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电影的谎言之一:电影与投资
无论是对于有意投资中国电影的有钱人,还是想从业的穷光蛋,在投身中国电影行业前,都需要对这个特殊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而现实情况是,既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也没有意识去了解。要么是生活在娱乐媒体给我们营造的虚幻空间里,要么就生活在我们的美好憧憬中,而缺乏发现现实的勇气。试想在一个连公开公布的票房数字都无法让人信任的国家里,对于一般人来说,你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东西?在经济学上这种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的是交易的不平等。而在电影产业里,这笔糊涂帐不过是导致了某些人膨胀的虚荣心、不明增加的财产、大量产生的花边新闻。
如果有人想投身这个行业,那么我希望他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同时获得一些最基本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个最受非议的行业,这里几乎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观念,每一种行事规则,都需要重新的阐释。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许多东西都已经过时了。经验值有时候价值并不是这么高
识破电影的谎言之一:电影与投资
投资回报:投资讲究的是回报。所以如果我们在一部电影上花了1000万,我们是希望能够获得1200万甚至更多的收益。投资回报的高低,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如果你不懂投资回报率的意思,那就去翻看《
电影投资的回报:电影有各种回报,我们要谈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回报,就是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比如说是一元两元一万元等等。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数量化的,那就会有点麻烦。比如说有些人是为了艺术而去的,而艺术是无价的,那你叫我怎么量化?有些人是冲着美女去的,这种人当然是大款,希望能与XX女星上床或者闹点绯闻等等,这种土鳖也许还是有的,我们就不管他了。电影投资的回报率大概是多少?这个恐怕上帝也不知道。但是美国七大制片公司的CEO们和斯皮尔伯格是知道的。但在中国,连我都不知道。因为:
水分数字:中国的有关电影投资的数字一向都是讳莫如深的。要给媒体捅消息的时候,动不动就敢在投资数后面加一个零。比如200万的要说是2000万,2000万当然是说过亿了,可能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大款梦,另外媒体也喜欢大数字,否则写起文章来也觉得这事特小,没必要花工夫。反正大家不交税,也不怕税务局的人找上门来,愿意怎么编就怎么编。票房也一样,能吹就吹。但是要提交电影基金的时候,给电影局的数字恐怕就要压低了。这点大家心照不宣。所以我们千万别相信报纸或者网站上看到的数字。你如果要知道实情,请拨打我的电话并交纳咨询费用后我会告诉你。我经常看到一些文艺青年,看着一些电影投资数说:怎么花这么多钱啊?干吗不捐给希望工程啊?怎么花这么多银子还拍得这么烂啊?从对钱的态度这方面,这只说明了一些道理,就是我们的文艺青年还是经常会上当受骗。清醒些吧!你要知道一个电影的真正投资,除非你能像大侠一样把CFO的账本偷出来拍。现在公司两套帐本的已经比较少了(可能知道该如何合法避税了)所以我就说你们别再谈《
另类数字:但是你要记住,有一个投资数额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投资预算超支。在我所知道的2003年电影投资中,预算超支的影片竟然占了60%左右以上。这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在我们意识里认为预算超支很正常;第二是我们的制片人和制片主任过于SB,第三是我们的导演主创等太NB,第四就是,电影投资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我们知道什么叫赤字吧?就是红色的数字。为什么要用红色来写?因为是代表警戒。所以我们已经远远超过警戒线,要加粗来表示了。我有时候看到一些帐本上面,超支竟然达30%或者40%以上,有时候是钱用完了,前期还没有拍完。超期也经常会导致超支。这都是可怕的事情。
地下电影:地下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种特殊状态。我不想讨论地下电影的其他,只从经济角度来谈一点。为什么会有地下电影?从投资的角度讲是因为存在地下电影需求,也就是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存在。地下电影是放弃了本土市场,投奔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北美等国电影剩余的部分空间。既然国际市场存在,而且可能比国内市场还容易操作和具有有规律性,那么投资人就会投票。有些人老在问,为什么还会有地下电影?回答是很简单的。你只要想想投资人都不是傻瓜就很容易的得出答案了。地下电影的投资都不大,一般不会超过200万人民币,另外地下电影由于创作思路比较广,题材不受限制,容易得到电影节的青睐和国外基金的支持,所以收回成本的压力降低。《
非商业的电影投资:很多公益性的基金是非商业目的的,但是不等于没有目的。比如国外的各种各样名目的基金。但是如果简单的就说这些基金就是为了“扶持艺术”的目的,那恐怕就是可笑了。因为一些国外政府设立的基金可能是为了推广本国文化,或者是为了繁荣电影工业,等等。艺术是崇高的,但是推广艺术的人——比如说我——可能就经常是小人之心了。国内也有不少公益性的基金。如果你需要,我以后会编录一个大全给你参考。我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只想着一个人掌握着信息去干好事。基金是双刃剑,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骂“辅助金”毁了台湾的电影工业。国内有一些电影投资是政府目的很强的,所以这种电影你不能用简单的经济学数字来衡量。这里提出来,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电影投资也有可供讨论的地方。比如经常有人会想用这些投资,那很简单,100万的投资,由于是白拿的,那么虽然你只赚回来了20万,但是20万是你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亏了,但是实际上是赚了。当然这是不光彩的,可能是坑了纳税人的钱,放到私人腰包里了。这问题太复杂,以后再考虑仔细分析。
结论——还要不要投资中国电影?很明显,中国的电影正在向前发展。看起来目前不是很景气,但是抛开各种性质的投资来说,商业性的电影投资在中国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的。中国的本土电影市场回收途径包括几个部分:票房(这是目前最不稳定的)、音像版权(收入正在扩大)、电影频道(目前主要是CCTV6,以后会有不断增加)、武警部分购买(一般是20万左右,不是很高,但是比较稳定),其他的还有贴片广告、内容广告等等。还有其他的各种形式的收入,但是不是主要的。海外市场方面,如果运气的,大概是以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直接买断。比如《