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影片《芳芳》之后的思考
2004-4-30 3:26 来源:水木清华 作者:merlin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芳芳 》是部老片子,情节很简单,人物也不纷繁,但是导演借这部片子探讨了精神恋爱和肉欲恋爱的深刻关系.片中男主人公亚历在经历了平淡稳定的"爱情"关系之后,加上童年所受的感情创伤,渐渐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发生了怀疑.就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少女情怀总是诗的芳芳.一时间掀起爱情的狂风巨浪,内心天人交战,于是下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永远追求芳芳,却决不发生肉体关系,纯粹享受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根据瓦西列夫<<情爱论>>中的观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其根源在于圣经新约.这种爱情以耶稣的名义谴责性接触,从而必然激发起某种狂热,要使自己能"像天使一样纯洁",能够洞察意识在无限宇宙中的强大力量.亚历正是出于对理想爱情失落的恐惧,采取了纯精神方式的路线.或许可以用二十世纪初奥托.魏宁格(<<性别与性格>>)的话来解释:"...性欲随着肉体的接近而增长,而爱情则在所爱的对象不在眼前时愈益强烈,为了保持爱情,需要分离,需要一定的距离..."于是亚历每每在紧要关头刹车,甚至动用机关---单面镜来维持内心深处对芳芳强烈的爱意.这里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究竟有没有不是产生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之间的爱情?这个问题现代社会已经达成共识:回答是否定的.第二,在发生肉体关系之前,能不能体验到爱情?
这个问题,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给出了暧昧的含糊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答案,把思考的权利留给了观众自己.苏菲.玛索扮演的芳芳在片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轴心,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完美象征,所有动机和构思的激发点,她的表演确实恰如其分,具有法国女星特有的唯美浪漫气质.亚历则是一副神经质的有点忧郁的形象,他有意识地远离自己的潜意识,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是爱芳芳的,但我不能...决不能!心理上的偏执和对自我的不信任造就了行为上的怪异之处.著名德语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指出:"它不自觉的力求占有肉体,力求达到这种最紧密融合的自然标志."亚历有意识地拉远同芳芳的距离,力求保持心目中完美的激情,实际上离芳芳越来越远,也离真正的爱情越来越远.
看到芳芳和亚历对着镜子翩翩起舞,不禁莞尔.导演切入了特殊的主体视角,观众也不禁心领神会,这就是亚历的全部爱情么?罗素指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导演有意夸张了亚历的行为,从美学角度加以渲染,恰恰加重了戏剧效果.亚历的感性不停的和"理性"---内心深处的"禁令"作斗争,最终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亚历面临永远失去芳芳的危险.
当亚历孤独懊悔的站在芳芳房间内时,一切似乎不可避免,这时芳芳打碎了镜子,也打碎了亚历深藏心中多年的心理创伤,打碎了亚历荒谬的完美爱情的幻想,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疑问.
看完这部片子,扪心自问:什么是爱情?
爱情就是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迷离交错的小路上进行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般的漫游,就是一种理性和非理性相互渗透的神秘液体,是本能和思想的混合,是自发和自觉的交错,是一时的激情和长期的道德修养,是残忍和仁慈的混合体,是淡薄和欲望,是痛苦和快感,是光明和
黑暗,是人生种种体验融合后的精华......
总感觉法国片很特殊,味道很足,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
《
根据瓦西列夫<<情爱论>>中的观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其根源在于圣经新约.这种爱情以耶稣的名义谴责性接触,从而必然激发起某种狂热,要使自己能"像天使一样纯洁",能够洞察意识在无限宇宙中的强大力量.亚历正是出于对理想爱情失落的恐惧,采取了纯精神方式的路线.或许可以用二十世纪初奥托.魏宁格(<<性别与性格>>)的话来解释:"...性欲随着肉体的接近而增长,而爱情则在所爱的对象不在眼前时愈益强烈,为了保持爱情,需要分离,需要一定的距离..."于是亚历每每在紧要关头刹车,甚至动用机关---单面镜来维持内心深处对芳芳强烈的爱意.这里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究竟有没有不是产生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之间的爱情?这个问题现代社会已经达成共识:回答是否定的.第二,在发生肉体关系之前,能不能体验到爱情?
这个问题,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给出了暧昧的含糊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答案,把思考的权利留给了观众自己.苏菲.玛索扮演的芳芳在片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轴心,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完美象征,所有动机和构思的激发点,她的表演确实恰如其分,具有法国女星特有的唯美浪漫气质.亚历则是一副神经质的有点忧郁的形象,他有意识地远离自己的潜意识,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是爱芳芳的,但我不能...决不能!心理上的偏执和对自我的不信任造就了行为上的怪异之处.著名德语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指出:"它不自觉的力求占有肉体,力求达到这种最紧密融合的自然标志."亚历有意识地拉远同芳芳的距离,力求保持心目中完美的激情,实际上离芳芳越来越远,也离真正的爱情越来越远.
看到芳芳和亚历对着镜子翩翩起舞,不禁莞尔.导演切入了特殊的主体视角,观众也不禁心领神会,这就是亚历的全部爱情么?罗素指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导演有意夸张了亚历的行为,从美学角度加以渲染,恰恰加重了戏剧效果.亚历的感性不停的和"理性"---内心深处的"禁令"作斗争,最终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亚历面临永远失去芳芳的危险.
当亚历孤独懊悔的站在芳芳房间内时,一切似乎不可避免,这时芳芳打碎了镜子,也打碎了亚历深藏心中多年的心理创伤,打碎了亚历荒谬的完美爱情的幻想,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疑问.
看完这部片子,扪心自问:什么是爱情?
爱情就是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迷离交错的小路上进行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般的漫游,就是一种理性和非理性相互渗透的神秘液体,是本能和思想的混合,是自发和自觉的交错,是一时的激情和长期的道德修养,是残忍和仁慈的混合体,是淡薄和欲望,是痛苦和快感,是光明和
黑暗,是人生种种体验融合后的精华......
总感觉法国片很特殊,味道很足,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
相关链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