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部台湾2002“在地实验”短片
摇曳身肢 火鼓喧天
八月华山火鼓祭
【2002.8.21在地实验讯】传说古代部落巫师在洞穴中击鼓,持续不间断数小时,回音缭绕,开始进入神游状态,遂能眼见千里之遥,行遍万里之远,即所谓灵魂出窍之说。姑不论科学论证(虽然科学至今仍无法对心灵状态真正论证出什么),击鼓营火一直是人最古老最原始的仪式庆典方式,随著鼓声任肢体尽情摆动,在山林里,赤裸足踝,歌舞吟唱,试图打开人神交会的接口。除却偶像崇拜,只有树木花草和泥土,酒神戴奥尼西斯式的狂放启迪,进入天人合一狂喜境界,正是人寻就自我最纯粹本质的一连串过程。
华山八月中旬开始,为期两个周末、一连四场的火鼓祭,由「身声演绎社」主办,便是以这样的发想企图在城市里营造出一个部落,参与的、舞动的、玩乐的,很简单,这里没有表演者也没有观众,每个人都可以两袖清风来也可以自带鼓具随意敲打,当然你想静坐地上只任感官触及营火烈焰的热力和咚咚鼓声的撼动,也不会有人干涉你,或躺或卧,或走或跃,或狂叫,随机选个自在的姿态,不罗唆。别于以往的火鼓,这次没有隔开的电音驰放区,而是整体进驻四连栋内,并融合迷宫和投影装置。石块堆叠出一圈圈的迷宫,一人的行走空间里,对立于热焰火鼓的是冷静的『行走冥想』,从外在的、纷扰的具象世界渐渐从行走迷宫的路径来通过种种疑惑反思,最后净化而至中心圆--真正自我的部分。动静之间皆见禅意。
城市人如何拥有自我空间,如何花点时间静下来仔细瞧瞧自己、瞧瞧真实的生活样貌,进而释放原始能量?也许并不是城市让我们迷失,而是那潜藏内心的桎梏。
记忆犹新个把月前,火鼓被不是想太多就是从来不想的主流媒体炒的乌烟瘴气似的,然而却一点也不见任何影响,身声觉得不想也没必要作出回应,只要大家好好玩,have fun!
( 塞抠米拉台北报导)
王福瑞新作《
─浸淫资讯之流的变奏曲
【2002.8.7在地实验讯】身处于现代化的的科技社会之中,周遭充斥著大量的讯息与符号。在有意无意之间,我们自己也生产出一些讯息与符号,再投掷回这个全体现代化人种共生的资讯洪流中。而这不仅仅只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工具性手段,或许它也即将成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情调,我们最好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个事实。
王福瑞的最新创作《
作者希望在这个未知通道里,带引观众的身体与心灵进入一个精神游荡的旅程。一进展场,现场回汤著迷离的声响,以电视杂讯、水波等素材构成的基底影像,无尽头似的在管子的深处不断播放著。走入其中之后,即时撷取观众的影像,经过电脑处理后加入作品之中,让原本旁观者的身分变为责无旁贷的同谋之一,而变形虫似的身影正是我们在身处其中的尴尬形象。同时,由动作感应器所控制,以乱数播出的干扰画面,也将如梦境般的日常生活实景,断断续续的加入眼前数位化的画面之中。这三种原素构成《
《
( 张赐福台北报导)
[T]art 系列作品之一《
─阿福的异想世界
【2002.7.19在地实验讯】张赐福(阿福)的作品─《
[T]art 系列作品,强调无复杂意义的创作理念。藉由《
这几年偶尔可见艺术创作者使用洋娃娃做为创作媒材,或是成为电视广告里常见的符号。常常突显的是对色情文化的批评,或是作为儿童或童年的符号隐喻。这样的符号运用,已使观者因习惯而容易理解,显得缺乏创意,或是太容易理解而失去符号运用的趣味性。但阿福对于洋娃娃的符号的运用,有别于我们习惯接受的符号解读,只是单纯地想显示一个纯真,不具任何社会性的特徵。阿福说,这样的角色设定并不是要批评任何议题,洋娃娃可能比较接近是一个「女神」,纯真而无瑕。而透过洋娃娃的观点看到的世界,也符合阿福设定或期许的宇宙观。
影像创作,常常是立即观后即可判断;相对于声音的制作,声音工作者以往得花费庞大的资金购买监听仪器,监听仪器可以将声音的频率、能量转换成可以由眼睛看得到的波形。所幸这几年配合电脑设备的进步,市场上已有不少的监听软体出现。阿福的影像设计,彩色水波纹是配合声音的节奏,经电脑运算之后产生同步变化,这样的影像制作原理跟监听软体有异取同工之妙。在台湾长期以来,观众长期受到电视字幕的影响,对于声音的观察能力被大大的消磨。阿福这几年也进行声音的创作,对于声音敏锐的观察,也可以在他的影像作品里感受得到。
在地实验于20002.7.12~2002.10.25举行近四个月的系列装置展 [T]art,由黄文浩、张赐福、王福瑞、顾世勇、蔡海如五位艺术家共同创作,《
(咸阿伟台北报导)
黄文浩新作《
行走于都市中的失神状态
【2002.6.18在地实验讯】「旅程永恒的前进,我们只是跟随。跟随一个Hua不回的失神状态……」
在地实验〔媒体实验室〕5月15日再度推出新作,《
直径260公分,长为十公尺的巨型半透明蓝色甬道摆置在在地实验的公寓展场内,几乎塞满了整整20坪的空间。前方后投银幕投射出一名裸体男子规律持续的横向走动,而背景是恍恍惚惚的台北街景。当观众大声喊叫,影像中的男子便即刻「分身」,三原色的重复影像鬼魅般前后吸著于「本尊」身上,男子持续前行,直到另一声呼喊,走动的男子才恢复正常影像。对于这个「呼喊」-「分身」的作品,艺术家黄文浩笑称:「这代表著一个凡人的心情,永远处于一种忽明忽灭的状态,不能恒常处于清醒,需要一声Hua-Hiu,而后内在的自己才会醒来,但只有片刻,又回到尘世的状态。」
《
该展中的蓝色巨型甬道是在地实验〔媒体实验室〕发展中的 [T]art 之部分。〔媒体实验室〕以甬道为系列影音作品的舞台,是取其可以无限延长,成为无穷过道;或横向切片,凝住当下的载体特色。对艺术创作者而言,「管状物」暗喻了资讯时代中的传输物质,提供无尽奔流的讯息一个物质载体,人进入其中,也彷佛踏入了无止尽的旅程。
或如艺评黄海鸣所写;《
在发展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黄文浩坦承,技术有时反过来决定了表现的形式。然而,在地实验〔媒体实验室〕特殊的工作模式下,集合成员王福瑞、黄文浩、张赐福、顾世勇的专长及技术,在集体合作模式下共同创作,解决发展困境,也是新的尝试。
特别必须一提的是:2002年在地实验的主要展出计划是 [T]art ,而《
(郑美雅台北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