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现象)有关《茶马古道》的两个关联

2004-6-7 23:33  来源:现象论坛 作者:叫叫蝴蝶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茶马古道》与《布达拉宫


这两个都是国产记录片。
上个礼拜看的《茶马古道》,这个礼拜看了《布达拉宫》。
云南和西藏是两个我一直向往至今还无缘接近的地方,能先通过记录片看个大概,绝不是什么坏事。
我觉得选择这两个地方拍记录片是件讨巧的事情,那么美丽的地方,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拿着DV去随便哗啦几个镜头,回来也能震撼一堆人。
当然,作为中国名导演的田壮壮的作品的《茶马古道》和被央视投资历时5年拍出来的《布达拉宫》,不会这么敷衍了事。
茶马古道》的记录对象是云南的马帮,他们在这条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的道路上在现代的社会中继续着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
开场便是被拢在漫天漫山的雾气中的一片小镇,可以听见马们身上的呤当的声音。我本来座位的位置是对着屏幕的中间,开场不到两分钟,我就跑到了下面,让自己的视线刚好可以和屏幕下端持平,那样看起来才更真切,仿佛自己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陌生之地。
很多故事。生活在那里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讲述着各自的事情,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关联,也许相同的只是他们都是生活在茶马古道边上的一群人。
在习惯了火车和飞机之后,连自古一条路的华山都能给安个缆车,南极洲都能建立考察站,美国的火星车甚至能在火星的地面上挖出一条沟,谁能想象这世界上还有通不了公路的地方呢?
可茶马古道就是如此,至少到现在为止,马是那里的人生活的伴侣和依靠。
在片子中,总是闪动着一种平凡的感动。走过艰险的道路,琢磨变化莫测的天气,马帮所付出的一切也许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生存,而当一颗幼小的种子为了接受阳光的照射而能冲破坚固的颅骨时的那种力量不会令人动容吗?
所谓生命的力量吧。

如果说田壮壮的《茶马古道》颇能达到三个贴近,央视投资的《布达拉宫》大概就是三个戴表了。
布达拉宫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大概是在80年代重修布达拉宫的时候,一位在那里生活了数十年的喇嘛运用自己对建筑的了解,发明了一个方法,不掀掉房顶而更换了宫中的柱子,这位喇嘛也名声大噪。《布达拉宫》以这位喇嘛的叙述为画外音,声话很是对位的讲述了布达拉宫的历史以及里面的种种宝藏,的确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其间自然免不了穿插一些这位老喇嘛在宽阔的布达拉宫的台阶上踱步或者在夕阳的布达拉宫里停驻的样子,甚至还有这位喇嘛的梦境——松赞干布骑马奔驰的景象;而到了片子的尾声部分,这位喇嘛才说,他已经离开布达拉宫改去佛协会工作若干年了。
暂且不去讨论记录片能不能摆拍的问题,只是,与其这样,为什么不把这段故事放在最前面呢?
布达拉宫在红山上俯视群生,《布达拉宫》好像也是如此的俯视着观众。
不过这倒不是说这片子不值得一看,如果当作是一个胶片拍的专题片,看看倒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另,这个电影的导演叫陈真,可能知道的人不太多;这个片子的总导演叫时间,估计不少人知道吧^_^


茶马古道》与“茶马古道”

作为一个食客,我在看完《茶马古道》以后开始回忆位于北京后海的那家叫做“茶马古道”的餐厅。
这家餐厅的名声不小,在周末的晚上(平时我没去过)如果没有提前订位子,六点半以后是基本找不到座位的。很多中国人很多外国人。我不知道去那里的人有多少了解茶马古道的样子,至少以前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
看过《茶马古道》以后回味“茶马古道”,我感到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马帮们在那些艰难的道路上风餐露宿,用牲口甚至是自己的命换取着不算高的收入;而坐在“茶马古道”里的食客们在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在湖边吹风,在玻璃旁看景,背后是射灯打出来的点点光晕,吃着动辄数十元一道的菜,喝着最便宜也得15块一杯的茶,可以随意点到鸭下巴和牛骨髓,服务还极其懈怠。
打着“茶马古道”的牌子,却哪里有茶马古道的样子呢?。。。


相关链接: 田壮壮 DV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bdOBwIe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