破,但是如果细节过多,戏剧性太足,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过犹不及。
(张江艺)
《
影片的情节确实比较简单。就是讲几个人从拉萨坐车,再辗转到某个小城,然后徒步到没有通公路的一个墨脱县,去看望一位78岁的来自上海的姓杜的老人。这个老人因晚年爬山来到墨脱,因为感动而留在墨脱,倾家荡产地开办了一所有6年制的小学。——影片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一个在路上心灵感动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大家熟悉的电影《
主人公是一位姓王的男记者,他是旁白的叙述者,从正面角度叙述了整部影片。可以感觉到,编剧试图用“在路上”的故事讲述模式,跳出常见的直面讲述(或曰歌颂)杜老人的模式。不过,故事模式虽然讲究,但是在具体讲述的时候依然直白得很,于是乎,对于故事讲述模式的追求和努力前功尽弃。
为了突出杜老人的光辉形象,必须使用一些细节进行衬托,这些细节就是路上的艰辛。在影片的叙述中,他们经历了这样的艰辛——雪崩、蚂蝗、暴雨、蛇、峡谷……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死的,因此必须利用人物设置进行串联,并通过人物设置中所建立起来的情感变化,来感受杜老人的精神气质。
因此,就有了刚开始就很不愿意去墨脱后来去了但是一路上叫苦的李医生。这是一位女医生。显然,导演把这个角色定位于女性,可能是觉得在男性社会中的我们会觉得更富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她还是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女性。显然,多重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一开始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后来,李医生在经历了种种艰辛,并成功帮一位当地妇女接生后,茁壮成长起来。
我把李医生的转变看作影片的重心。因为这是影片的主题立意所在,影片在告诉我们对于贫穷的关注,对于上学求知的关注,对于人性美好的向往。
为了使李医生的转变变得更加自然,同时也增加影片感染的力度,影片还设置了几位人物:一位是15岁的朴实可爱的想上学的男孩子,他后来因为要保护住书包而掉进了峡谷;一位是不想回家教书的想去上海读音乐的校长女儿,后来她在大家的感召下选择回墨脱当老师;一位沾满金钱欲的民工头,后来他在小男孩掉下峡谷后哭得最厉害……效果当然是达到了,大家都在这段走了六天多的炼狱路上,心灵得到了震撼,得到了洗礼。但是,在这背后的观众,我认为十有八九会被这种过多的讲述和过多的刻意的渲染,压得喘不过气来。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影片的细节是很好的,也有很多突破,但是如果细节过多,戏剧性太足,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过犹不及。
(张江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