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孟晋:窦唯:走向幻梦的清醒
中国当下音乐的语境问题
如今的窦唯不是冷静的睿智,也不是思维的阻塞,而是一种自在。其实,我们无需考察他的这一系列实践在音乐上的成就。拿《
窦唯已不是摇滚的窦唯,当然,他也不是士大夫的窦唯。
中国当下的摇滚乐已经提不起大多数人的兴趣,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其自身的语境问题很明显。你不能老让人家在你的类似性口号或者类似性体验里达到高潮,否则就是意淫,崇高也是可以意淫的。窦唯肯定转换了角色,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能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直觉过人的。可以说窦唯是硕果尽存的那个时代的音乐人,崔健没有拿出新的东西,就不能把他包括在内,崔健担当的是另一种角色。
说窦唯走得远是因为他把音乐提到了“玩”的境界,玩音乐,真的玩得起来,绝不是玩。或者说,窦唯从来都是一个音乐人,而不是一个思想者。再深入一步,他还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尽管他对中国古文化一直偏爱,并包容在近来的唱片名字上。我不想试着去寻找《
任何一个敏感的音乐人最后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你不能老抱着西方的模式或者观念“革命”一辈子。
窦唯的“中国化”是诚实的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鲜对于每个人的意义。说得难听一点:人老了,会发臭的。再补充一句,一个时代的新鲜,肯定不在于它还具有上个时代的什么特质。把窦唯的这一系列作品放在另一个文化背景来看(谈《
打个比方,FM3的美国人老赵说他是个中国人,理由是他在中国住了很长时间,已经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了。但我还是不认为他是个中国人,因为是血液的关系。反过来,如今的窦唯还是应用了西方的音乐语言,但他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地流露出是一个中国人。这让一个外国听众来听,可能更能听出来。
严格地说,早发表的《
如果略微武断地认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国当代艺术里的“中国特色”是不诚实的,那么窦唯不是,他不是通过大脑思考而是通过本能逐渐到达的。他提供的既不是观念,也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生命的自在状态。甚至媒介都不重要,无论是民乐,还是电子,都是一种与生存、呼吸与自由交合的环境音乐。
窦唯没有试着再展天赋极高的嗓子,按他自己说是“语虚”; 窦唯如今的音乐也不是失语,他甚至比他小很多的人更有新鲜感。他不是“80后”文学,“80后”面临着新鲜被炒“熟”的可能,其中,我一直不看好春树也是因为她没什么新鲜。“80后”文学的意义和如今的窦唯的意义是相同的——新鲜,但他们不在一个高度上。
中国人的音乐包括文学艺术,如果能在未来的世界上站得住脚,还是要形成自己的语境——是逐渐自如地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