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

2004-4-24 16:27  来源:Fanhall.com 作者:现象工作室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这是唐丹鸿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她称为“处女作”。其实唐丹鸿在几年前就开始拍片,大多是关于西藏题材的,除了为她服务的公司制作了一些片子外,她尝试拍摄过两部纪录片《楚布寺》和《降神者尼玛》,但前者因政治原因被“枪毙”,后者因与摄像合作失败而“残废”。纪录片《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总算经过无数的煎熬后最终完成了。


》片纪录了唐丹鸿本人以及其他两位艺术家在千禧年前后的状态,纪录了这三位中国当代普通的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行为,以及这些日常表象后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状态透露出主体深层次的心理淤积和沉淀。同时,《》片也是对唐丹鸿拍摄此片的一次纪录。


唐丹鸿称拍摄此片的目的就是在于清理,清理内心深处的淤积,清理隐藏在日常状态后面的痛苦、爱、恐惧、幻想、、性、童年……。作为一位诗人,唐丹鸿始终认为,艺术的问题就是心灵的问题。多年来,唐丹鸿经历了从疯狂的写作,并得到诗歌界公认为优秀诗人,然后到几乎完全无法写作的痛苦过程。后来她结识了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心理分析医生张血曦女士。唐丹鸿象找到救命稻草似的,与张医生一谈就是二、三年。《》片就是这种谈话的过程、结果和延伸。


》片可以说是一部心灵探索片,唐丹鸿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极度隐私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以及与心理医生的谈话现场,一并展现出来。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这是《》片最引人注目之处,片中无论是唐丹鸿的“谈话”,崔莺的“述说”,尹晓峰的“行为”无一不体现这一点。并且崔、尹二人的“述说”与“行为”无疑就是唐丹鸿的内心写照。作为一部纪录片,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与感受。《》片通过对作者本人及亲密朋友的观照,揭示的不仅是艺术家共同的东西,也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片直视真实,剥开一层层面纱,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令人震惊和感动。这在封闭的东方文化笼罩下的当代中国,是非常可贵和难得的。


唐丹鸿拍摄《》片对她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为艰难和痛苦的“清理”。然而,对于我们每个观看者或阅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清理”,一种反观自我的“清理”。对艺术的探索,就是对心灵的探索,人类需要这种探索,需要认识自身,需要那种飞翔的自由。在《》片结尾,唐丹鸿的解说词这样写到:
 我看到了我的宇宙
 看到了地狱在我里面
 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雾霭和光芒
 看到了一只红色的受伤的大鸟想要起飞
 看到了天堂幼儿园
 生活还在继续


》片全长180分钟,前期采用Betacam摄像设备拍摄,后期采用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制作。


  唐丹鸿,1965年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系,1991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同年辞职。80年代开始写作,90年代中国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4年开办卡夫卡书店。1997年开始从事电视独立制作编导工作。1998拍摄有关17世葛玛巴和他的僧侣们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在楚布寺》。1999年拍摄纪录片《降神者尼玛》《在轮回之门》《扎西卡》等,2000年拍摄试验性文化心理探索片《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同年策划开办“卡夫卡书店”文化网站。


网友评论...

2010-05-01 12:44:07  雅典的老王

  多年前看过,在电影学院的电影节上。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