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新民周刊:音乐剧行俏的商业秘密

2004-6-5 12:22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陈冰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如今,音乐剧已经成为上海演出市场雷打不动的大热门,是演出商最青睐的新宠儿。


  5月22日登陆上海滩的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是又一个明证。在平均每三天就有两场大型演出的上海,其前11场的出票率已经高达100%,而剩下14场票的销售也是一路走高。对于获得“完胜”,《音乐之声》当然可以信心十足,因为在它之前,《悲惨世界》、《》已经相继成功地引爆了上海演出市场。
 
  那么,是什么让音乐剧一路走高,红透上海的呢?音乐剧运作的核心人物透露机密:是与国际接轨的营销模式捧红了音乐剧。


  《》是个信号


  2003年《》在上海引起的轰动效应,人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剧的巨幅广告一直耸立在上海高架道路旁几座塔楼的顶端;几个月来,只要打开电视、广播,每隔数十分钟,屏幕或者电波中就会跳出一个兴奋不已的声音高呼:“《》来了!”并在轰然作响的音乐声中煞费苦心地提醒你:“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剧《》即将于3月28日登陆上海大剧院。”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在上海会画上一个异常完美的句号。上海大剧院总公司副总经理钱世锦拿着一份《》的票房收入报表告诉记者,“前面40来场的出票率达到了100%,甚至出现加票,后面10场开始出现退票,出票率只有85%,最后2场出票率又重新回到100%。”


  “上海《》”是上海大剧院和英国真正好公司共同经营的“合资产品”。这也是外资进入中国演出市场的首度尝试。双方采取分账形式,共担成本、共享收益。演出版权、剧场费用、演员津贴和道具运输等成本,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等收益全部五五分账。在具体分工方面,外方英国真正好公司负责《》的引进、演出和节目改编,而中方则专职“卖票”。


  连演53场,中外双方一共为此投入的成本近2500万元,票房收入达到2400多万元,加上100万元衍生产品的销售和500万—600万元的各类赞助,“上海《》”获得超过百万的盈利。


  今年4月27日《》又登上了北京的舞台。去年它因SARS来袭而与北京观众失之交臂。虽然“迟到”一年,《》还是如期火爆京城。不过,今年登陆北京市场的《》,由去年计划演出的72场骤减到9场。由于没有一分钱赞助,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不得不提高票价来降低演出成本,40—480元的提价幅度,让“北京《》”的最高票价达到了1680元。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的演出费用非常高,去年是中演和上海汉城公司共同承担的,而这次是中演独自承担,投资力度减小,无法保证这么长的演出周期,所以中演公司采取了买断经营的方式,即按照演出场次支付演出费用。这是“北京《》”和“上海《》”在市场操作上的最大不同。“上海《》”演出周期长,主要以散客消费为主,而“北京《》”则采用了集团消费的方式来保证部分票房。


  不少行家指出,被称为史上最过誉的音乐剧《》,其成功的运作模式超过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基于这一点,中演公司总经理张宇说,引进音乐剧不但是引进一个产品,而且是被迫或自愿地引进一个完整的营销模式——音乐剧如果不引进成套的运作模式、营销模式、推广模式,是根本做不起来的。而成功的商业操作模式,恰恰是《》剧魅力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


  无论是“上海《》”的分账经营方式,还是“北京《》”的买断经营方式,两只截然不同的《》都获得了预期的票房收入,这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运作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


  标准件生产


  拥有百年历史的音乐剧,是综合音乐、舞蹈、戏剧和舞台美术(布景、道具、灯光、服装)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在正歌剧中,人们还可以接受理发师形象的帕瓦罗蒂扮演英俊小生,水桶腰的女演员扮演窈窕淑女,但在音乐剧中,妙龄少女一定是由一位漂亮姑娘扮演,一切都要显得真实可信。如果说欣赏歌剧是在仰视它的话,那么欣赏音乐剧时,人们的心态就放松多了。


  由于音乐剧从一开始就是依据商业化的游戏规则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现代感和多元性。在音乐上,音乐剧已不再坚持美声或民族唱法,而是用当代观众最容易接受的自然唱法。音乐剧中的舞蹈则更趋多样化,既有美国式的踢踏舞,又有古典芭蕾舞的规范动作和体操式的现代舞语汇。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也是相当现代化的,往往最新上市的灯光、音响或舞台新技术,就会被制作人、导演运用到音乐剧中,造成轰动效果。


  正如第一个打进百老汇音乐剧世界的中国演员王洛勇所言,“现代音乐剧的制作是彻底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就像可口可乐、麦当劳,你在中国吃和在美国吃没什么大区别,因为这是一个品牌,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一部音乐剧生产出来以后,无论在哪儿演,尽管演员不同,但他(她)们的音色、体形、面相、表情,以至服饰、化妆,甚至台上一个铆钉、一个洞,都不能走样。


  “每天有一个值班经理坐在下面观看演出,如果说一出戏按照标准应该有116个地方出剧场效果,而今天在第53处没做到,就要查为什么。是演员台词没念好,还是灯光出来晚了,或者是道具没到位?都得找原因,检讨责任,第二天纠正,还不行就走人。”


  上海大剧院的副总经理钱世锦告诉记者,学古典音乐出身的他,曾经一度看不起音乐剧。1988年11月,他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了音乐剧《悲惨世界》,那种心灵的震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此生难忘。在后来的十几年间,他又先后看过3次《悲惨世界》,每一次的感动和震撼都如出一辙。虽然演员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台上出现的人物却仿佛昨天刚见过似的!就在那一刻,钱世锦决定一定要把这部轰动了世界20年的音乐剧引入上海舞台。


  机制已经成熟


  1994年,《悲惨世界》首次在亚洲推出。制作人卡麦隆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vohagLyFPIcwGSW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