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杂货铺--后摇滚运动
一般而言,摇滚乐在进入90年代以后,可说是继承了80年代的面貌而更加茁壮,许多新衍生的音乐类型或名词接连地出现并具体描绘出属于90年代的音乐新世代。甚至我们可以说,摇滚乐进入90年代之后,到处充满了未知的潜力与无法预期的新势力。
Post-Rock名词的出现与争论
大约在1995年,美国村声杂志“The Village Voice”刊载了一篇由英国乐评家Simon Reynolds写的文章,而文中,这位西蒙先生主要是想描绘出,在90年代中期,一群以“Drag City”、“Tnill Jockey”、“Too Pure”这几个厂牌为主的地下乐队的音乐,而他们不管是在乐风或观念上,主要是以冷爵士(Cool Jazz)、自由爵士(Free Jazz)、氛围(Ambient)、Dub再加上70年代的前卫摇该(Progressive Rock)和Kraut-Rock等多重风格来作为他们在音乐创作实验的基本要素。而在此一大范畴下,恰好当时的芝加哥市、英美两国及欧洲各地,均有一堆当地的地下乐队符合西蒙的用词“Post-Rock”,暂时统称这些勇于突破现有摇滚乐定义的前卫团体。没想到,没过多久,一些音乐杂志便以“Post-Rock”来正式称呼这群致力于摇滚乐新美学的新生代乐团,不过后摇(Post-Rock)虽然已经先有了一个较为正式的称呼,但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许多音乐杂志对这一群人所玩的音乐基本上都还是无法做一定论。像是滚石杂志当初在介绍这些团体时,还只是用“Instrument Rock”一词来称呼他们,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团体大部分都较偏向纯乐器演奏而且也没有主唱。但有的刊物又因针对其乐风或渊源,于是有人又称之为“Drone”、“Rock”、“Pace Rock”、“ Out Rock”、“Neo-shoegazer-Rock”、或“Kraut-Rock”等各种名词。然而,“后摇滚”这个名称被正式采用,则还是后来英国Wire音乐杂志持续有系统地用“Post-Rock”一词做大幅度的介绍报导后,整个所谓的“后摇滚运动”才慢慢地传开来。只不过到现在为止,仍有许多乐评人或被贴上后摇滚乐队标签的团体都仍非常讨厌或否认“后摇滚”这一名词。因为他们认为这一名词标志根本都不足以形容他们自己所玩的音乐风格;甚至被视为现今“后摇滚”大本营之一的芝加哥,在当初的时候,当地的另类音乐刊物或乐评也几乎不提“后摇滚”这个名词来形容当时刚崛起的代表团体Tortoise或The Sea And Cake。更甚者,许多乐评家还认为所谓“后摇滚”这个观念根本早在70年代就已出现,只是这些观念还只是蕴含在各种非主流的乐派及几个关键性团体中,而且那时出现的还都只是零散的创作概念构想,而现在只不过经由西蒙先生的一番论述介绍,才这样体的运作,严然成为新一代的音乐种类。
Post-Rock的基本概念
那么到底当初西蒙先生的定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所谓的“后摇滚”到底又是什么?它和所谓一般的“摇滚乐”又有何区别?如果说“后摇滚”音乐便如同“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动;那么它主要便是企图颠覆摇滚乐的基本概念与传统架构,或是甚至针对整个所谓法乐工业的运作做一消极的反抗。譬如说同样是玩电吉他、鼓及贝斯的摇滚团体,但换到玩“后摇滚”的乐手中,却可能完全转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观念。简略地说,所谓“后摇滚”其实就是一种由概念或理论去颠覆传统摇滚音乐创作的模式(如主旋律一桥段一主旋律一桥段)。而如果你听过一些“后摇滚”的音乐的话,你或许就会发现,他们所引用的理论则大都是援用所谓“解构主义”或西方文学理论里的“后现代主义”或者“后结构主义”的观念。也因此,就像十年前南辕北辙的“解构主义”作品一样,现在你若去找寻所有的“后摇滚”乐团,那你可能会发觉他们听起来没有一个乐团是相近或相类似的风格,或许在他们的脑中,风格平已被打破或不存在了。
所以,当初西蒙先生心里所想的定义应该是很广泛的,因为当1994年芝加哥团体Tortoise和The Sea And Cake发表同名专辑时,这两张专辑便已呈现出两种颇为不同的风格; Tortoise深受70年代前卫摇滚团体Can及电子乐实验团体Kraftwerk的理念影响,但有的作品又直承现代音乐、简约主义(如 Philip Glass)或是 Fine Jazz大师Miles Davis、Omette Coleman与Sun Ra的影响;至于The Sea And Cake,则反而专注于营造漂浮低调的情感;甚至在“后摇滚”领域较为知名的Stereolab则是大量运用流行音乐的基调,然后再重组为另一种风貌的。
实验运动失败的例子
然而就在几年论述交替纷纭的时候,一些情势跟着改变,Grunge或另类音乐逐渐面临衰落,而电子乐则逐渐兴起。那时候西蒙先生视为新的音乐创作手法的概念,如今却已经变成时下电子音乐的基本技巧与常识:从新世代青年代言人Beck到电子乐新宠Massive Attack、 Prodigy 或Chemical Brothers等,或多或少都应该受到这些“后摇滚”团体的启发与影响。结果,后摇滚运动及当初被西蒙先生所涉及的乐团,不得不朝着更艰涩前卫的方向走去,甚至导致有人已将这个运动视为一个实验运动失败的例子。
但尽管在这样严厉的各方误解与争论下,Tortoise、 Gastr Del Sol及Trans AM等芝加哥团体却仍还是陆续发表了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以宣告“后摇滚”时代的来临。除了从1994年开始从芝加哥独立厂牌发行的专辑外,Tortoise在96年发表的《
1998年一位Paul Dickow先生曾为文提出,现今已没有任何新的后摇滚作品足以让他感到兴奋,也目前没有新的创作者来挑战这些后摇l滚团体,这让他感到忧心。于是他接着提出三个值得思考的概念,以供未来的创作者去努力。
(一)将主旋律去中心化;(二)开始采用非丰富表情的乐器来表现;(三)以最便宜的数位化机奖器公做为每个人创作的基本。
最后跨世纪的革命
不过,撇开那些极端份子不谈,话说回来,诚如当初“后摇滚”的“Pod"所揭示的,许多传统摇滚乐或其音乐工业所产生的现象,在“后摇滚”的乐团里却是经常被颠覆的:例如没有令乐迷崇拜的吉他英雄、吉他乐器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被定位或削减、没有歌词或是根本没有主唱、常常缺少完美的三到四分钟歌曲幅度;甚至传统唱片工业或某些创作者最终的实质目的;一首首永恒经典胜炙人口的单曲,对这些“后摇滚”团体来讲都是兴趣缺缺。几乎所有传统唱片工业所积极运作操控的模式,或是在这意识形态下的创作者态度与动机,可说是通通被逐一地打破、颠覆及解构。
如果说,所谓“后摇滚运动”真的是相对于旧有传统摇滚乐起了某种程度上的颠覆,那么当初西蒙先生所勾勒的末来音乐世界,基实是针对目前所谓“另类摇滚”时代的窘态而寻找或敞开另外一个新的大门;如同一个回力镖沿着它的回转轨迹。在对摇滚乐发展已经到某个极限时所做的一种历史反刍。换句话说,当乐队们逐渐玩光吉他或四至六人编制的花样后,电子乐和“后摇滚”的先后酝酿兴起,似乎便可以看成对摇滚乐发展起源的另一次大规模移转与承起。当然,若是还要寻根的话,1991年由美国地下乐团Slint所发行《
新的创作观念与录音技术不断带入专辑作品中,乐手与乐团之间互通有无,类型与次类型不断地开分芽,新的摇滚美学再度重新被定义。如果,再按照 Simon Reynolds所说的,“后摇滚”简而言之就是将摇滚乐器做非摇滚目的的使用。那么回首四十年来的发展,摇滚乐不也向来就是一种革命的音乐?不管是对当年的猫王,还是现在最前卫最先进的地下音乐,对于当时的社会及他们每个世代而言,这些勇于突破的人就都是相对于当时最革命的音乐了。甚至我们可以说,即使摇滚乐跨入了后摇滚时代,摇滚乐的实践哲学的本质其实是依然不变的,而只要一天坚持现场表演的真实与物质性,那么摇滚乐依旧是摇滚乐。而革命的种籽也继续在各角落独自发芽。
看看四十年前草莽的火爆浪子,再看看现在的数字化与电子资讯时代,当年勇往直前活泼乱跳的小鬼们依希可辨,他们开创摇滚向前阔步迈进的精神仍未熄灭,只不过空心钢弦木吉他早已换成闪亮酷炫的电子设备与乐器,后现代社会早已来临,或许这些刚开始成长的音乐,才恰好可以反映与迎接这跨世纪的时代与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